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弹《高博文说繁花》(以下简称《繁花》)自从9月起在上海大剧院中剧场演出,至今已经演出五回。国庆过后,《繁花》又将连续三晚上演3回新书。继第四回请来滑稽名家王汝刚客串后,在10月12日的第六回中,剧组又特地请来了一位特殊嘉宾,沪上知名主持人、更是评弹资深书友的曹可凡这一回将登上《繁花》的舞台,用评弹说书的形式,讲一讲“上海小开”的故事。
从小就受评弹熏陶,曾和吴君玉同台演出评话
曹可凡和高博文
演出前,曹可凡和《繁花》的主演高博文在一起商谈演出细节,两人显得十分熟络。说到与评弹的渊源,曹可凡表示可以回溯至自己童年,“那时常随祖父聆听评弹,一些评弹名家唱段耳熟能详。改革开放后,有机会现场欣赏蒋月泉、张鉴庭、朱雪琴、杨振雄、杨振言等大师演出。评弹艺术刻画人数之细腻、传神、生动,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演出资料图
而邀请曹可凡参与这场演出也并不是凭空偶然。早在十年前,曹可凡就曾经主持过评话大家吴君玉先生的艺术专场,在那次专场上,他还与王汝刚一起,陪吴君玉共同表演了一出评话。第一次登台演出评弹,就和大师合作,也是难得缘分。
《高博文说繁花》剧照
而这一次,受到剧组的邀请,曹可凡欣然同意参与《高博文说繁花》,在他看来,这一版《繁花》颇有价值和意义:“高博文为当今评弹中坚人物,在传统曲艺艺术的前提下,不断开拓创新。此次《繁花》演出便是他勇于革新,又不脱离评弹传统表现手法,正所谓‘移步不换型’之典范。”
《可凡倾听》上海话访谈,给小说《繁花》带来灵感启发
和评弹的渊源之外,曹可凡和《繁花》也有一段颇有意思的渊源。
金宇澄在《繁花》后记中提及创作心得,曾提到一档电视节目以上海话采访贝聿铭,那一口糯软且略带苏州口音的上海话顿时给他带来灵感。曹可凡透露说,“那档节目其实恰好就是我的《可凡倾听》,采访当天,我提议用上海话交流,贝聿铭先生欣然接受,并表示这也是他毕生以来第一次用上海话接受访问。不想,这一访谈也给金宇澄的《繁花》创作播下了一颗种子。”
而在曹可凡看来,用评弹演绎《繁花》可谓再合适不过。“金宇澄的《繁花》为近年来少有反映上海城市生活变迁的优秀小说,其创作手法文学上丰满,按续《海上花列传》风格,同时又有时代特色,其描述人或事之手段,如同绘画之‘白描’,这与评弹刻画人物手段并无二致,所以用评弹演出《繁花》,简直正合适不过。”
沪上“老克勒”说书讲“上海小开”
事实上,生活中的曹可凡不仅是资深评弹书友,也是一位远近闻名的沪上“老克勒”和顶级“饕客”,主持之外,也不时客串一些上海题材的影视剧。这一次在第六回书中,他讲的是一段有关“上海小开”的由来,并以两则家族故事,予以佐证。对于此他也是颇为熟稔。
第一次和高博文合作,曹可凡说,“虽然只是表演一小段,且与《繁花》正书并无直接关联,属于‘外插花’,评弹说表向来采用‘间离’效果,即‘跳进跳出’。所以有关‘上海小开’这部分内容,也可视作《繁花》的‘书外书’,与高博文表演主体内容相衔接。
说书之后,高博文还会唱一段上世纪四十年代评弹大家周云开篇《洋泾浜》。“这段唱也是我提议高博文演唱,可丰富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