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8月8日,是东盟成立50周年。50年来,东盟从最初不被人看好,逐渐发展壮大,虽历经坎坷波折,但已被公认为最成功的发展中国家地区组织。
成立于冷战高潮,克服分歧一路走来
50年前,东盟在冷战最高潮的时候成立。当时,东南亚身处东西方两大阵营斗争的前沿,东南亚国家被不同的阵营所撕裂。即使在同一阵营内部,各国之间也矛盾重重。印尼与马来西亚陷入“对抗”,马来西亚与菲律宾围绕沙巴归属争端不断,新加坡与马来西亚因刚刚“分家”而关系紧张,这一切使得人们并不看好这个新成立的组织。但作为东盟创始国的印尼、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新加坡的政治领导人深有远见,他们决定抛开分歧争端,加强彼此之间的合作,并使东南亚尽可能在美苏冷战中保持自身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当地时间2017年8月5日,第50届东南亚国家联盟(东盟)外长会议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开幕。开幕式现场展示一幅反映东盟创始成员国的油画。
东盟成立后,最初十年合作进程缓慢,但毕竟克服了成员国之间的分歧而顽强生存了下来。20世纪70年代末越南入侵柬埔寨后,东盟在解决柬埔寨问题上积极作为,使人们开始正视东盟作为地区组织的重要作用。
冷战结束后,东盟从加强成员国之间的经济合作入手,全面加快了一体化进程。期间东盟承受住了亚洲金融危机、全球金融危机等冲击,在经济一体化方面不断推进,建立了东盟自由贸易区,提出了“清迈倡议”等金融合作构想,并与中、日、韩、澳、新西兰等国建立了自贸区。
东盟在政治安全领域的合作也不断深化,并成为整个东亚和亚太安全合作的倡导者和推动者。例如,1994年东盟倡议成立东盟地区论坛,各成员国国防与军种领导人之间均建立了机制性合作,2006年更是建立了东盟国防部长会议机制,并在此基础上于2010年成立东盟防长扩大会。在这些机制性框架下,东盟成员国之间以及东盟与域外大国之间的安全合作不断深化,特别是在反恐、海上安全、搜救、救灾、军事医学等非传统安全领域。
2003年,东盟又提出建立东盟共同体的构想,并于2015年底宣布正式成立以经济共同体、政治安全共同体和社会文化共同体为三大支柱的东盟共同体,成为东盟地区一体化进程新的里程碑。目前,东盟正在规划2025年的发展蓝图。
“东盟方式”的成功之道与重大考验
回首东盟50年的历程,不可否认东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不仅成员国之间没有再爆发大规模的战争或冲突,保持了长期和平稳定,而且东盟各国的经济发展可圈可点,成为全球经济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此外,如前所述,东盟在地区合作及一体化进程方面也已走过了很长一段路。
东盟的成功并非偶然。
这首先应归功于以协商一致、循序渐进、非正式外交等为主要特征的“东盟方式”。这一方式虽然使东盟常常遭受效率不高的诟病,但这种体现了东方智慧的方式恰恰是东盟不断发展的根基。基于东南亚复杂的历史和现实以及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方面的多样性,
东盟为弥合成员国分歧和差距,携手并进,比较可行的路径只能是协商一致,虽然缓慢,但确保了该组织的团结和继续前行。这一方式的优势在今天欧盟面临种种困境的情况下显得更为突出。
其次,
东盟的成功还在于其发展历程中各国政治领导人对于团结合作的意愿及决断。尽管各国之间存在矛盾,但东盟各国领导人均意识到作为中小国家,若要在复杂多变、大国林立的地区环境中占有一席之地,单凭自身力量是不行的,必须整合起来。因此,
他们均把建设东盟,依托东盟作为国家战略的重要考量。东盟各国也在这一过程中积累了互信与共识。
当然,东盟还面临不少挑战。例如,东盟的未来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自身实力的进一步壮大,这需要各成员国之间的团结一致。但东盟各国能否克服彼此分歧矛盾,目前看还存在不少困难。
近年来各国之间的一些摩擦即为例证,如泰柬柏威夏寺争端、渔业纠纷以及在南海问题上的分歧等。而且东盟各国因国情不同,国家利益差别很大,各国能否确保在追求各自利益的同时照顾到东盟整体的利益,甚至为了地区利益而让渡局部利益,对东盟保持凝聚力及推进一体化进程有较大影响。
此外,
东盟作为中小国家集团,很容易受到大国战略的影响。能否在大国博弈中保持平衡,并在地区合作中保持中心地位,也是对东盟的重大考验,特别是在当前中美、中日等大国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还有,“东盟方式”在地区安全环境已发生较大变化以及东盟自身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的情况下是否需要进行修正,从而使东盟能够兼顾各国舒适度与效率,也是存在争议的问题。从社会文化角度来看,
东盟这些年的发展更多是官方层面推动的,各国民众之间的人文沟通交流以及对东盟的认同感和东盟意识的塑造仍有待加强。这些都是东盟未来发展中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尽管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但经过50年的发展,东盟已经进入成熟期,成为亚太地区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中、美、日、印等各大国都在积极发展与东盟的关系,并将其作为自身亚太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然,东盟并不满足于此,正在谋划未来10年乃至更为长远的发展,以迈向共同体并维护自身的自主性。有理由相信东盟会克服挑战,取得更大的成功,继续为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做出其贡献。
(作者系中国军事科学院世界军事研究部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