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农业大市,“三农”问题是关系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2010年7月,曲靖市委组织部把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纳入全市人才工作大局,依托曲靖农业学校在全省率先创办了第一所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学校,7年来,学校共高规格免费培训各类实用人才8000余人,仅今年就开展16期培训,培训各类人才1822人,造就了一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
深入调研 按需配菜
为科学合理安排培训内容,使培训更具针对性、实用性和实效性,培训内容由相关负责人率工作组深入各培训点开展实地调研,与乡(镇、街道)、村(社区)干部以及广大农户进行深入沟通,根据 “需要什么、培训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在各培训点分别开设了牛羊养殖技术、生猪养殖技术、魔芋高产栽培技术、车厘子栽培技术、蔬菜栽培及病虫害防治技术、核桃后期管理及高枝嫁接技术、乡村旅游、农特产品市场营销、中药材规范化生产技术、立志脱贫健康生活等培训内容。
结合培训内容,精心安排观摩学习点,组织学员先后到全市相关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业生产基地及曲靖农校校企合作实训基地等学习观摩。各期培训内容及观摩学习点的设置,做到了丰富紧凑、因地制宜、量身定制、按需配菜。
配强师资 更接地气
培训内容确定后,学校便开展专家团的组建工作,考虑到农户文化程度参差不齐、接受能力有差异的实际,本着让农户听得懂、学得来、用得上的原则,从以下四方面来选择组建专家团队:一是政治思想好、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工作责任感;二是专业知识扎实,既要有相当的理论功底,又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三是口头表达能力强,讲课通俗易懂,有亲和力,接地气,教学经验丰富;四是能根据规定的培训内容进行讲解,要能突破疑点、难点,并能耐心指导、答疑解惑。
经过认真筛选,组建了一支过硬的专家授课团队,结合培训内容和培训对象,精心备课,制作课件,为培训工作倾注了大量心血。
机动灵活的培训方式,才能吸引农户和学员的眼球,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每期培训班都采用了理论教学、课堂交流、现场观摩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压缩理论教学内容,适当增加观摩学习内容。在每个观摩点,不仅有观摩点负责人的讲解,还有授课老师的现身说法。教学方式的改进,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员的积极性,深受广大农户认可,既不占用农活时间,又学到了知识技能,一举两得。
满腔热情 倾情讲授
课堂上,专家们用通俗易懂、生动形象的口头表达,图文并茂的课件,化抽象为形象;交流时,专家们认真倾听,详细讲解、情真意切;现场指导,专家们手把手、毫无保留、讲深讲透。这样的培训赢得了农户、学员的交口称赞。
培训中,常常是专家们下课后,还来不及休息,就常常被农户围住问这问那,索要电话号码。罗文达老师主讲的立志脱贫、健康生活这一专题,从人要自立自强,不能等、不能靠、更不能要这一角度,采用对比方式授课,事例多是身边人、身边事,正反对比,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许多农户陷入了沉思;在富源中安街道寨子口村,土专家庞金水围绕提高车厘子的品质及产量,告诉种植户什么时候该修枝整形、什么时候该施肥、施什么肥、如何施等等,讲得清晰透彻,并向种植户表示,明年他再来看看,再做实地指导;在会泽驾车乡光头村,李祥、高春国两位专家才讲完课,就分别被请到大明养殖有限公司、吉鑫养殖专业合作社和峰源养殖专业合作社,就生猪、黄牛和牦牛的科学饲养、疫病防控等与养殖户进行交流,并作了指导。在宣威龙潭镇得基村,一位农户把有病害的旱烟背到培训现场,请专家帮忙分析诊断,罗文达老师仔细看过后,及时联系专家向这位农户详细解释了病情、成因以及解决办法;专家俞杨超现场指导核桃的嫁接技术,手把手教,因为丰富的实践经验,农户们向他竖起了大拇指。
曲靖日报记者 吴士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