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怨无悔守墓人
——记第五届曲靖市“诚实守信”道德模范吴应邦
在富源县古敢水族乡补掌村委会东格村,有三座烈士墓,烈士墓周围被打理得整洁有序、庄严肃穆,前面砌起了围墙,栽了很多树和花,墓碑前的地砖被清扫得干干净净,墓碑上鲜红的五角星格外显眼,这一切都是东格村村民吴应邦的功劳。
现年88岁高龄的吴应邦,身体健康、精神矍铄、言谈清楚、思路清晰。谈起三位烈士,吴应邦老人显得有些难过。1949年,他和大哥吴庆邦一起参加革命,同年,大哥在执行任务时不幸牺牲,大嫂和他把大哥的尸体偷偷运回来,埋在东格村头,不久大嫂也因伤心过度离开人世,没有留下一男半女,大哥牺牲时年仅22岁。和大哥一起牺牲的还有贵州的杨国安和冯元云,因离家远,牺牲后被就地草草埋葬。大哥牺牲以后,吴应邦退伍回家照顾家庭。
2000年,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吴应邦老人组织家人把烈士杨国安和冯元云的遗骨迁来和大哥吴庆邦安葬在一起,这三位曾经的好兄弟历经40多年的分别终于得以团聚,从此,吴应邦老人及其家人把杨国安和冯元云当作自己的亲人。他和家人商量,大哥无儿无女,另外两位烈士的亲人远在贵州,以后要把三位大哥的墓好好管理起来,每年要给烈士们上坟整理,一晃就是16年。为了找到两位烈士的亲人,吴应邦和弟弟靠仅有的一点点信息,不远千里到贵州杨国安和冯元云的家乡,历经千辛万苦找到他们的亲人,把烈士们的情况告知,让烈士的亲属知道自己的亲人如今身在何处,让他们找到了寄托哀思的地方。
按照当地的风俗,每年大年初二,吴应邦老人都会带着儿孙给三位烈士拜年;正月十四供水果、糕点、上香、烧纸;清明节挂纸、供饭。这些习俗,每年必不可少。年年上坟,所有的祭品都是三份。从吴应邦家到烈士墓要走一段很陡的山路,每次去看三位大哥,吴应邦老人都要带把锄头,一来为了防止路滑摔倒,二来可以给三位大哥的坟上添点土。吴应邦老人年纪大了,出行儿孙们不太放心,都劝他不要经常到烈士墓,没有人照顾他,怕他摔倒。但是只要一有时间,他总是一个人独自上山,去看看三位大哥,和他们说说自己的烦恼和幸福,修修坟上的草,有时会带点树或者花到墓前栽,擦擦墓碑上的灰尘,扫扫墓前地砖上的泥土,每年还给墓碑上的五角星上一遍红色的油漆。他说,三位大哥为了革命牺牲,当年条件艰苦,没有享受过什么好日子,现在他能做的也只有这些。吴应邦还经常给孙子们讲大哥和另外两位烈士的英雄事迹,教育他们不忘英雄们的舍身付出,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吴应邦是位老共产党员,曾经在村委会任职。他热心公益事业,时时处处以身作则。每年缴纳党费,他总是第一个交,而且是尽他最大的努力。补掌村委会党总支书记吴飞邦说:“根据《党章》的规定,农村党员每年只需缴纳党费2.4元,但是吴应邦老人有时候交20元,有时候交30元。我们都劝他,按照农村党员的标准缴纳就可以了。但吴应邦老人却说,只要他还活着一天,就是党员,就必须缴纳党费,而且会根据自己的情况尽可能多缴纳。”
吴应邦老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一个无悔的承诺:只要自己活着一天,就会把三位大哥的坟墓管理好,而且自己的子孙后代也会像对待亲人一样对待其他两位烈士。他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一个共产党员的誓言:永远对党忠诚,对人民负责。
(市文明办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