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我国首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上海拥有国家级非遗项目55项、国家级传承人94名。
“澎湃新闻·艺术评论”(www.thepaper.cn)特此采访了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从“艺”开始,了解上海的“非遗”。这次我们走进的是百年老字号上海朵云轩的木版水印。
张爱玲在1943年的《金锁记》中这样写道:三十年前的上海,一个有月亮的晚上……年轻的人想着三十年前的月亮该是铜钱大的一个红黄的湿晕,像朵云轩信笺上落了一滴泪珠,陈旧而迷糊。于张爱玲而言,旧时上海夜晚的月亮就像是信笺上陈旧迷糊的泪珠被留在了记忆里,而这记忆中的朵云轩信笺,却是作为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载体,一直传承到了今日。
《萝轩变古笺谱》
《萝轩变古笺谱》
镂象于木 印之素纸
张爱玲笔下朵云轩的信笺,用的是一种叫做木版水印的技术。传统木版水印艺术源于中国古老的雕版印刷术,是中国古代文明和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被誉为中国印刷史上的“活化石”。这项技术从隋唐时期的雕版印刷术开始发展起来,唐代咸通九年(868年)的《金刚般若经》图卷中的插图扉页上,就已经显示出了高超的单色雕印水平。宋元以来,出现了用木版水印作书籍插图,极为流行。到了晚明,“饾版”和“拱花”等复杂的套版叠印工艺被广泛采用,木版水印在工艺上有了很大的进步,而现在所采用的这一套,也是沿用晚明的这一套工艺,只是技艺更加精细、复杂,对于中国画中水墨晕画,已经可以达到以假乱真的效果。
明仇十洲秋原猎骑图
齐白石荷花蜻蜓
明唐寅玉玦仕女图
简单的工具 复杂的技艺
无论是印制一幅复杂的国画,还是一张小小的信笺,都必须经历三道工序:勾描、刻版、水印,使用的主要工具不过是毛笔、拳刀、鬃刷、鬃耙这些。虽然步骤和工具看似简单,但每一个步骤中的技艺才是关键,也是为什么木版水印会成为非遗项目的灵魂所在。
拳刀、鬃刷、鬃耙
勾描是木版水印的第一道工序,主要用到的工具是毛笔,把一幅画按照不同颜色区分开,然后把形状、线条都按照原样勾摹下来。勾描前要选稿,明人李克恭在胡正言的《十竹斋笺谱》序言中指出木版水印的第一要义即“画须大雅,又入时眸”,即画不仅要好而且还要符合时代审美,所以木版水印做的书画基本上都是一些名家代表作。选好稿之后接下来的工序叫做择套,择套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分版,根据一幅作品需要多少套版子来分,色彩和笔墨简单的画有二、三套至八、九套版不等,工细而复杂的要分到几十套,大幅的甚至会分到几百套甚至几千套之多。比如朵云轩十几年前做的任伯年的《群仙祝寿图》,就用了一千多块版子。分好之后才是描稿,把画描在雁皮纸上。雁皮纸是一种小构树皮为原料制成的半生熟纸,薄如蝉翼,透若月光,是最适宜用于勾描的纸张。
勾描的难点和要点在于勾勒一条线条时,要尽可能地还原原作的笔法。“我们在勾勒一条线时,一条线不仅仅只是我们看到的一条线,而是包含画家的许多动作:比如起笔、收笔等,我们要做到的是尽可能地接近原画。”勾描师姚雨吟对“澎湃新闻”说。她从上海大学国画系毕业后,从事勾描师已有5年时间。
勾描
勾描完成之后就会把样稿送到刻版的师傅那里去刻版,刻版是木版水印的第二道工序,也是承上启下的关键一环。在正式上手雕刻前要先选版,从整体上观察木头是否有暗伤,然后用木节草(相当于砂纸)打光。在选材方面主要选用梨木、枣木、梓木、黄杨木等。“虽然枣木和黄杨的硬度比梨木的硬度要高,但是梨木比较粗,可以做大版,而且吸水性适中,所以还是以梨木为主。”刻版师李智告诉澎湃新闻记者,“但是硬度高的木材可以雕刻手和五官,比较细腻又可以反复利用,所以还是要看具体情况。”接下来是上样,取少量浆糊把勾描的样稿反贴在梨木板上,起定位作用,等定好位之后就可以把浆糊均匀地涂抹在木板上了,等浆糊干了就可以刻了。刻版的时候主要依靠一把拳刀,在刻版师傅手里,这把刀就好像画家手中的画笔一样,能够刻出各种各样的线条。
第四代木版水印雕刻传人李智正在雕刻弧线
“木版水印雕刻的难点也在于线条,尤其是有弧度的线条,像圈圈和环类的东西,比如紫砂壶谱这样的图案,因为线条非常的细和匀称,对我们来说会比较复杂一点。”李智是第四代木版水印雕刻方面的传人,从91年进社就开始学习木版水印,到现在已有二十多年的时间了。
刻完的版子将会交给水印师傅完成最后一道工序。水印,是木版水印的第三道工序:在刻好的木版上刷掸上颜色,然后以拓印的形式到纸张上去,主要用到的工具有毛笔、棕刷、棕耙等。“这些耙子和刷子都是我们自己手工做的。”陆燕玲从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会展设计专业毕业后,因为一次机缘巧合来到这里,一干就是8年。“水印的难点在于不同的画需要采用不同的纸张和印制技巧,中国画里有宣纸本、皮纸本、绢本,每一张画都是不一样的,要用不同的方法去完全还原作者的原作。所以最难的地方在于要几乎一样的去还原它然后又以不同的形式去还原它。” 陆燕玲这样告诉记者。
水印
从勾到刻再到印,要完成一幅完整的作品从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像朵云轩的《十竹斋书画谱》,就先花了1年多时间把各种版本都收集整理过来,然后三十几个人花了四年时间才雕印完成。还有任伯年的《群仙祝寿图》,从勾描到最后印制出来花了将近10年时间,光刻版就花了六七年,一共刻了有一千多块版子。”朵云轩木版水印中心主任郑名川对记者说道。
十竹斋书画谱
十竹斋翎毛谱选一
十竹斋墨花册选一
任伯年群仙祝寿图
入行多年依旧需要学习
无论是刚入行的新人,还是已经工作多年的老师傅,在提到这门手艺时,用到的最多的两个字还是“学习”。“我之前分色了一幅溥心畬的工笔花卉,这是我第一次涉及到去分色一幅画,上手的时候觉得非常复杂,所以我也会经常去询问一些水印的师傅,让他们告诉我怎样的分色能更合理的达到接近原画的效果。”虽然从事勾描师已有五年,但是姚雨吟觉得自己还有很多地方需要学习,认为自己还处在学徒的状态。
陈老莲 双蝶
陈老莲 杏花小鸟
“我们会有3年学徒时间,在这3年中是不出活的,完全是练习,3年之后才能出成品,我们的师傅教我们要做到尽量100%不失误。”要想成为一名合格刻版师傅,必须要先经过这3年的历练。“不管是雕什么,信笺也好画作也好,首先你要熟悉这个画家,知道这个画家的特点和个性在哪里,你要知道书法用笔与笔之间的连贯性还有笔的走势,如果不理解的话刻出来会走样,刻出来就不像是书法类的字。”虽然有勾描师的样稿,但李智还是认为一个好的刻版师必须要理解画作本身。
让更多老百姓感受木版水印的魅力
在如今机械复制的时代中,木版水印依旧属于比较小众的一个行业,就像很多传统美术品种一样,也涉及到诸如从业人员收入水平低,传承手艺枯燥,都是重复劳动等问题。为了应对这些问题,朵云轩也顺应时代的潮流,在销售和人员方面都进行了一次升级转型:
明刻套色西厢记 佛殿奇逢
明刻套色西厢记 红娘请宴
明刻套色西厢记 莺莺绣像
“现在我们的作品主要做以下几项:一项是收藏类的作品,一类是书画类的作品,还有一类是纸笺类作品。从销售角度来说,木版水印收藏类的作品可能相对附加值会高一些,另外一类笺纸类作品则属于变现比较快的,也比较受市场欢迎。从产品结构来说既需要有长期文化积淀的东西,也需要短平快的作品,还有一些普及类的作品,如适合家庭悬挂的作品,让更多的老百姓能够接受。最近几年我们也一直在收集整理《海上名家笺谱》的一些相关作品做雕版,我们把这些都收集整理起来,也作为一种文化的整理和木版水印传承的载体。这部分作品一部分可以作为笺谱收藏,还有一部分相当于耗材,供别人书写,如成盒成套的信笺。这两年信笺很受大家欢迎,所以我们也会以信笺为主。” 郑名川对“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说。
美术院校的扩招为传统工艺注入新鲜血液
朵云轩是木版水印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与北京的荣宝斋一起,素有“南朵北荣”之谓,虽然其中历经一些人员变迁,但好在整套木版水印的工艺还是完整地传承下来了。
1960年朵云轩木版水印全家福(1958年培养的木版水印青年和他们的师傅们)
朵云轩木版水印从1957年开始从做笺纸转向做书画作品以来培养的其实主要有几代人:第一代人是58年的学艺的(国家级传承人蒋敏就是其中一员),这是出版印刷学校和朵云轩一起专门培养的一批木版水印工作者,大约有二三十人。50年代末到60年代中期,是朵云轩木版水印一个很好的年代,大部分作品以出口创汇为主,当时有许多名家参与其中,对木版水印的审美、工艺水平等都有很大的好处。
60年代勾、刻、印
“目前大部分都是80后,特别是85后和90年前后的一群年轻人,70后和80后也慢慢地成为传承的主力,再加之现在美术院校的扩招培养了很多美术方面的人才,也为我们提供了很多新生力量。” 郑名川对于现在朵云轩的人员结构还是比较满意的。
目前的朵云轩水印工作室
从18岁高中毕业就进入这行工作的林玉晴,直到55岁退休后,因为热爱又返聘回来,现在主要带带年轻人。对于现在从事水印这一行的年轻人,林老师满是夸赞:“做这一行要静的下心,耐得住寂寞,这些年轻人都是好样的,刚毕业出来就做这个,又能坚持这么久,做水印这一行工资低又很辛苦,时间一长还会落下疾病,真的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