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唱音乐是西方流行音乐的一大主要类型,广义上的说唱音乐包括锐普、嘻哈、节奏布鲁斯等等,是一种起源于黑人音乐并风靡全球的音乐样式,近几年更是成为国际音乐市场最具市场价值的音乐风格。据颇具公信度的市场研究公司BuzzAngle Music近期发布的美国音乐行业年中报告指出,嘻哈音乐是美国2017年上半年最火的音乐风格,在实体、数字下载和流媒体综合考量下,该风格的消费占比达到20.6%。随着说唱音乐的影响力和商业价值越来越高,中国的流行乐坛似乎一下子看到了说唱音乐的魅力。一时间,嘻哈之声四起,响彻整个国度。
网络综艺节目《中国有嘻哈》海报
近日,一档名为《中国有嘻哈》的音乐节目在网络平台上播出,引起不少人的关注,从话题效应来看,可谓近期的现象级网络综艺节目。这档节目与一般的音乐选秀节目并无多大差异,仍是海选、个人秀、分组对抗、PK,以及导师点评,只是在音乐定位上选择了并不大众化的嘻哈音乐,才有了如此大的话题效应。节目播出之后,网络上的讨论此起彼伏,既有专业化的音乐探讨,也有娱乐心态的“互撕”。综观近几期节目,节目的噱头性远远大于其实质内容,这种对嘻哈音乐的突然追逐仍旧只是对差异化优势的追逐,是音乐商业化过程中对差异化市场的开拓与占领。
总体来说,中国的说唱音乐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翻唱改编居多,二是西方痕迹明显。
首先来谈翻唱。翻唱在全球乐坛都是一种常见现象,而且很多歌曲正是凭借翻唱再度进入人们的耳朵,但是鲜有对歌曲原来风格的颠覆,除非是在某些场景因特殊需要,才将风格改编,但是意义完全不一样了。风格并不只是单纯的形式,媒介即讯息,风格在很多时候本身就是意义。混搭拼贴是后现代流行音乐的共性。诚如英国大众文化研究者多米尼克所言,后现代的通俗音乐用各种非常直接的和自觉的方式,公开地、明确地把各种音乐风格和流派混合起来。拼贴艺术是典型的后现代艺术样式,中国目前的说唱音乐很多就是在以前的歌曲基础上改编节奏、旋律而来,很多改编的音乐就是采用混搭拼贴的策略,尤其是将中文歌曲与外语歌曲并置在一起,改成一首新的歌曲,这在音乐选秀节目中极为常见。
江苏卫视的《盖世英雄》是一档电音音乐节目,但是节目并没有真正在电子音乐上取得什么成就,而是对歌曲进行改编,或者说,用另一种风格进行翻唱。《十三亿分贝》是一档网络方言音乐节目,选题本来很好,出于网络直播的考虑,很多镜头太过浮夸。而且随着节目的进行,已经由最初的推广方言歌曲到后来的“玩坏”歌曲了。流行音乐最遭诟病的地方就在于流行音乐的元素可以互相替换,而这些改编者,恰好在这一点上大做文章。在《中国新歌声》中,低调组合将《平凡之路》改成了嘻哈音乐,这已经完全失去改编的底线了,有种不伦不类的感觉。朴树是民谣一类的歌手,素以安静行事,《平凡之路》也是其沉寂多年之后应韩寒邀约而为电影《后会无期》创作的,这首歌是很难得一见的观众看完电影而继续待在电影院听完整首歌曲的作品,与电影一道成为一种特殊记忆。这种改编,完全颠覆了民谣的形态。流行音乐产业已经成为了一种资本,所有的说唱、改编、跟风,都是商业利益的驱动。从某种层面可以说这些举动是中国版的说唱,也是创新的一种形式,但是他们却每每提及业界已经成型的说唱概念,特别是西方的概念。现在的流行音乐为了开拓长尾市场,已经分为数千个品种,要讲创新,完全可以自立门户,而不是戴着既有的风格这一镣铐却跳着自己编排的舞蹈。
第二是中国的说唱音乐西方痕迹明显。中国的流行音乐一度靠模仿国外流行音乐起家。中国目前的很多说唱音乐是非汉语的,选手们的装束打扮与音乐态度也多以西方偶像为模板,但是音乐形式的移植却没有相应的内容进行填充,两者之间出现了沟壑。这也是一直以来中国嘻哈音乐面临的问题。嘻哈音乐是来自底层的真实声音,除了演唱方式,更多的是其中蕴含的说唱精神,无论是锐普的底层反抗,还是嘻哈的玩世不恭等等,可惜移植进来之后,只剩下空洞的外壳了,这些作品无法展现任何的说唱精神,完全没有说唱音乐的真正内涵,这是中国目前嘻哈音乐的通病。
单纯来讲,流行这样一种音乐样式并没有什么不对,中国音乐也一直有说唱的传统,但是中国音乐人这种突然之间对说唱音乐的迷恋,只是一种盲目的跟风而已,并且都没有自己的原创内容,只是借着说唱的外壳进行改编拼凑。
以《中国有嘻哈》为例,号称超过两亿的投资规模刷新了中国网络综艺史的规格标准,却并没有刷新节目的水准。整个节目呈现出的音乐内容明显还有很大提升空间,很多所谓的嘻哈音乐只是将口语进行了强制的押韵处理,几乎没有什么音乐性可言,更别提什么艺术性和思想性了。嘻哈音乐者们表现出来的音乐态度是玩世不恭和唯我独尊的,这也是很多国外嘻哈音乐者们的态度,但是国内的选手们貌似只学到了皮毛。尤其是这些嘻哈音乐的歌词,几乎没有什么可言说的东西,这与真正的嘻哈音乐的社会介入、现实批判、人生体悟等表达差了太远。在海选阶段,很多选手在大厅中即兴表演准备好的音乐段落供导师挑选,也吸引了圈内大量的专业选手参加,但是并没有从整体上提升这一艺术形式的水准。
在节目并没有体现出应有的水平与高度时,节目组反而在刻意强调其专业性、积极性和思想性,如选拔的绝对公平性、表演即兴性、点评的专业性、音乐的本真性等。为了节目的噱头性,节目组不断将场外的花絮引入节目,制造各种冲突、矛盾、悬念,这是所有音乐节目的惯用伎俩,到这里也没有多少创新性可言。
嘻哈音乐在近几年的全球流行音乐市场已经成为最受欢迎的音乐风格。中国的嘻哈音乐浮出地表既和国际音乐市场环境有关,也和国内音乐发展有关。该节目的孕育是源于中国音乐市场发展的必然,在此之前很多音乐节目和音乐人表现出了对嘻哈音乐的热衷,喜欢这种音乐风格的听众逐渐增多。可以预见的是,通过节目的曝光,很多嘻哈音乐人会浮出地表并收获一些粉丝的持续关注,中国流行音乐的多元化趋势会进一步增强,但是之后的发展仍是个未知数,一方面整个节目仅仅是选手们的曝光和已有成果的集中展演,并未体现出绝对的创造性;另一方面中国的受众环境并未完全成型,这对传播接受提出了新的考验。
(原题为《中国需要怎样的说唱音乐?——由网络综艺节目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