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泽两水库成了“鸟类天堂”

[复制链接]

你是猪吗 发表于 2017-10-18 22:30: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曲靖朋友,赢取金币兑换话费、礼品!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经过近20年的精心呵护,会泽县的黑颈鹤自然保护区大桥水库和长海子水库由原本的两个普通水库,变成了如今鸟类栖息的天堂和摄影爱好者的天堂。

水库变身黑颈鹤保护区
位于会泽县的大桥和长海子两个水库,一直名不见经传。直到1986年,26只黑颈鹤在这里被发现。
从此,保护层层升级。1990年建立会泽县县级自然保护区,1994年晋升为云南省省级黑颈鹤自然保护区,2006年2月16日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同时《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将会泽黑颈鹤保护区列入了《中国重要湿地名录》,属云南省环保系统业务指导和管理的三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之一。2013年被命名为“云南省环境教育基地”。
保护区地处会泽县境内北部地带,总面积12910.64 公顷,其中核心区3930.79公顷、缓冲区4313.20公顷、实验区4666.65公顷。保护区由大桥和长海子两个片区组成,主要保护对象为黑颈鹤及湿地生态环境,属野生生物类型的保护区,是我国黑颈鹤的重要越冬地之一。
为切实加强对黑颈鹤的保护和管理,2007年,会泽县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准设立“云南省会泽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级别为正科级,核定全额拨款事业编制7名。2017年5月18日经省编委会议审议同意,设立会泽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规格为正处,核定事业编制35名。
黑颈鹤有了更好的栖息环境
自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来,保护区基础设施建设有了飞速的发展,共争取国家各类专项资金近5000万元,主要用于保护设施建设、灾后恢复重建、湿地保护与恢复等建设项目。先后在县城建设了保护区管理局办公用房,在两片区分别建设了大桥管理所和长海子管理所,两保护片区共设有10余个巡护站;对两片区的巡护道路进行大量的修复和改善,设立了各类的标识标牌和界桩界碑;购买了大量先进的观鸟仪器及科研监测设施设备,并配备了两辆越野车作为保护区开展业务的交通工具。保护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从过去一无所有到现在完善并具备与保护区管理目标相适应的管护、科研、宣传教育等能力。
根据几年来的监测观察,保护区湿地面积由于农田灌溉需要而随季节变化不稳定,严重影响了黑颈鹤等越冬候鸟的生存及栖息空间。缺水时,黑颈鹤四散栖息,危机重重。2014年,黑颈鹤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顶住各方压力,率全国之先,争取资金1000余万元,在大桥水库中建成一个人工岛,解决了黑颈鹤的栖息地问题,岛上只种不收的庄稼也解决了鸟类的温饱问题。该岛建成后,也成了国内多家动物保护单位的学习、借鉴典型。长海子保护片区则通过恢复蓄水埂、保护生态隔离沟渠、草地恢复等工程,极大改善了黑颈鹤的栖息环境。
近年越冬期的监测结果显示,大桥的人工小岛白天是黑颈鹤和其他候鸟的觅食、休息场所,晚上则成为其主要夜栖地,而其他夜栖地黑颈鹤的数量也显著增加。


卫星追踪监测黑颈鹤
目前,保护区管理局联合多家科研院所,已开展卫星追踪监测。在黑颈鹤越冬期对黑颈鹤等越冬水禽进行了卫星跟踪并安装了环志;与高校合作开发了多维地理信息系统,实现信息采集与信息共享的一体化,可利用手机、平板等实现现场信息采集和拍照,实时掌握越冬水禽的分布及行为情况,提高了工作效率;保护区与各类相关院校合作,组织专家对保护区内的生物多样性进行了全面的科学考察。出版了《会泽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书;与相关组织、机构合作,先后成立了“昆明动物园云南会泽黑颈鹤救护基地”“昆明动物园云南会泽黑颈鹤研究基地”“西南林业大学云南会泽黑颈鹤教学科研基地”“云南省环境教育基地”。
为保护区提供了科研支撑力;建成视频监控系统,率先在全省自然保护区中开展“高清化、网络化、智能化”视频图像监控,实现远程监控,目前在大桥和长海子两个保护片区已安装20余个视频监控点,能更加准确、清晰的观察和掌握到野外黑颈鹤的主要集中觅食地的鹤群及其他各类水禽的动态变化规律,为保护区科学化管理和科研监测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同时,此套智能化系统的运用,还满足了广大观鸟爱好者近距离观鹤的需求,且又达到不对水禽造成惊扰的效果。
人鹤和谐共处
会泽黑颈鹤自然保护区由于历史的原因,人口密度较大,在保护区内,大桥片区和长海子片区涉及两个乡镇,8个自然行政村,人口达2万余人,人类活动较为频繁,环境问题压力较大,农村面源污染严重。为解决此问题,管理局协调各方,建设了保护区内巡护道路与村庄道路,解决了出行难的问题;同时对周边进行环境综合整治,对保护区内主要的几个行政村配备了大量的垃圾箱,垃圾桶。购买了清运垃圾车,建立了垃圾热解站。
通过宣传,周边村民对鸟类的保护意识明显增强。猎捕黑颈鹤事件已得到杜绝。人在前面耕地,黑颈鹤紧随其后觅食的场景,已司空见惯。
保护区管理局通过多年努力,保护区内自然生态呈现恢复、发展趋势,主要保护对象黑颈鹤数量稳中有升,数量已从保护之初的26只发展至目前的800余只。灰鹤占全省重要湿地灰鹤数量的78%,斑头雁2000—2500只,赤麻鸭约有3000只,均占全省这两种鸟类的一半以上。除此之外其他水禽的种类也较为丰富,仅雁鸭类就有15种,占全省种群数量的60%,在保护区内越冬的水禽总数达15000—20000只,生物多样性较为丰富,保护区已成为云南省境内越冬水禽的重要栖息地之一。目前保护区鸟纲动物共计175种。
青山碧水间,薄雾升腾,有晨曦穿过,将一株株柳树朦胧的身影刻画在水面上。渠间道路,有农村扛犁走过,有摄影爱好者扛着长枪短炮,各种大大小小的鸟类翻飞着、欢呼着,宛若人间天堂。
曲靖日报记者 滕仕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