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豪放
玉兰花有很多别称:辛夷花、玉堂春、女郎花、林兰、杜兰、木兰、木笔、木莲、黄心、望春等等。其硕大的花苞和花朵,不依不傍地“豪放”,根本不倚靠叶的扶持。豪爽直率,简直是花中英雌!没辜负花“木兰”的英名,恰似那位替父从军的女英雄花木兰!
木兰苞绽如拳
七绝·木兰劲放
文/马惊飙
木兰苞绽劲如拳,
近屋挝门急送鲜。
心意无人以心领,
心花一璨落如笺。
落瓣如笺
诗人自解:
一日,我与妻子步入住处附近的街边小公园。猛然间看到一树树的木兰,有的含苞如笔(像毛笔笔头,所以叫“木笔”也是挺形象的),有的苞绽如拳,有的却已落瓣如笺。妻子一句话“这玉兰花开得就像一拳打在天上”,给了我一个触动和启发,便很轻易地得句“玉兰苞绽劲如拳”。
要接句往下吟咏,便从“如拳”这意象生发开去,想着这“拳”砸向天空没有意义,便想:除了天空,还可以砸向哪儿呢?见有几株靠近屋子,那就想象它砸门吧。砸门干吗呢?给个理由:像送快递,送东西来吧。送什么好呢?如果是太现实的东西,那就太写实无趣了,诗味出不来。于是,搜寻头脑中的词汇库,找到了“鲜”这个字。首先,“鲜”与上句末字“拳”押韵合用; 其次,“鲜”虽是抽象词,却能让人产生不少具象的联想:海鲜、河鲜、鲜花、鲜果、鲜蔬……总之,是新鲜东西,很可能跟春天有关。当然,“送鲜”很可能受了王安石《题湖山先生壁》的诗句“两山排闼送青来”中的“送青”启发。“送鲜”和“送青”都是将抽象的事物进行具象化想象,这一手法在现代诗中是很常用的,比如徐志摩的“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中的“温柔”想象,汪静之的“时间是一把剪刀”中的“时间”想象。这里“送鲜”的具象化想象就是将形容词“鲜”进行“名物化”变成名词,而且是可用于“送”的具体名词。于是,“近屋挝门急送鲜”这接句便有了。句中特意用了“急”字,一者可以“解释”前面“挝门”的原因——送东西的急性子啊,这也贴合“人情”;再者,“急”也贴合木兰比较早开花的“物性”。笔者认为,既贴物性又贴人情的状述才是妥当的。遣词照顾到方方面面,才得称安。
接下来,此绝句按诗法应是到了“起承转合”的“转”字阶段了。这句“心意无人以心领”从状写内容看似乎“转”得不大,从“送”到“领(收)”,很自然的顺承关系,但是,从表达的情绪来看,却是从“送”到“拒”,从“喜悦”到“失落”,情绪的转变很有戏剧性。想象一下,假如你把写好的情书兴冲冲地送去塞给暗恋已久的她或他,她/他打开信封(这时,躲在远处偷看的你也会“心花一璨”吧?),却把信笺抛撒一地,你会有什么感觉呢?很失落吧?这里,会想象到“送鲜”被拒“领”,主要是因为看到有的玉兰已经花谢,花瓣散落一地,这一景象更像是被拒的情状和情绪。
绝句的精彩往往看结句。结句要体现“合”,既要在前面三句的基础上有升华,又不能跑得太远而脱离前文,也就是说,结句在一定程度上也要呼应前文,让全诗形成自洽性。结句没有出新、出彩,全诗便无可观;太过超脱前文,全诗又似虚浮脱节而不完整。分寸拿捏需要一定的火候。笔者给出“心花一璨落如笺”的结句,以“心花”的“心”回应上一句的“心意”“心领”,以“心花”的“花”回应开头的“苞”和全诗写木兰的主旨。此句的特点主要是高度贴合物性,又高度贴合人情,具有很大的情绪承载量。为隐喻本体“花瓣”找到一个贴切的喻体“笺”,是这句成功的关键。“笺”在外在形态上与本体“花瓣”有很大的相似性,都是一片一片的(古人有“片笺”一语),在承载的情绪上,“笺”带有人的因素,带有人的情感,这恰好符合此一情境的情绪表达。另外,以花瓣比作“笺”,本体与喻体的距离较大,几乎可以称作“远喻”了,因而诗句陌生化效果较强,具有比较大的新鲜感(虽然古人也有“花笺”一词,但那是指印有花的笺,花与笺并不构成隐喻关系)。陌生化的强烈程度和情思的承载量应是诗句出彩程度的重要衡量指标吧。此诗这样的结句还行吗?
最后,说说此诗炼字炼句炼意上的用心吧。第二句安排“近屋”一语,既是客观情境的真实状写,又为后面“挝门”一语及“送鲜”之语打伏笔做铺垫(有屋才有门啊,也才有需要送的东西啊)。再说这句中的“挝”字。曾考虑过“打、砸、擂、敲、捶”等字,主。但是推敲起来,“打、砸、擂”都是仄声(依平水韵),不合律(会使本句出现孤平);且“打”太庸常,动作特征不明显;“砸”多指物对物,与人的联系稍弱,而且多是破坏性的行为;“擂”的动作似乎比较频密(想到“擂鼓”),不太符合木兰花想象性格的设定。“敲、捶”虽是平声合律,但“敲”力度太弱,“捶”力度稍强,但缺少豪爽的动作特征。最后选定“挝”这个字,动作的力度、频度都合适,也有粗豪的动作特征,符合形象性格的设定。还有,就是三个“心”字在“心意”“心领”“心花”三处的修辞性重复。“心意”与“心领”会让我们联想到日常用语“你的心意我心领了”,这往往作为拒绝接受的一句缓冲语,而诗句中却连“心领”都“无人”来“领”,送的人该有多落寞吧。“心花”与“心意”两相对照,而且如上文所述还照应了开头和全诗。结句的“璨”也是与“灿”相比较而选用“璨”的:“灿”为“火”旁,指火光;“璨”是“玉”旁,指玉辉,而木兰又称玉兰,用“璨”正好切合其“玉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