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曲靖富源县旅游景点

  [复制链接]

元老勋章管理团队公民勋章记者勋章顶帖狂人新人明星

十佳老中医

薄荷 发表于 2017-5-31 15:20: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曲靖朋友,赢取金币兑换话费、礼品!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老牛场烈士陵园
位于云南省曲靖市富源县后所镇老牛场村委会老牛场村小松山。
该陵园于2005年8月1日由后所镇党委、政府修建。陵园坐北向南,共6座墓,其中红军战士1人,解放初剿匪牺牲的战士4人,舍身救人少年楷模1人。无名红军小战士牺牲时约十六七岁,1936年3月28~29日,红二方面军长征过后所,红军小战士因与部队失去联系,在后所镇老牛场被土匪杀害。邱小四,男,1933年生,宣威兔场人,1949年5月参加宣威兔场武工队,1949年7月14日在后所镇老牛场肖家山战斗中光荣牺牲。费清道,男,1930年4月16日生,宣威榕城费家冲人,1947年底在播乐中学加入中国共产党,“九•五”起义后,随中国人民解放军滇桂黔边纵队三支队转战滇东南。1949年2月留地方工作,1950年6月6日在后所镇栗树坪村舍马河被土匪杀害,时任沾益县东区区委副书记。杨世选,男,1927年生,富源县后所镇阿依诺人,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滇桂黔边纵队第六支队。后调地方工作,1950年6月6日在后所镇栗树坪村舍马河被土匪杀害。王卜,男,1931年生,云南华宁人,中共党员,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滇桂黔边纵队第六支队。后调地方工作,1950年6月6日在后所镇栗树坪村舍马河被土匪杀害。
2005年8月1日,老牛场烈士陵园被后所镇党委、政府列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187a9025335c3ecb8c0ddeb4c25e2ca3.jpg
宽塘红军烈士纪念碑
位于云南曲靖市富源县营上镇宽塘村。
1935年4月红一方面军长征途径此地,在宽塘村附近的小营口子与滇军安恩溥旅激战,战斗中牺牲41名红军战士。战后当地村民尹石昌将众烈士遗体背到宽塘村火石地山一废弃矿井集中安葬。为让烈士英名永存,2007年7月,富源县人民政府建立纪念碑,并重修红军烈士墓,昭示后人,爱我中华。

4734244e169fb61378cf6ec1e9f4e619.jpg
大河遗址
大河遗址位于云南东部富源县大河乡东南部约3公里处,属旧石器时代遗址。该遗址于1986年被初次发现,并于2006年第三次发掘大量文物,被称为“2006年度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根据对洞内出土的大量动物牙齿、骨头化石考证,专家发现这一时期处于古人类狩猎形式的生活形态。这些石制品既有本地区文化的传统特点,又有典型的欧洲莫斯特文化和勒瓦娄哇技术特点,是莫斯特文化在中国南方的首次集现。

60fdf81eabd2ec6105a426da92d539a6.jpg
胜境坊
从富源县城出发向东去,不大的功夫就到达了目的地。山梁上一座十二楹柱、九级斗拱、重檐翘角,高大、雄伟的石牌坊耸立在眼前,这就是有名的“滇南胜境坊”了。这座始建于明代景泰四年的牌坊高13.32米,宽11.2米,坊间两小一大的洞门就像并排的三个门字,古驿道由东向西从中穿过,伸向远方,显得那样有气魄。高坊长额间镶嵌着一块巨匾,“滇南胜境”四个斗大的金字在阳光中熠熠生辉,格外耀眼。巨匾雄伟壮丽,气势恢宏,耸立于三、四公里外的视野中。走近前细看,那坊中两根梁柱前后,各有一对神态逼真的石狮,分别向着云南、贵州两个方向。只见面向贵州省的一对石狮身覆青苔,而咫尺之外,面向云南省的一对石狮却身披红土。面对此景,如不是亲眼所见,真会以为是误传,这是“雨师好黔、风伯好滇、贵州多雨、云南多风”的聚集点,这种以“天”分界,以气候分界的神妙景观为研究气象学的人士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天然资料,也令过往或云游到此的文人墨客赞叹不已,杨升庵先生曾写下“西望则山平天豁,还观测箐雾瘴去。此天限二方也”的话,他的《滇候记序》中也曾写道:“日月之阴,径寸而移,雨场之地,隔陇而分……”古人留下的诸多感叹与惊讶源于令人叫绝的大自然留下的神奇景致。以天为界,以雨为界够奇,而以地为界也在这里则更为出奇。山下一条小溪快乐地由南向北流淌,但两岸土壤截然两种颜色,溪东黔坡土色一片黑赭,而溪西的滇域,土色却是一派赤褐。

285728459cb4400fa308885f724cf0ad.jpg
石虬亭
大自然造就了神奇的景观,这里也留下了一个个优美、神奇的传说。我们来到了建于明代万历二年(公元1574年)的石虬亭。此亭原名“万里亭”,亭为四角重檐,16根主柱,高6.2米,宽5.6米。因战乱被烧毁,清朝康熙三十四年复建,后人又复建亭前石龙,才更名“石虬亭”。只见亭前露出地表的石灰岩,不知是风化的缘故,还是在复建时有意留宝传奇,增添状如两条虬龙曲屈盘卧,栩栩如生。当地的民间传说说:很久很久以前,秀美如画的胜境关风景奇特秀丽,是一块藏龙卧虎的风水宝地,尽动四方仙客都想来此落脚,一条贵州雌龙变成一个美若天仙的女子,而一条云南雄龙变成一个潇洒漂亮,能歌善舞的小伙,他们不约而同地来此游玩,殊不知一见钟情,难舍难分。但谁也不愿离开自己的家乡,都要把对方争取到自己家乡居住,他们互相劝说,都在讲自己家乡好,相劝中不知不觉鸡叫天明,俩人都无法返回仙境,只好双双变成一对如胶如漆的石龙,拥抱在一起,但各自却又把头转向自己的家乡,以寄托那难以割断的思乡之情。

d2954058eaa85b5f7799c94473926e4a.jpg
石龙古寺
石龙古寺,始建于明朝万历二年(1574年),位于石虬亭北面。寺内塑关帝、周仓等神像。按“八卦”方位植树8棵,人称“八卦树”。“文革”被伐7棵,现仅存1棵,古树贵州方长满青苔,云南方则呈一片黄土,观赏者无不称奇。

b7b81b29597b08ccd0bca7353dec4529.jpg
胜境关
胜境关位于富源县城东南7.5千米滇黔交界的山脊上,又称界关。老黑山南北纵贯100余千米,山势陡险,惟胜境关山势较低,而且有一条驿道通向贵州,所以这里是古代由黔入滇的重要关隘。关口立有1座界坊,坊匾-“滇南胜境”4个大字,故名胜境关,是一座“山界滇域,岭划黔疆”、“风雨判云贵”的天下奇关。
胜境关属云南富源县管辖,是古代由黔入滇的主要通道,有“全滇锁钥”之称,至今仍留有秦汉时期修筑的五尺道。
天下奇关胜境关有两奇。第一奇是以“天”为界的界坊。界坊坐西向东,西边是云南,东边为贵州。云南这一边晴天多,雨天少,干燥多风;贵州那一边雨天多,晴天少,湿润多雾。明代杨升庵《滇程记》中写道:“日月之阴,经寸而移,雨场之地,隔垄而分。”数百年来,过往胜境的骚人墨客都有这样的感受。使用权人惊奇的是,“雨师好黔,风伯好滇”的气候特征,在同一座界坊上也显得这样分明——界坊前后的两对石狮子,面对贵州的那一对身覆郁郁青苔;面向云南的这一对身披薄薄尘土。从前,界坊的楹柱上还悬挂着这样一副对联:“咫尺辨阴晴,足见人情真冷暖;滇黔原唇齿,何须省界太分明。”
胜境关的第二奇,是以“地”为界的分草岭。距界坊不远,有一条小溪,小溪两边土色各异,靠云南这边土偏红,靠贵州那边土偏黑。使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就连地上的小草刀分别向各自的境内倒卧。发现此等怪现象的古人,便将此地命名为分草岭。

72c776bbd21670b3da47862aac561629.jpg
富村乡烈士陵园
位于云南省曲靖市富源县富村镇富村村委会以西200米处。
上世纪30年代,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两次经过富村,播下革命的火种,牺牲了一批红军战士。40年代末,在中共云南省地下党领导下,先后在富村松子山、新厂、玉麦登、大凹子等地组织了4个游击大队,共600多人枪。在一年多的武装斗争中有50多名优秀儿女为富源县的解放洒尽了鲜血。
为了让先烈们的事迹永垂青史,光照千秋,激励后人,富村镇党委政府于1987年10月26日动工修建革命烈士陵园,1988年4月24日竣工。陵园分别由牌坊、踏步、纪念塔、纪念碑刻及烈士墓组成。纪念塔高13.3米,塔身东面刻有“革命烈士永垂不朽”; 西面浮雕红旗和五角星组成的图案;南面刻“1935”象征红军进入富村之年;北面刻“1950”象征富村解放之年;塔基四周刻有题字、建塔说明及68位烈士姓名。西南距塔300余米处并列烈士墓冢7座,除三座有名字外,其余均为无名烈士墓。每逢清明时节,当地机关干部、中小学生、群众等主动到烈士陵园进行扫墓,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2011年6月28日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10月22日,被命名为曲靖市首批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70bacb8bf376e4a82d5e9f066e5a0480.jpg
花果山烈士陵园
位于云南省曲靖市富源县中安镇清溪社区富源铁路货站西北的花果山上。
花果山烈士陵园修建于1971年,是富源最早修建的烈士陵园。占在面积1050平方米,建筑面积140平方米。陵园内安息着为解放大西南牺牲的烈士、平息土匪叛乱中牺牲的烈士等。陵园墓群坐西南向东北,共19座,其中18座呈两列横队由西北向东南水平排列,另一座西北向东南立于距两排西10米之处。每座墓立有一块长方形墓碑,碑文清楚记述烈士生平、牺牲时间、地点、事件等情况,他们年龄最小的不满18岁,最大的不过50岁,都是风华正茂之时却为人民献出自己的宝贵生命。
1995年10月,被命名为为富源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逢清明节,当地机关干部、中小学生、群众等均自发为烈士扫墓,并请老前辈宣讲革命烈士的英雄事迹,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爱乡教育。

c417398763faf14ffe70ee192f24b39c.jpg
黄泥河革命烈士纪念塔
位于云南省曲靖市富源县黄泥河镇黄泥河村委会。
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于1935年4月23日由黔入滇,首先进入黄泥河,经过50多个自然村。红军在此遭敌机轰炸,又有激烈战斗,一共牺牲了40多人。1948年秋,黄泥河成为平彝县十八连山游击根据地,处在武装斗争的最前线,成为敌我反复争夺的地区,有34名烈士为富源县的解放洒尽了鲜血,不少外籍革命志士血染黄泥河的红土地。
1988年,为让先烈们的事迹永垂青史,激励后人,中共黄泥河镇委员会、黄泥河镇政府、黄泥河镇老龄委,决定建立革命烈士纪念塔。为修建革命烈士纪念塔,1987年12月~1989年3月,黄泥河镇党委、政府倡议广大企事业单位及其领导干部和群众积极捐款2万余元。1989年11月25日纪念塔落成。
2006年6月13日,被命名为曲靖市第二批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4f8d9615ec8e842bbbb2e861f0ccb6b5.jpg
张家洞革命纪念园
位于云南省曲靖市富源县老厂镇拖竹村委会补乃村张家洞。
纪念园处于地势险峻的半山腰上,洞口坐西北向东南,天然岩厦下可容纳100余人,天然形成易守难攻之势。新中国成立前夕,这里曾是十八连山游击主力团第一大队抵抗国民党军的指挥所。1949年6月25日,十八连山游击主力团第1大队与贵州保安团及地方反动武装在此发生激烈战斗,敌人伤亡31人,游击队3名战士牺牲,另有1名战士的母亲被敌人杀害。

44c263909f136b23fee9bc480b589830.jpg
为了缅怀革命先烈,继承革命传统,弘扬革命精神,教育子孙后代,富源县人民政府及镇党委政府积极组织、动员社会力量,于1991年至2004年间筹资修建张家洞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洞口前立高3.9米的方柱体纪念碑1座,长方形纪念碑5通,碑面分别为原云南省副省长保永康和游击时期老领导杨雷、苏小柱、管显达等人题字,记事碑4通,其中有2通属抗美援朝战场牺牲的烈士纪念碑。并在洞口垒砌高6米、宽14米的围墙加以保护,围墙西侧设有月形拱门可进入参观。
2003年5月18日,该纪念园被命名为县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