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屠杀80周年公祭日
相关: 所有中国人
南京大屠杀80周年,勿忘国耻。
29岁写就《南京暴行》一书,36岁自杀,张纯如是一位伟大的女性。
纪念历史的最好方式是不遗忘,不淡漠,铭记在心,向前看。
今天,是南京大屠杀80周年公祭日。
勿忘国耻,从来不是一句隐退在历史课本中的口号。
80年来,这段历史被祖辈反复提起。它发生过,真实存在着,无法被磨灭。
我们每个人,都有铭记的义务。
那么多年过去了,当年的历史现场已经无法还原。
那当年的人们,过得怎么样了?
《二十二》剧照
12月10日的一条新闻,让条姐陷入沉思——
据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官方微博消息,10日凌晨2点,最年长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管光镜老人去世,享年100岁。目前,登记在册幸存者已不足百人。
管光镜于1917年4月出生,曾亲眼目睹日军在南京屠杀无辜百姓的暴行。他躲在了石头地下,才得以逃生。
“目前,登记在册幸存者已不足百人”,这句话,是不是有似曾相识的感觉?
就在今年,讲述慰安妇题材的电影
《二十二》引起了人们的热议,看完潸然泪下。当时的标题是这样的——
触目惊心的
“仅剩8位”。
这些离开的老人,让我们意识到,时间永是流淌,但剩下的人却越来越少。
不做点什么,的确对不起过去,更对不起未来。“历史”也会只剩下一个徒有其表的驱壳。
《二十二》片尾
所幸,诸多努力在慢慢展现。
12月4日,转业军人
李晓方耗费9年时间精力,亲自走访拜见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足迹遍布中国大部分地区、日本与韩国,交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大型史料画册
《130位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实录》(也是2017年浙江省重点出版物)。
这本20万字的口述史,揭露了日军当年令人发指的行径。并且,当时的幸存者人数还有130位。
李晓方在展示《实录》
12月11日,南京大屠杀80周年纪念日当日,在中国国家档案局及各方努力下,
《世界记忆名录——南京大屠杀档案》《拉贝日记》(影印本)在南京举行了首发式。
《拉贝日记》的珍贵原件业已进入中央档案馆收藏。
1937年,在华经商的德国人约翰·拉贝及十几位外籍人士,在1937年建立了南京国际安全区,为25万中国人提供了临时避难所。
《拉贝日记》记录的,正是那段时期日军在南京犯下的暴行。
《拉贝日记》
这本西方人的史料,无疑为大屠杀事实提供了重要的分量,也使大屠杀在西方世界得到了关注。
然而,多少人知道,《拉贝日记》是如何被人从遗忘的历史中挖出来出版呢?
提到它,便绕不开一个人——
张纯如。
她曾亲赴柏林寻找拉贝生活的踪迹。在她的促成下,拉贝外甥女赖因哈特夫人向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寄送了当年的“拉贝致希特勒的报告书”和“拉贝先生简历”,也就是后来《拉贝日记》的原型。
张纯如这个名字,我们不陌生。
她身上的标签十分瞩目:
《南京大屠杀:被遗忘的二战浩劫》(The Rape of Nanking)作者、后因精神错乱而自杀。
1995年,这位年轻的华裔女作家来到南京,用不算流利的中文说自己想调查南京大屠杀的事。
两年后,适逢南京大屠杀60周年,一本名为《南京大屠杀:被遗忘的二战浩劫》的新书出版了。
这本大胆揭露当年日军的滔天罪行的书,在西方世界引起了强烈的轰动。
二战希特勒对犹太人的迫害举世皆知,但发生在中国南京的这场大屠杀,受关注度远远不及前者。
这是第一次大范围地,西方人开始审视那段令人震惊的屠杀悲惨史。
当年张纯如29岁。
从照片看,
她自信美丽,眼神坚定,面部神情有柔和有坚毅,是一位优秀、独立、有勇气并且会坚持的女性。
张纯如出生于新泽西州普林斯顿一个中产阶级家庭,父母均为哈佛高材生,从小张纯如便接受了知识的熏陶,自由意识、辩论能力与视野的培养,对其性格塑造功不可没。
1989年,张纯如被伊利诺伊大学厄本纳–香槟分校的数学和计算机专业录取。该校治学严谨,出了好几位诺贝尔奖获得者。
她用三年时间修完了课程,并根据兴趣修了新闻学,获得了新闻学学士学位。
但她不满足于现有的人生。
在《芝加哥论坛报》实习期间,张纯如发现自己有撰写长篇专题报道的能力,于是申请了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写作研讨班项目。
获得硕士学位后,她与相恋几年的布莱特·道格拉斯结婚,婚后继续从事写作与报道工作。
后来就有了揭露大屠杀的书,再到后来,令人惋惜的结局出现了。
那么,为什么张纯如会选择大屠杀题材?
1988年10月我们开始约会后不久,她就告诉过我自己想就南京大屠杀写一本书的愿望。
其实,张纯如是听着日军暴行的种种故事成长的。她的亲人,全部经历过那段日本侵华的历史。
这些过去,也被她如实记到了书中。
从意气奋发、充满责任意识的青年,到最后精神错乱自杀身亡,这期间,她到底经历了什么?
在诸多猜测中,整理大屠杀资料并长时期崩溃式写作,是导致她自杀的原因。
然而,根据其母亲及丈夫布莱特的回忆,这种看法是片面的。因为在之后,她另外出版了《华人在美国》,期间的工作与家庭生活,一直处于稳定的状态。
《南京暴行》的写作,不构成她崩溃的成因。张纯如是一个意志坚定的人,比起恐惧,更符合她性格的是把所有事原原本本记录下来,公之于众。
真正的崩溃是多方面的。其中
研究屠杀带来的精神压力、长期高压工作少眠与担忧政府方面的迫害,使她的身体出现了状况。
她变得忧心与焦虑,认为美国政府随时准备对她下毒、麻醉与精神控制。
最终,不堪自我折磨、形容枯槁的她,选择用手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一个29岁就惊艳世人的女性,在36岁风华正茂的上升期,却英年早逝了。
令人扼腕叹息。
如今我们纪念南京大屠杀,也是在纪念那些为历史做出了贡献的人。张纯如虽然去世了,但她留下的史料却是弥足珍贵的。
在《南京暴行》的出版过程中,有个不太提及的话题是日本人的努力。
1998年,日本的柏书房曾计划出版该书,但遭到了阻挠,此后十年成了日本出版界的一大禁忌。
2007年12月13日,日文版的译者
巫召鸿重新发起出版号召,他的身份是一名日本华侨后代。
同时代社的
川上彻社长给予了支持。他觉得有必要直面历史,封杀与歪曲历史的做法,到底是不正确的。
感谢他们,《南京暴行》才得以在日本本土出版。
《南京暴行》日文版上架
还有一部不太被提及的纪录片——
《人·鬼·人——日本侵华老兵忏悔录》。
这部纪录片是CCTV6《世界电影之旅》的特别节目,由龚耘禾与日本纪录片导演松井稔合作完成。
采访了14位当年的侵华老兵,面对镜头,他们双眼浑浊,道出了当年的种种恶劣行为。
并深深地表达了忏悔之情。
其中一个老兵说了一句话,条姐心情复杂——
不知道为什么要杀他们,但是把他们都杀掉了。
在这里,条姐不想为这些罪犯掩护什么,但当时高涨的军国主义和帝国主义教育下,许多懵懂的年轻人就这么上了战场,杀了人。
加上这是全民参与的事,极少有人能避开。黑泽明没有入伍,小津安二郎曾上过中国战场。
在他有生之年,对这段经历始终是保持沉默的。
日本曾经犯下的罪行,我们不会原谅。
但忏悔,是必要的行动。
中国人熟悉的
香川照之,曾出演
《鬼子来了》,在日本一度被封杀。他对日本的侵华史是直言不讳的。
《鬼子来了》香川照之台词
每一个中国人,更不应该遗忘我们的过去,不忘国耻。
《二十二》让我们看到了影片作为史料的努力。
那22位风烛残年的老人,至今在等待日本政府的道歉。
但“22”不是一个确数,它是一个群体,代表了所有被伤害和被侮辱的人,代表了不会被埋没的正义——
我们每个人,都在等待一个公正的历史,也在继续做着一名具有国家尊严感的公民。
今天
10点01分,在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上,南京全城将致哀一分钟。
让我们一起默哀,纪念历史。
◎责任编辑: 电影头条影视组 条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