黄盖鹅膏(黄罗伞)。
致命鹅膏(白罗伞)。
亚稀褶红菇(火炭菌)。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供图
当下正值吃菌子的季节,也是野生菌中毒事件的高发期。其中,有不少表面看似“人畜无害”实则剧毒的野生菌,更是屡屡成为致人死亡的“罪魁祸首”。这样的野生菌有哪些?又该如何辨别?对此,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员杨祝良进行了解答,并特别提醒,在云南有3种比较常见的剧毒野生菌最容易被误食,大家一定认清了!
“在云南,涉及食物中毒的剧毒野生菌有3种比较常见,分别是致命鹅膏、黄盖鹅膏、亚稀褶红菇,原因是这3种野生菌分别与可食用的白条盖鹅膏、红黄鹅膏、黑红菇(又称稀褶黑菇)外形极其相似,稍不注意就可能发生误食情况。”杨祝良介绍,民间对野生菌的俗称有时不能准确地区分是否有毒,如剧毒致命鹅膏与可食用的白条盖鹅膏都叫成“白罗伞”;剧毒亚稀褶红菇与可食用的稀褶黑菇都叫成“火炭菌”。这些都不利于人们进行辨别。
不仅俗称不靠谱,仅凭菌子外观来辨别有毒无毒也十分困难。其中,有毒的黄盖鹅膏与可食用的红黄鹅膏外观相差无几;野生菌鹅膏科方面,可食鹅膏具有小菌褶平截、菌柄中空、菌柄基部无球状体等特征,与小菌褶渐细、菌柄实心、菌柄基部有球状体的剧毒鹅膏略有不同;至于火炭菌,亚稀褶红菇与稀褶黑菇菌体受伤后均会变红,如10分钟后受伤部位还没有由红色变为黑色,则不建议食用。
杨祝良特别强调,世上并没有准确区分有毒野生菌和无毒野生菌的简单办法,之所以每年都会有不少人误食有毒野生菌,正是因为他们过于信赖自己的辨别方法和经验,而忽视了气候环境等因素给野生菌带来的差异和变化。蒋卓成
谨记两大金标准
有效避免菌中毒
●“头上戴帽”“腰间系裙”“脚上穿鞋”的野生菌,有毒不要吃;
●尽量到正规市场购野生菌,别买“路边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