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海啸核泄漏来袭 我们究竟该怎么办?

[复制链接]

元老勋章管理团队公民勋章记者勋章顶帖狂人新人明星

十佳老中医

薄荷 发表于 2011-3-17 19:04: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曲靖朋友,赢取金币兑换话费、礼品!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日本海域一场史无前例的大地震,随之触发巨大的海啸,山河俱破、满目疮痍,景象之惨烈让世界震惊。然而,触目惊心一幕幕后,更令人不安的是,日本核泄漏情况仍在加剧。这些天,人们开始担心这样的泄漏,会不会影响到我们,关于“核辐射”的恐慌渐起。

   “恐慌”源于对地震、海啸和核辐射知识的匮乏。这种“恐慌”可以理解,但除了让自己和身边的人惴惴不安外,于事无补。也许,可怕的不是“辐射”,而是被放大的“恐慌”。就让我们冷静下来,补上“如何应对核辐射、地震和海啸”这一课。也许,当我们对灾害应急了然于心时,“恐慌”便渐行渐远。

   0.jpg
1.jpg
2011年3月15日 图表:福岛第一核电站4个机组最新险情 新华社发
  核电站会像原子弹一样爆炸吗?

  核反应堆是不可能像原子弹那样爆炸的。这个结论的原因很简单:核反应堆的燃料铀不纯,它们没有能力产生原子弹式的爆炸。 虽然核弹和核反应堆都是以铀为原料,但两者对纯度的要求完全不同,从地下挖出来的天然铀含99.3%的铀238和只有0.7%的铀235,而只有后者是能够发生链式反应的铀。生产核弹时,你需要付出昂贵的代价去除杂质铀238,要求铀235的纯度在90%以上,而反应堆中一般只需要稍微3%左右提纯的铀,正如烈度白酒可以点燃,啤酒却不能点燃的道理一样,反应堆即使失控,也不会像原子弹那样爆炸。

  反应堆已经停止 为何还要降温散热?
  我们通常意义上说的可控裂变,在一开始关堆成功时就停止了,只是有大量的余热和同位素衰变的少量继续发热需要冷却。 如果冷却泵没坏,这点热本来根本不是问题。现在冷却泵坏了,还一直持续不断产生低水平的热量,把反应堆压力容器里的水都蒸发了,没有水冷却,这点热足够最终融化堆芯,造成烧穿反应堆压力容器的事故。 一旦烧穿压力容器,融化堆芯到了很厚(1米3混凝土加12毫米钢板)很大的安全壳里,可以用喷水的办法包住放射物质,继续降温。按设计这个时候堆芯会冷却固化,预置在安全壳里的去氢剂会把氢和氧结合生成水,减低壳内压力,最终形成稳定的状态。

  核燃料有三层屏障 最坏的情形是堆芯融化
  链式核反应早就在突发地震时被碳棒终止,但核反应及中子及其他核子及辐射在堆芯的衰减需要一段时间,热量还在被产生,所以要冷却。核爆炸是不可能的,核爆的临界质量不存在,而且碳棒把正常核反应都终止了。

   最坏的情形就是堆芯融化,核燃料大量外泄引起辐射污染及核物质被风及海水向远处传播。辐射随距离的衰减是很快的,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大气洋流可能会把有辐射的物质刮过来,但早就被稀释的无影无踪了。

  有哪些放射性物质被泄漏?
  尽管福岛第一核电站核反应堆有压力容器和安全壳等保护,但由于冷却系统失灵,过热的燃料棒可能已经发生一定程度的熔毁,核电站周围已检测到碘-131和铯-137等放射性物质。

  解读: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网站等公布的资料,对一个受损的核电站来说,会释放两类放射性物质,一类相对来说危害不大,另一类则要危险得多。

  对人类危害较小的一类放射性物质是氮-16和氚等。一般核电站都会产生这些物质,它们在经过衰变达到允许标准后将由高空烟囱排到大气中。当然,人们无须为此担忧,因为氮-16会快速衰变,时间仅数秒,最终变为氮这种空气中最常见的惰性气体;而氚这种氢同位素无法在空气中远距离传播,也无法穿透人体,只有大量吸入才对人体有害。
2.jpg
  对日常工作中不接触辐射性工作的人来说,每年正常的天然辐射(主要是因为空气中的氡辐射)为2.4微西弗。

  一次小于100微西弗的辐射,对人体无影响。

  一次1000-2000微西弗,可能会引发轻度急性放射病,能够治愈。

  福岛核电站1015微西弗/小时辐射,相当于一个人接受10次X光检查。

  日常生活中,我们坐10小时飞机,相当于接受30微西弗辐射。

  与放射相关的工人,一年最高辐射量为50000微西弗。

  一次性遭受4000毫西弗会致死。

  各种人群受核辐射影响排序
  胎儿:细胞分裂是最快的,辐射的影响就会越明显;

   儿童:受辐射较大的儿童若干年后得甲状腺癌的概率要比普通儿童高出3-5倍;

  青少年:甲状腺功能正常,代谢活跃;

   老人:甲状腺功能相对青壮年不活跃,代谢较迟缓;

  遭受核辐射后的症状有哪些?
3.jpg
  恶心和呕吐

  恶心和呕吐是典型辐射病的最早症状。辐射剂量越多,这些症状出现越早。
4.jpg
  自发性出血

  放射病可引起鼻腔,口腔,牙龈和肛门出血。极易引起内部出血,甚至吐血。
5.jpg
  出血性腹泻

   辐射"瞄准"体内细胞迅速繁殖,刺激肠壁,严重时可引起带血腹泻。
6.jpg
  皮肤脱落

   暴露于辐射外的皮肤会形成水泡,变红,甚至形成开放性溃疡,皮肤脱落。
7.jpg
  脱发

   辐射会伤害毛囊。有时,这种脱发是永久性的。
8.jpg
  严重疲劳

   放射病会使人感到虚弱和不适,像严重流感。红细胞明显减少致贫血。
9.jpg
  口腔溃疡

   放射病会导致口腔溃疡。此外,溃疡还可能形成在食道,胃和肠。
10.jpg
  易感染

  抗感染放射性疾病的白细胞减少,细菌,病毒和真菌感染的风险提高。
11.jpg
切尔诺贝利,那场触目惊心的悲剧!
12.jpg
   切尔诺贝利核事故是有史以来最严重的核事故。爆炸使机组完全损坏,八吨多强辐射物质泄露,尘埃随风飘散,致使俄罗斯、白俄罗斯和乌克兰许多地区遭到核辐射的污染。切尔诺贝利灾难不只污染了周围的乡镇,它还借由气流的帮助,不规律地向外扩散。

   欧洲议会议员丽贝卡・哈姆斯2006年撰写的一份关于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的报告《TORCH 2006》称,有一半的易挥发辐射粒子掉落在苏联以外的地方。而根据联合国、国际原子能机构、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乌克兰和白俄罗斯政府于 2005年9月合作完成的关于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的总体报告,事件造成的死亡人数共达4000人,其中包括直接死于核辐射的47名救灾人员和9名死于甲状腺癌症的儿童。而联合国于2006年4月公布的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报告显示,在受辐射尘埃严重污染的地区(包括乌克兰、白俄罗斯和俄罗斯等地)也许还有另外 5000多名受害者死于核事故,这样受害者总数可能已经超过了9000人。绿色和平组织对事故受害者的数据计算更是恐怖。他们根据白俄罗斯国家科学院的数据研究判断,在过去20年间,受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影响的受害者总计达900多万人,他们随时可能死亡。而且,绿色和平组织认为,切尔诺贝利核泄漏造成的死亡人数是九万多人,这个数字是官方统计数字的20倍!

  悲怆难平!核泄漏之殇
13.jpg
14.jpg
15.jpg
16.jpg
17.jpg
18.jpg
19.jpg
20.jpg
21.jpg
22.jpg
23.jpg
24.jpg
25.jpg
26.jpg
   27.jpg
28.jpg
  3月15日,在日本福岛县,日本自卫队成员对撤离受核电站辐射影响地区的灾民鞋子进行清洗。 新华社/路透

  如何应急避险核辐射?
  据国家原子能机构网站介绍,应急状态下为避免或减少工作人员和公众可能接受的核辐射剂量可采取一定的应急防护措施,如隐蔽、撤离、服碘防护、通道控制、食物和饮水控制、去污,以及临时避迁、永久再定居等。

  隐蔽是指人员停留在或进入室内,关闭门窗及通风系统,以减少烟羽中放射性物质的吸入和外照射,并减少来自放射性沉积物的外照射。撤离是指将人们由受影响地区紧急转移,以避免或减少来自烟羽或高水平放射性沉积物引起的大剂量照射。该措施为短期措施,预期人们在预计的某一有限时间内可返回原住地。

  当事故已经或可能导致释放碘的放射性同位素的情况下,还可实行服碘保护,即服用含有非放射性碘的化合物,以降低甲状腺的受照剂量。服用稳定碘产生负效应的危险,对单次服用而言很小,但随服用量增加而增加。

  核辐射防护办法清单
   如果被暴露在辐射范围内,立即换一套衣服和鞋子,把他们放在一个密封的塑料袋中,封闭袋口,然后采取彻底的全面的淋浴;

   如果你被通知撤离,在车上保持车窗和通风口封闭,并采用车内循环空气;

   如果被告知呆在室内,关闭空调和其他进气口,去一个地下室,并且除非绝对必要,避免使用电话;

   在受到辐射前或者刚受到辐射没多久,碘化钾可以帮助降低患癌症的风险。但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如果日常生活希望提高防辐射能力,可以食用海带、紫菜等含碘量高的食品,也可饮用红酒,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

  目前的海鲜还能不能吃?

  受日本核辐射的影响,海鲜还能不能吃?中国疾控中心辐射防护与核安全医学所辐射防护室主任侯长松说,只要不是日本事故核电站周边的海域,海鲜可照吃不误。现在有提醒说少吃或不吃海鲜,提醒是善意的,但没根据。

  如何预防核辐射?

  研究表明,核辐射对人体的危害与其导致机体过氧化有关。所以防范核辐射,除了避免与核辐射的“亲密接触”外,一定的营养对抗辐射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黑芝麻、紫苋菜、绿茶、番茄红素、螺旋藻食品、花粉食品、银杏叶制品等果蔬都对核辐射防治有特殊效果。

  专家:日核电站放射性物质不会对我国公众健康造成影响
  日本东北部和关东首都圈发生里氏9级强震,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核事故,出现放射性物质泄漏。日方正在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缓解事故影响。根据我国国家核事故应急协调委员会专家组分析,放射性物质经大气和海洋稀释后,不会对我国公众健康造成影响。

  目前,我国有关部门和机构正在密切监测环境辐射数据,对可能发生的任何异常情况,将及时向公众通报。

  卫生部发布核事故防护要点 称不应擅自服用碘片

  市民应避免恐慌,及时收听广播或收看电视,按照政府的指示行动。在可能有放射性污染存在的情况下,待在室内。碘片的服用要根据政府的指示,只有政府在评估事故状态以后才能决定是否需要服用碘片。不能仅凭个人主观臆断或因恐惧而擅自服用。

   29.jpg

  地震来了 是躲还是跑?
30.jpg
2011年3月15日 日本岩手县大船渡市灾区灾情
  地震来临勿慌张

  震后很有可能余震,而且余震的位置未必是震源很近的位置。所以学习自救是地震后很重要的措施之一。 地震发生时,至关重要的是要有清醒的头脑,镇静自若的态度。只有镇静,才有可能运用平时学到的地震知识判断地震的大小和远近。近震常以上下颠簸开始,之后才左右摇摆。远震却少上下颠簸感觉,而以左右摇摆为主,而且声脆,震动小。

  不要躲在桌子下

  日本的《地震手册》避震知识十条中,第一条就明确的写着“要躲在坚固的家俱下”。所以,日本教师坚信,最好的办法是“藏在桌下”。这个想法是以日本地震多在数十秒后结束,天花板不会落下为前提的。建筑物天花板因强震倒塌时,会将桌床等家具压毁,人如果躲在其中,后果不堪设想,如果人以低姿势躲在家具旁,家具可以先受倒塌物品的力道,让一旁的人取得生存空间。

  正确的躲避位置

  国人从小到大,在防震演习中,老师总是叫学生躲在课桌下,道格得知这点后,很焦急地一再呼吁:不要躲在桌子、床铺下,而要以比桌、床高度更低的姿势,躲在桌子床铺的旁边。

  躲的时候又躲在什么地方更安全

  我觉得震级高的话,钻到桌子底下反而更容易被压死,震级低的话,不钻也无妨。钻到桌子底下,顶多能够防止高空坠下的灯及散落的墙皮。到网上查了一下,原来钻桌子底下这个办法是从日本课本中照搬过来的,因为日本多震,而日本房屋多照高震级设计,而且木质房屋多,真正地震来临,房屋一般垮塌现象与中国房屋不一样,不会像中国房屋那样水泥石头直接压碎桌子。

  地震防范及自救措施完全手册
   日本本州岛附近海域2011年3月11日发生里氏9.0级地震,这是自1900年以来人类历史上发生的最强烈地震。在这个地震海啸核辐射一起爆发之时,在为受难同胞祈祷的同时,我们也要提高警惕 ,学好应急措施。
31.jpg
   2011年3月16日 日本地震灾民关注核泄漏 3月16日,在日本大地震重灾区岩手县大船渡市一个避难所,灾民阅读报纸。 3月11日发生的里氏9.0级大地震重创日本,日本福岛核电站接连爆炸引起核泄漏的消息引发民众高度关切。 新华社记者 任正来 摄

  一、什么是地震?

  地震是地球内部介质局部发生急剧的破裂,产生的震波,从而在一定范围内引起地面振动的现象。地震(earthquake)就是地球表层的快速振动,在古代又称为地动。它就象刮风、下雨、闪电、一样,是地球上经常发生的一种自然现象。 大地振动是地震最直观、最普遍的表现。在海底或滨海地区发生的强烈地震,能引起巨大的波浪,称为海啸。地震是极其频繁的,全球每年发生地震约500万次。

  预防对策
  我们已经回顾了在地震刚开始时候的情景,也分享了一下心得体会。但是这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地震之前,我们可以做很多事情去降低地震的危险。

  首先,大多数的人都是第一次遇到地震。面对强大的自然力量下引发的地质灾害,人不自觉会感到恐惧。这种恐惧会让人做出一些傻事,比如遇到地震就直接从窗口跳出去。在地震多发的国家,比如日本和美国的部分地区,政府和公益组织会组织一些活动,让人们亲自体验一下虚拟的地震,以降低人们的恐惧和紧张感,以便在地震的时候,做出正确的反应。这种有意思的玩具叫做地震体验车。

  简单应急包括的物品

  1、用于自救的棉线手套;

  2、应急的食物和水,都是罐头装,方便安全地长时间保存;

  3,用于照亮的蜡烛,火柴或者应急灯;

  4、超薄保温雨衣一件,这种银色的雨衣可以有效防止身体热损失,必要的时候还可以用来盛水;

  5、用来装所有应急物品的高强度尼龙袋一个。其他可以选配的物品,还包括尼龙绳,高频哨子,防灾头巾,口罩,水壶,药品和收音机等等。这些都可以在淘宝上买到了。

  二、地震自救措施:

  地震发生时,至关重要的是要有清醒的头脑,镇静自若的态度。只有镇静,才有可能运用平时学到的防震知识并判断地震的大小和远近。近震常以上下颠簸开始,之后才左右摇摆。远震却少上下颠簸感觉,而以左右摇摆为主,而且声脆,震动小。一般小震和远震不必外逃。

  1、保持镇静在地震中十分重要。乱喊乱叫会加速新陈代谢,增加氧的消耗,使体力下降,耐受力降低;同时,大喊大叫,必定会吸入大量烟尘,易造成窒息增加不必要的伤亡。正确态度是在任何恶劣的环境,始终要保持镇静,分析所处环境,寻找出路,等待救援。

  2、止血、固定砸伤和挤压伤是地震中常见的伤害。开放性创伤,外出血应首先止血抬高患肢,同时呼救。对开放性骨折,不应作现场复位,以防止组织再度受伤,一般用清洁纱布覆盖创面,作简单固定后再进行运转。不同部位骨折,按不同要求进行固定。并参照不同伤势、伤情进行分类、分级,送医院进一步处理。

  3、妥善处理伤口挤压伤时,应设法尽快解除重压,遇到大面积创伤者,要保持创面清洁,用干净纱布包扎创面,怀疑有破伤风和产气杆菌感染时,应立即与医院联系,及时诊断和治疗。对大面积创伤和严重创伤者,可口服糖盐水,预防休克发生。

  4、防止火灾地震常引起许多“次灾害”,火灾是常见的一种。在大火中应尽快脱离火灾现场,脱下燃烧的衣帽,或用湿衣服覆盖身上,或卧地打滚,也可用水直接浇泼灭火。切忌用双手扑打火苗,否则会引起双手烧伤。消毒纱布或清洁布料包扎后送医院进一步处理。

  5、同时要预防破伤风和气性坏疽,并且要尽早深埋尸体,注意饮食饮水卫生,防止大灾后的大疫。

  家庭避震秘笈
32.jpg
  1、抓紧时间紧急避险。如果感觉晃动很轻,说明震源比较远,只需躲在坚实的家具旁边就可以。大地震从开始到振动过程结束,时间不过十几秒到几十秒,因此抓紧时间进行避震最为关键,不要耽误时间。

  2、选择合适避震空间。室内较安全的避震空间有:承重墙墙根、墙角;有水管和暖气管道等处。屋内最不利避震的场所是:没有支撑物的床上;吊顶、吊灯下;周围无支撑的地板上;玻璃(包括镜子)和大窗户旁。

  3、做好自我保护。首先要镇静,选择好躲避处后应蹲下或坐下,脸朝下,额头枕在两臂上;或抓住桌腿等身边牢固的物体,以免震时摔倒或因身体失控移位而受伤;保护头颈部,低头,用手护住头部或后颈;保护眼睛,低头、闭眼,以防异物伤害;保护口、鼻,有可能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以防灰土、毒气。

  强震过后如何自救?
  1、地震发生后,应积极参与救助工作,可将耳朵靠墙,听听是否有幸存者声音。

  2、使伤者先暴露头部,保持呼吸畅通,如有窒息,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3、一旦被埋压,要设法避开身体上方不结实的倒塌物,并设法用砖石、木棍等支撑残垣断壁,加固环境。

  4、地震是一瞬间发生的,任何人应先保存自己,再展开救助。先救易,后救难;先救近,后救远。

  地震时的9条须知
  1、摇晃时立即关火,失火时立即灭火

  大地震时,也会有不能依赖消防车来灭火的情形。因此,我们每个人关火、灭火的这种努力,是能否将地震灾害控制在最小程度的重要因素。从平时就养成即便是小的地震也关火的习惯吧。

  为了不使火灾酿成大祸,家里人自不用说,左邻右舍之间互相帮助,厉行早期灭火是极为重要的。

  2、将门打开,确保出口

  钢筋水泥结构的房屋等,由于地震的晃动会造成门窗错位,打不开门,曾经发生有人被封闭在屋子里的事例。请将门打开,确保出口。平时要事先想好万一被关在屋子里,如何逃脱的方法,准备好梯子、绳索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