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肢女孩不想做励志偶像,央媒:“鸡汤族”请放她一马

[复制链接]

公民勋章记者勋章顶帖狂人新人明星

老鸡枞 发表于 2017-6-19 11:13: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曲靖朋友,赢取金币兑换话费、礼品!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谢仁慈,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院学生,4岁时因车祸失去右腿,但她并不刻意掩饰身体残障,健身、去西藏。近日受到关注后,她在社交媒体上称“不要成为励志偶像”引发讨论。
  舆情要点
  接受自己,成为“想得开居士”

  5月12日,谢仁慈在知乎上被朋友邀请回答了一个问题——“如果穿短裙把两条腿的假肢露出来,走在大街上会怎样”?
  一晚上,她的回答点赞很快破万,她的微博“谢仁慈Mercy”被网民找到,粉丝从200人涨到3万多人。有人评价她是“西政的太阳”。她并不喜欢这个称呼,“什么太阳,简直是给母校蒙羞”,她不想变成一个励志典型,只想讲自己的故事。但她喜欢评论中一个出现最多的评价:酷。她的知乎回答和微博发文之后,吸引了很多残障人士跟帖表示受到鼓励。
  5月22日后,谢仁慈被新华网、《新京报》、网等媒体报道,进一步引起网民关注。
  4岁时,因为一场车祸,谢仁慈失去了右腿,她的母亲失去了左腿。车祸后的谢仁慈,感觉到了自己的“不一样”,被别人叫过“瘸子”“铁拐李”。直到现在,她仍然清楚地记得童年玩耍时自己的假肢突然甩飞出去,周围小伙伴惊吓地四散开来,边哭边跑的情形。十几年里,她从没穿过短裤,把假肢包裹在暗处,“藏得越深越好”。有朋友评价她,为了自我保护,善于察言观色。
  但有一天,她在逛商场时候,因为左腿粗右腿细,导购一直偷偷打量她。她想到:藏来藏去还是被发现,这样掩藏有什么意思?所以,她就将假肢外包装给撕了,只留下假肢的金属部分,裤子的右裤腿也剪了,坦坦荡荡地出门,去西藏、新疆旅行,去健身房锻炼。
  那段时间,谢仁慈逐渐变得自信和自知,她在日记中写下:长时间的自我觉醒与认同就像长跑一样,总气喘吁吁,总想放弃,还看不到终点。但我相信,当我们调整呼吸、心率,这就会变成一个美妙的、自得其乐的挑战。此后,她越来越愿意展露自己,在社交网络上分享自己的照片、文字。
  接受《重庆晚报》采访时,记者回避谢仁慈的伤疤。她却开门见山地说:“我虽然承认自己身上有缺陷,以前很在意家人、朋友、老师,甚至是陌生人的看法,但现在却不会刻意去证明什么了,做自己最快乐。”她给自己取了雅号:想得开居士。
  不想当“励志偶像”
  撕掉假肢包装后,谢仁慈成了“阳光下的残障人士”。她享受到了残障人士应有的权利,希望更多人注意到残障群体的存在。
  实际上,谢仁慈在中学时就拿过省残疾人运动会游泳项目铜牌。许多同学对她表示钦佩。对此,谢仁慈不以为然,甚至有些反感,“我只不过是最大程度发挥身体功能而已——残疾不会使一个人变得优秀,残疾也不代表要成为激励大家的对象。”
  从前,谢仁慈给自己定的目标是提高绩点、考托福、出国读书,现在变成“站出来,第一步是先让别人知道这个群体,再去想权利的争取”。
  接受《新京报》采访时,她表示这种“站出来”源于责任感。自己完全可以做一个“利益既得者”——安静地享受多年学习的劳动成果,在这所知名政法大学读博,或者毕业后去当律师,拥有一个世俗定义下体面的未来。只是想到小时候,母亲为了让自己上一所普通学校,到处奔波,她便为其他残障人士心酸,“我一个少了一条腿的孩子,上普通学校都那么难,那些没双腿的、眼睛看不见的孩子,要怎么办?”
  谈及未来,谢仁慈想把自己的故事拍成纪录片、做成宣传册,给小朋友看,让孩子从小就知道,残疾人小朋友和自己一样,都是很可爱的,不要把他们划分成“别人”,要把“他们”看成“我们”。
  媒体评论摘要
  《中国青年报》:尊重她不想成为“励志偶像”的小愿望
  当我们把一些人塑造成“励志典型”时,很多时候是自私和功利的,各取所需,想从这个人身上获得一种正能量,获得这种精神那种营养,汲取这种价值那种意义,用她身上的某种精神鼓励自己。我们考虑到的只是自己的需要,可有没有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一下,别人是不是喜欢被当成这种励志典型?别人是不是反感这种“精神挖掘”?我们在别人的苦难面前哭得稀里哗啦,有没有考虑到别人的感受?
  实际上,人们对“励志典型”的景仰之外,常常匍匐着一种隐密的同情,这种同情让那些敏感者是很不舒服的。尤其对一个很要强的人来说,这种俯视化的同情更是一种不小的伤害。看得出来,阳光的假肢女孩是一个很要强的人,因为要强,她不再用厚重的壳把自己包裹起来,她去尝试各种健身器械,她突破困难骑共享单车,她努力考上了大学,她不想忍受别人悄悄的打量而去掉假肢的遮拦。她就是为了争取让别人觉得“她和大家是一样的”。
  真正对她的尊重,不是把她当成“励志典型”,不是仰视,不是俯视,没有歧视,而是平视。尊重她这个小小的希望吧,不要总自私地想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却忽略了别人的感受。
  《杭州日报》:请“鸡汤族”放过穿短裙露假肢女孩
  在拒绝“被励志”方面,谢仁慈很清醒。她像拒绝假腿的“伪装”那般,拒绝了“励志”的包装。以突破自己的方式去击溃内心的阴影,这固然了不得,可也意味着要承受很多异样的眼神。幸而在“不端着”已成吸粉圣经和人们的感动神经未被鸡汤窒息的当下,人们对谢仁慈还没有失去正确感知的能力,也能以此为切口窥探整个残疾人群体的遭际。看来,那些不甘于被命运装订的“生如夏花”的生命能量,依旧有着戳心的力量。尽管时下“丧文化症候群”发作,但能让那些说着“有时候你不努力一下,你都不知道什么叫绝望”的人服气的,可能还是那些看似本该更绝望的人还在努力。
  努力者得尊严。当谢仁慈拔除那些心刺时,她就用面向生命原力场的努力,收获了更多自己赋予自己的自尊。她打败了很多“瘸子”“铁拐李”的讥讽,也希望“鸡汤族”能放过她,别给她戴上“最美”的金箍,让她带着自己的尊严过得更清静而自由。
  网民评论摘编
  @小多肉儿仙女:觉得你很酷,觉得你妈妈更酷,小时候以为穿着打扮时尚流行就是酷,现在认为可以把生活过好的人都很酷。
  @揉猫小分队:我的工作会接触很多残障人士,从来不会多看他们残疾的地方一眼,只会问这样你方便不?比如签字之类,因为我觉得那就是生命的不同形态,也许坐着的人会看到不一样的风景呢。但是还是要珍惜现在的健全,毕竟还是有很多事情身体残障的话做不了,也许也会丧失一些乐趣。加油吧!
  @静风雨乐写论文:这种状态很棒。我会强调自己双耳全聋这件事,有自己的交谈喜好,是因为我希望能让大家看到我们就在身边,不是活在社会角落里的“特殊的”少数群体,只是生活稍微有点不便的普通人。
  舆情点评
  作家史铁生在《给盲童的一封信》中写道:“我们残疾人最渴望的是与健全人平等。平等不是以吃或可以穿的身外之物,它是一种品质,或者一种境界,消灭了“特殊”,平等自然而然就会来了。”要实现这种平等,需要人们的理解。在提供帮助时,不过分关心,不投以异样目光,以平和的态度相处。因为没有人可以不需要他人帮助,帮助只是因为需要。
  与此同时,我们应在多方面给予关心。我国近年来越来越重视无障碍环境的建设,但必须承认还有提升空间,特别是在已有制度的执行层面。在一些发达国家,看似街上的残障人士比国内多。细心观察就会发现,他们驾驶轮椅几乎如履平地,停车场里的专用停车位设在最方便的地方,这些无障碍设施禁止占用。无障碍环境的建设水平,直接影响着残障人士的出行意愿。出行增多,共同生活,人们习以为常,异样目光也就少了。
  谢仁慈“站出来”,人们更该关注具体怎么做,帮助残障人士平等、有尊严地融入社会,而不是跑偏到盛产情绪上,这才是获得的真正的正能量。

  (原题为《假肢女孩不想做励志偶像,“鸡汤族”请放她一马!》)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