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倪鹏飞研究组
组长:倪鹏飞
执笔:刘笑男
(一)全省城市竞争力格局
2018年云南省地区生产总值为17881.12亿元,同比增长8.9%,高于全国2.3个百分点,在全国经济增速排名中位于第三位,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9.2%,全省经济发展势头良好,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经济结构方面,一二三产业结构从2017年14.0∶38.6∶47.4 的稳步提升至2018年的13.97:38.91:47.11,第三产业保持持续健康稳步发展。要素方面,积极加大高科技产业的投入,凝聚科技力量,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云南借助生态环境优势,优先发展生物医药、信息和有机绿色食品等高新技术产业,2018年有123家高科技企业落户云南,同时中国林业大数据中心和林权交易(收储)中心也正式落户云南,积极开启创新性投入建设。需求方面,加快推进高速公路、机场、4G网络工程等重点工程建设,弥补基础设施建设短板。全省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11.6%,增速高于全国5.7个百分点,全省一二三产业投资同比增长比率依次为36.8%、11.3%、10.6%,其中,房地产投资同比增长16.5%,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长4.7%
。总体来看,云南省经济发展目前尚处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向创新型驱动的发展阶段,但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主线的推动下,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等各项工作积极正在稳步推进。未来,云南应主动融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积极参与大湄公河区域合作以及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发展,加快与南亚、东南亚各国的经贸交流合作,促进云南的经济发展。
云南省各城市综合效率竞争力较低,制约综合经济竞争力的提高。2018年,云南省综合经济竞争力指数均值为0.052,在全国除西藏外的省级行政区域中排名第27位,连续三年的综合经济竞争力都在处于上升阶段。2018年云南省综合经济竞争力指数的标准差和变异系数分别为0.0113、0.2169,其排名依次为第7位和第10位,总体上优于去年的表现。云南省的综合增量竞争力明显优于综合效率竞争力,综合增量竞争力在全国的名次比综合效率竞争力高出10个位次,云南省的综合效率竞争力偏低,发展后劲不足,严重制约综合经济竞争力的提高。
云南省各城市可持续竞争力整体水平发展较低。2018年,云南省可持续竞争力指数均值为0.193,在全国除西藏外的省级行政区域中排名第31位,连续四年的可持续竞争力排名均是一致的,且可持续竞争力比综合经济竞争力低4个位次。除昆明、丽江、玉溪的可持续竞争力在全国的排名均在前200位之外,其它城市的可持续竞争力排名均在200为之后。云南省城市可持续竞争力整体水平发展较低,说明云南省在奋进新时代、阔步新征程的新局面中忽视了城市的知识、文化、和谐、生态、信息、城乡一体化等方面的建设发展,今后应当重视可持续发展,积极制定与可持续发展观相协调的策略。
软硬件环境严重制约宜商城市竞争力的提高。2018年云南省宜商城市竞争力指数均值为0.193,在全国除西藏外的省级行政区域中排名第31位。其中,全省的软件环境和硬件环境在全国分别处于第29位和31位,这处于全国下游发展水平,软硬件环境有待大力提高。除昆明、曲靖的宜商城市竞争力比较高之外,其它城市的宜商城市竞争力均处于全国的200之后,宜商城市竞争力普遍较差,两极分化严重。建立宜商城市还需大力提升软硬件环境,营造良好的宜商环境,从而提升宜商城市竞争力。
总体宜居城市竞争力水平较低。2018年云南省宜居城市竞争力指数均值为0.297,在全国除西藏外的省级行政区域中排名第27位;方差为0.032,全国排名第21位;变异系数为0.606,全国排名第24位,区域发展整体水平较低。玉溪综合经济竞争力不高,但宜居竞争力指数排名比较高,这得益于其便捷的基础设施、活跃的经济环境和绿色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中国优秀生态环境城市丽江的宜居竞争力处于下降趋势,宜居竞争力指数排名在全国处于中等水平,而昭通宜居竞争力指数排名最低,曲靖综合竞争力较强。总体上综合经济实力与宜居竞争力排名相匹配。
(二)中心城市昆明的现状与条件
昆明是云南省省会,中国西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2018年昆明市的综合经济竞争力、可持续竞争力、宜商城市竞争力和宜居城市竞争力在全国的294个城市中排名前50位左右,宜居城市竞争力最强,最适宜宜居。2018年昆明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206.9亿元、增长8.4%,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42988元和14895元、分别增长8%和8.7%,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95.6亿元、增长6.2%,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7%。创新驱动能力增强,新增院士工作站5个,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2.3%,科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较上年提高2.8个百分点。昆明中心城市团结拼搏,攻坚克难,加快改革开放步伐,经济社会发展内生动力和活力进一步激活,全市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开创了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建设新局面。
(三)中心城市昆明的现象与规律
综合经济竞争力和可持续竞争力的差距在降低。2018年昆明市综合经济竞争力的指数为0.0789,全国排名为54位,比去年提升4个位次,且综合增量竞争力和综合效率竞争力也不同程度的比上年提升,而可持续竞争力比去年下降4个位次,综合经济竞争力和可持续竞争力的差距在下降。影响可持续竞争力发展的各分项指标有升有降,且降幅远高于升幅,其中知识城市竞争力、和谐城市竞争力、文化城市竞争力和全域城市竞争力指数在上升,而生态城市竞争力和信息城市竞争力在下降。
安全和谐的社会环境和便捷的的基础设施建设不足。2018年昆明市公平包容的和谐城市的指数为0.209,全国排名239位,这比去年的排名提升3个位次;便捷的基础设施的指数为0.107,全国排名263位,比去年下降58个位次。出现这一现象主要源于昆明市对外来人口的包容性不高、户籍与非户籍人口之间缺乏公平性、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参加社保人员比例不高,每万人刑事案件逮捕人数偏高,交通拥堵指数过高,数字生活化程度不高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未来有望进一步加强公平包容的和谐城市建设和便捷的基础设施建设。
(四)中心城市昆明的问题与劣势
生态文明建设不足,特色自然资源优势未被充分挖掘。昆明拥有优质的绿色生态环境,2018年的环境友好生态城市竞争力指数为0.546,全国排名87位,比去年降低50个位次,绿色发展面临严峻考验。昆明较为粗放的产业结构导致昆明市单位GDP的二氧化硫排放量,单位GDP的二氧化硫排放量在全国排名200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积占全市面积的比例为0.78%,市辖区人均绿地面积为43.03公顷/万人,这说明昆明生态文明建设不足,亟待加快转型发展,加大步伐建设环境友好型城市,通过绿色发展提升可持续竞争力。
(五)中心城市昆明的趋势与展望
昆明作为云南省的中心城市,综合经济竞争力、可持续竞争力、宜商竞争力和宜居竞争力一枝独秀,需要紧紧抓住中国面向西南开放重要的“桥头堡”和“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机遇,以改善民生为根本出发点,释放农村需求,扩大商业范围,积极参与大湄公河区域合作以及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发展,加快与南亚、东南亚各国的经贸交流合作,发挥中心城市对周边城市的推动作用,促进中心城市及周边城市的经济发展。
该报告全文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有关报告更详细的信息也可以登录网站:http://gucp.css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