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五晚,舌尖2迎来了开播以来被网友点赞最集中的一集,不少观众表示这一集相逢中“口水”和“泪水”终于找到了结合点。相逢中各地食材的相逢在成就美食的同时展示了历史的变迁、人的迁徙,而美食与人的相逢背后是人与人的相逢,是人与人不可割裂的情感。然而这些人文故事并未喧宾夺主,其食物制作过程占了相当大篇幅,美食和人物也融合得恰到好处。导演陈硕对此解释道:“对我来说切入到这一集你发现有很多历史的因素,而我的年龄、我的阅历和理论上的积累都是有限的,我觉得可能用一种老老实实平铺直叙的方式去娓娓道来,最后出来的效果可能是比较合适的。”
点赞
第1次 美食过瘾
在相逢中,美食与人文的结合仍是主线,但相较于舌尖2之前给观众留下“故事抢镜”的印象相比,这一集则被网友看出了“回归美食”的趋势。四川火锅、新疆大盘鸡、台湾牛肉面、烩南北等各地域的美食一一亮相。
此外,在烩南北、四川火锅等美食制作过程中来自不同地域的食材之间的碰撞更给人以无尽的空间想象,江南冬笋跨越千山万水邂逅塞北口蘑而成就的烩南北是有着300多年历史的北方名菜。大凉山的花椒与大娄山的朝天椒、茂汶大红袍、金阳青花椒汇聚于重庆这座城市,便有了闻名遐迩的四川火锅。
点赞
第2次 映衬乡愁
美食之外,这一集中的主人公也让人印象深刻,象山石浦的老渔民张士忠因为历史变迁而导致其家人离散的故事让不少观众唏嘘感叹。国民党撤退台湾时张士忠所有家人都去了台湾,一湾浅浅的海峡使得一家人坐下来一起吃顿饭都成为奢望。在相逢中,这位老人与妻子带着自己精心制作的家乡壳菜去台湾探望大哥,而台湾的大嫂为了家人的团圆准备了台湾的美食金针炖猪蹄,海峡两岸美食与人的相逢映衬着乡愁。
【导演评论音轨】
陈硕介绍,自己在拍摄期间听到浙江象山石浦镇和台湾小石浦镇的故事,因此决定在相逢中以两地美食带出人们期待相逢的情感,“去年夏天我在石浦找到一个老爷爷,他身体特别好,他对着大海跟我讲过去打鱼的故事。1955年国民党军带走渔山岛上的渔民,全家只留下他一个人。这次他又打算去台湾探亲,亲手准备些家乡特产。”陈硕跟着他从石浦到了台湾,拍出了相逢中展现的壳菜(又称淡菜)故事,年逾七旬的老人亲手晒壳菜,只为远方的姐姐相逢时品尝。
点赞
第3次 “食事”平衡
除了象山老人,相逢中美食背后的其他故事也并没有喧宾夺主,讲新疆老知青和大盘鸡,讲回台湾探亲和牛肉面,食物的“相逢”也传递出情感的延续,美食和人物找到了“平衡点”和睦相处。
【导演评论音轨】
至于在拍摄相逢前先选美食还是先选人物,到底是侧重美食还是故事,陈硕表示自己在整体上有一个完整的构思,其中每一个故事、每一个段落的侧重点都是不一样的,“比如前面某几个故事我是突出美食,到了后面我可能想表现人的相逢,这是一个逻辑递进。我就想在拍火锅的时候主要是想表现美食的,所以我是从美食出发的,但在另一个阶段我想讲人口迁徙带来的影响,我想找到这个群体中的代表,那在找这个代表的同时我希望他是和美食紧密地结合起来,这也是我选择的一个标准。”
■ 最后“两道菜”
第六集秘境
本集将集中讲述隐藏在山野之间的许多奇异丰盛的美食,将目光聚焦于隐秘在人们视线之外的鲜活民间美食,以及这些独特食物背后的多样生活。这一集关注的是“饮食的末梢地区”,也就是那些受现代文明影响较小而得以保存食物原味的地方。在许多少数民族的聚居地,如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的深处,以及沙漠中最干旱的地带,一些不为人知的食材,恰恰是不可多得的美味。
第七集三餐
和家常一样,三餐也是舌尖系列中最难表现的主题之一,一日三餐看似平常,主人公和美食的关联性也不如相逢秘境等主题直接。随着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一些人开始享受工业化流水线食品,但也有人不辞辛苦仍然在饮食上坚持传统,由三餐看到的其实是当下中国人的生存状态,片中对社会“纪实”性也具备着新闻调查的气质。和家常一样,三餐中也同样涉及一个高考陪读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