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字读书会|岳美缇:昆曲第一女小生的60年

[复制链接]

公民勋章记者勋章

花言巧语 发表于 2017-10-31 11:10: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曲靖朋友,赢取金币兑换话费、礼品!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昆曲如一幕永不谢幕的长剧,一次次场景变换,一年年的人物变迁,起起伏伏,转眼就是600年。对于岳美缇来说,她60年来曲曲折折的昆曲之路亦是恍然如梦。历经磨难初心不改,以梦为马痴“曲”一生。
10月28日,“壹字读书会”第三期在上海静安区文化馆举行。“壹字读书会”每期从一个汉字入手,感受汉字背后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而这一期的汉字“曲”,则带领在场观众走进了昆曲漫漫600年的悠久历史。昆曲第一女小生来到“壹字读书会”现场,为大家讲述了昆曲的艺术魅力所在,并分享了她与昆曲结缘的60年岁月。


岳美缇做客“壹字读书会”。
全民痴迷昆曲的时代,名角演出万人空巷
在昆曲600年历史之中,有过200年的辉煌时期,一度占领了中国的戏曲舞台。全民痴迷昆曲,风头一时无两。当时演戏的地方很多,戏园子有古戏台、草台班,还有在船上,在厅堂里的。当时光是苏州就有几千个专业昆曲演员,而碰上名角演出,还会出现万人空巷的场景。
关于昆曲之兴盛,岳美缇举了苏州虎丘山的例子。每年在八月十五前后,苏州虎丘山上都会举行虎丘曲会。无数人每天登上虎丘山唱戏。比赛持续半个月之久,最终决出一名“曲圣”。这个活动一直举办了200年,年年如此,家家参与,其盛况可想而知。
说到200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昆曲为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时,岳美缇流露出作为昆曲人的自豪,她又接着介绍了几位昆曲大家。
魏良辅是住在昆山的江西人,他对昆曲的研究颇深,甚至连海盐腔、弋阳腔、昆山腔、余姚腔这四大声腔,他的研究都非常深入,传说他沉迷研究昆曲,十年不下楼。后来魏良辅吸取了海盐腔、余姚腔以及江南民歌小调的某些特点,对流传于太仓昆山一带的戏曲唱腔进行加工整理,将南北曲融合为一体,形成了“水磨腔”(昆腔)。他也由此声名大振,被誉为“国工”、“曲圣”,乃至昆腔“鼻祖”。
梁辰鱼是昆山人,他比魏良辅晚几十年,除了唱曲他也很喜欢写戏。最出名的《浣纱记》写了西施和范蠡、越王勾践的一段故事。这个故事经昆曲演绎,一炮打响,轰动天下。
后来,文人才子纷纷来写昆曲,最有名的是汤显祖的《牡丹亭》、洪昇的《长生殿》、孔尚任的《桃花扇》、李玉的“一人永占”等。
文学、音乐、舞蹈共同塑造了昆曲之美
回顾自己多年唱曲的经历,岳美缇谈到了1959年为叶剑英元帅唱《牡丹亭》的故事。“叶元帅看到我们,一个杜丽娘,一个春香,一个柳梦梅,他高兴得不得了,说《牡丹亭》了不起,昆曲真是我们的瑰宝。”岳美缇回忆道。
昆曲的文学之美奠定了它的艺术高度,而它的曲调之美也值得深究。其他的地方戏都是板腔体,弦乐伴奏,而昆曲则是曲牌体,用笛子伴奏,说明了昆曲的古典性。不像京剧有梅派、程派,越剧有范派、许派,昆曲的唱腔是没有流派的,因为昆曲定腔、定补、定板、定调,有一套严谨的规则,所以每个人唱出来都是一样的。它的严谨和规范,正是其艺术成熟性的体现。
至于昆曲的表演特点,据岳美缇介绍,也是极其规范的程式化表演。“昆曲演员要从小练功,压腿下腰,为了把手、脚、眼、腰和脖子都练出来,我们叫脱胎换骨,”岳美缇说,“所以表演的时候,才能眼到、手到、心到。从小练这些是很辛苦的。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便是如此。”
昆曲的“生末旦净丑”几大行当,则是通过演员的声音、脸形、身材、性格决定的。不同的行当有着不同的代表剧目,例如闺门旦的《游园惊梦·寻梦》,小生的《游园惊梦·拾画叫画》,花脸的《钟馗嫁妹》等。岳美缇的启蒙戏是《惊梦》。
昆曲的又一表演特点在于它的舞蹈。载歌载舞,无声不歌,无动不舞。看昆曲时大可把音响关掉,把字幕抹掉,仅凭舞蹈翩跹、神情顾盼、身形旖旎,便可揣摩曲情。昆曲的载歌载舞与文学一样写意,它将生活中的情感都化作了舞蹈。“杜丽娘梳妆完照照镜子,还翻了一个水袖,手扶在凳子上。春香在后面举小镜子,看看后面怎么样。就这样,一个生活动作变成非常漂亮的语汇。”岳美缇解释说。


岳美缇在“壹字读书会”现场。
岳老师回忆起1987年在英国演出《牡丹亭》,当时她非常紧张,因为幻灯片上打出来的都是极其简单的词。然而演完后,有一个五六十岁的印度人,跑到后台手舞足蹈地说了很多话。经翻译解释说,那是一位印度的舞蹈家,看了岳美缇等人的表演觉得特别美,想要学回去。因此,昆曲之美是可以超越语言的。即便拿掉唱词,仅剩身段步法,它依然是一件艺术品。
60年风雨路初心不改
回顾自己的艺术人生,岳美缇说她已经唱了60年的小生。关于岳美缇唱小生的故事,其实出于偶然。1957年上海市戏曲学校校长、大师俞振飞带着一批年轻演员到北京,准备赴欧洲演一出《游园惊梦》,可凑来凑去就差一位扮演柳梦梅的小生。有人提出让岳美缇反串。当时岳美缇刚学了三四年戏,跟着俞老师苦学了几天后,演出大获成功。但从心理上接受“由旦转生”的变化,对当时只有17岁的岳美缇来说并不容易。“一开始我很伤心,我一个女孩子家,为什么要让我改行演男人呢。我就给俞振飞校长写了一封很长的信。没过几天,俞老师也给我回了一封。俞老师在信中明白地告诉我,改行是他的意思,他肯定我学小生一定大有前途。并且俞老师说,他要亲自教我,并且负责到底。捧着俞老师的亲笔信,我感动得哭了。这一哭,再也没有后悔过。”岳美缇说。
岳美缇是新中国第一代受到专业训练的昆曲演员之一,得到了丰富的教育资源与全面系统的训练。她进学校那年正好是华东六省一市在上海戏曲汇演,规模大,剧团多,名角云集,空前绝后。而后面几代都没有这么珍贵的机会了。
而后昆曲的发展经历了一些波折,渐渐变得不再流行,甚至有人误以为昆曲是昆明的戏曲。到了1990年代,昆曲跌入低谷,演出时台下的观众甚至比台上的演员还少,很多演员都丧失了信心,感觉自己已被时代抛弃。
但对于岳美缇一代昆曲演员来说,昆曲已然承载了他们一代人的梦想。55岁时,岳美缇提出想演《司马相如》。因为演了一辈子小书生和温情才子,她想尝试演真正的文豪。作为经典历史人物和戏剧人物的司马相如,其坎坷的人生经历,与他在历史风云中身为一介文人的无奈感引起了岳美缇的共鸣。经过两年反复的排练,最终成功演出,并获得无数赞誉。此后岳美缇退居幕后,走上了昆曲传承的道路,如今也成为了桃李满天下的昆曲名师。
昆曲的门虽然很窄,但是路很长。600年过去了,这门古老的艺术已不复昔日盛况,但仍然在这一代又一代昆曲人的传承中,延续着它不朽的魅力。


岳美缇现场起身表演。
“壹字读书会”由静安区委宣传部、文明办、学习办联合主办,上海市文史研究院和复旦大学中文系指导,大道小雅读书会和静安区文化馆承办。活动以“识文字、知文化、感受文明”为理念,旨在在市民中传播传统文化、交流读书心得、“只取一个字,直抵事物之本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