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上,他们犹如一颗颗新星,迸发出光芒。
成为大国工匠,这条路有多远?中国的职校学生用15枚金牌向全世界给出了他们的答案:虽遥远但可及。
质量之魂,存于匠心。中国的发展强大,离不开恪尽职业操守、崇尚勤奋钻研的工匠精神。如何弘扬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培育“中国工匠”?
10月23日起,澎湃新闻推出“匠星”系列报道,记者走进上海职校,采访世界技能大赛选手、教练和同学,探寻中国职校教育的成长之路和发展方向。
为了备战世界技能大赛,20岁的上海姑娘周思语练就了盲画世界地图的本领。
她参加的国际货运代理项目为本次大赛首次设立,全无参赛经验可循,经过四天角逐,她以三分之差惜败于排名第三的奥地利选手,无缘奖牌。
对比赛的失利,周思语感到非常遗憾,但是相比结果,她更享受比赛的过程,“一年以来的选拔、集训,意志力得到了磨练,心态也淡定很多、遇事不会慌张。”
教练孙晓表示,此次参赛准备时间比较仓促,之后对世赛的选拔将尽早启动,并对选手进行系统全面培训。世赛国际货运代理项目中国集训基地的牵头单位、上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徐辉表示,要加强学校和企业之间的校企合作,让学生尽早地拥有实战经验。另外,在教学中不仅要传授技能,还要将工匠精神传递给学生,让工匠精神理更好地融入他们的职业生涯。
周思语在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比赛现场。 本文图片均为受访者供图
以三分之差无缘奖牌
当地时间10月14日,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在阿联酋阿布扎比吹响号角,首次参加世赛的周思语坦言自己很“蒙”。
“第一天比赛时看到英文题目,发现和我之前训练时的出题思路不太一样,国内的货代题目一般都会将思路告诉你,你根据出题思路把结果计算出来。而世赛的题目很灵活,给你一个题目,所有问题都必须选手自己来找,所有思路都必须选手自己来理,完全没有任何提示。”周思语回忆说。
国际货运代理项目是本次世界技能大赛首次设立的新项目,比赛共分客户咨询、海上货运重量体积价格的计算、地理信息介绍、投诉处理、空运航运计算、海空运组织条例分发、危险品处理客户咨询、小组竞争等8个模块。每个模块比赛时间平均四五个小时,共分4天完成。
她说,自己第一天比下来感觉很糟。当天晚上回宾馆后,带教教练孙晓看出了周思语的心思,立即与她谈心开导她,并根据第一天的比赛情况详细分析世赛可能出现的出题形式。
“和教练沟通以后,感觉心情放松了很多。不管世赛的题目怎么灵活,离不开扎实的系统知识基础,万变不离其中,只要我调整好心态,就能把原先训练的好状态发挥出来。”之后的几天,周思语都以平常心投入比赛,她说“感觉一天比一天好”。
周思语在场内比赛,教练孙晓虽然无法入场,但也时刻不敢离开赛场,她一直站在场外默默守护,“经过前期的选拔和集训,选手对我已经产生了很强的信任感,我在场外陪着她,就能让她感到安心,也能更全心全意地投入比赛中。”
四天的比赛在紧张忙碌中度过,最终,周思语以三分之差惜败于排名第三的奥地利选手,无缘奖牌。
对于比赛的失利,周思语感到非常遗憾,但是相比结果,她更享受比赛的过程。
“一年以来的选拔、集训,意志力得到了磨练,心态也淡定很多、遇事不会慌张。在国外比赛也开阔了眼界,开拓了我思考问题的方式,这些都是很宝贵的经验。”周思语告诉澎湃新闻记者,她所收获的东西远比那块奖牌要多得多。
世赛首设项目,全无经验可循
对周思语而言,涉足国际商务领域或许是机缘巧合。
2016年夏天,周思语高考后选择了国际商务专业,因为名字听上去很高大上。她坦言,刚到上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就读时,自己还是困惑的。除了觉得专业的名字有意思,自己对国际商务这个行业从未接触过,也从未了解过。
她没有因为困惑止步不前。
课上,周思语不放过老师讲的每一个重点。课下,她花别人三倍的时间去巩固知识。对专业的了解越来越多,也使得她慢慢钟情于国际单证的制作,反复练习方案的策划及运费的计算。
2016年,周思语遇到了一个更好的学习机会。学院组织“技能节”及相关技能培训,在教师的介绍和自己的兴趣驱使下,她便加入了这个以国际货运代理学习为主的培训集体。在国际货运代理项目的训练过程中,她乐于钻研,参加了多次选拔考试,都取得了优异成绩。
2017年年初,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国际货运代理项目上海市选拔赛开赛,爱好英语且与货运代理“结缘”的周思语兴致勃勃地报了名,获得第一名。
之后,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她最终在全国选拔赛中一举夺魁,年仅20岁的她成为了国内首位出征世赛的国际货运代理选手。
作为首位选手,周思语所面临的未知和困难可想而知,国际国内均没有可供参考和借鉴的经验,全靠自己摸索。
周思语在集训时训练盲画世界地图。
比如,在世赛地理信息介绍模块比赛中,会需要选手设计出一条海运线路,但在准备比赛的过程中,选手并不清楚试题会涉及到全世界哪个地区的港口。
“教练就要求我把世界地图全都背下来,做到脑中一张图,心中一片网。”周思语说,她花了一个月的时间记住了世界各国的基本港口及位置,对于自己的记忆方法,她说没有什么特别的,就是每天把地图翻出来看看。
“一开始我们买了张世界地图,后来都翻烂了。之后就换成了用电脑看Google地图,这样翻看也更方便。”周思语说,光背还不能做到记得牢,还要不断巩固。于是周思语练成了盲画世界地图的本领,她说,只有自己亲手画出来,才会印象更深刻。
在集训基地,周思语经常晨光满面来,披星戴月走。魔鬼式的训练异常艰难,每天,周思语至少要“鏖战”10个小时,有时候为了锻炼一项技能,甚至在今夏连续四十多度的酷暑天气里反复练习。在周思语看来,熬过每一天的训练都是战胜一场小的磨炼,解决每一道技术难题都是完成一次小的成长。
既传授技能也传递工匠精神
由于国际货运代理项目为世赛首设,没有任何考题范围,国际国内均无经验可循,给选手参赛带来太多的不确定性。
“对比赛范围的不确定性和完全未知,是我们前期集训时最大的瓶颈,因此我们鼓励选手在出现此类问题时,尽量通过上下文及给出的现有数据来启发解题思路,从而举一反三,以不变应万变。”周思语的带教教练、上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的孙晓表示。
孙晓讲解货运代理。
首次出征世赛虽然失利,但经验教训可以对未来的参赛有所启发。
“此次参赛,我们准备的时间比较仓促,真正集训只有三个月。通过这次比赛,我们了解到选手如果缺乏实际工作经验、缺乏国际大赛的交流经验,很难应对世赛中一些突发状况。”孙晓表示,之后对世赛的选拔将尽早启动,并在对选手进行知识点系统全面培训后,让选手有更多机会去企业进行实践操作,提高实战演练能力。
作为世赛国际货运代理项目中国集训基地的牵头单位,上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在培养技能人才方面也有自己的一套方法。
上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徐辉表示:“我们学生招生进来后,每个专业的教学都会进行系统性的技术培养,如果在培养过程中发现学生中有专业技术特别拔尖的,我们再集中训练,让他参加像世界技能大赛这样的技术比赛,这不仅能够培养学生学习技能的兴趣,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
谈到技能人才的培养,徐辉透露,学校未来将不断加强师资的引入,不仅要引进专业技能一流的人才、还要让一些有企业实际工作经验的人才参与到学校的教学中,加强学校和企业之间的校企合作,“让学生尽早地拥有在企业的实战经验,不仅是此次世界技能大赛参赛后我们最大的感受,也将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就业发展。”
不过,仅仅传授技术是不够的,还要传输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徐辉说,中国在许多技能方面都有着很强优势,而国家也迫切需要职业学院对工匠的培养,“因此,我们在教学中不仅要传授技能,还要将工匠精神传递给学生,比如除了要有专业的职业技能以外,还要对待工作要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等等,让学生把工匠精神理解透,并更好地融入他们今后的职业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