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硕果累累。走进罗平县板桥镇花红村的大山深处,只见一个个“篮球”或“面盆”般大小的蜂巢参差错落地挂在树林中,一群群鸡鸭鹅在林中悠闲地觅食。
“林下人工养蜂是个低投入高产出的产业,又是一项在家门口就能赚钱的生态产业和脱贫致富产业。7月份可以取蜂毒;9月底到11月份,可以分批取蜂蛹;11月底全部从野外收回,选择蜂王育种,再用工蜂来泡酒。一窝胡蜂产值上千元,养得好的能达到两千元,很适合我们山区农民养殖,收入比种庄稼强多了。”在胡蜂养殖基地,购买蜂蛹的顾客络绎不绝,养殖户何子富穿戴好防护服、防护手套后小心翼翼地用特制的锯片在蜂巢正面切开一个长方形口子,取出布满蜂蛹的蜂饼。
何子富介绍,他的老家在贵州,妻子是罗平县板桥镇品德村人,家里只有两个劳动力,平时靠种植玉米和零散打工补贴家用,年收入仅1万多元。2016年,从小在山里摸爬滚打的他看到了野生蜂蛹市场供不应求的商机,萌生了养殖胡蜂的打算。凭着一股想脱贫致富的干劲,经过不懈探索,何子富成功学习了人工驯养胡蜂的办法,在花红村的大山里租下一片树林进行胡蜂养殖,第一年就赚了2万多元,第二年纯收入3万多元,今年目前收入有2万多元,下一步计划继续扩大胡蜂养殖规模,同时在林下生态养殖鸡鸭鹅。
据了解,胡蜂俗称“马蜂”,是一种农林益虫,一窝旺盛的胡蜂每年能捕食5000亩范围内森林和农田的害虫;因其蜂蛹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价格不菲,导致“烧蜂取蛹队伍”猛增,野生胡蜂数量急剧下降,极大地破坏了生态平衡。
罗平县森林资源丰富,覆盖率达48%。近年来,罗平县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紧紧围绕“保护与发展并重、生态与经济并进”以及“多产联动、助农增收”的思路,充分发挥该县森林生态资源丰富和林间林下发展空间广的优势,依托特色林产业和生态项目,在绿色生态林业上做文章,引导群众在林下“掘金”,大力发展林间中药材生态产业和林下特色生态养殖产业,将林业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通过发展林下种养殖助农增收,走出了一条生态福利惠及群众的新路子,实现了生态、经济双赢发展。
(作者:本报特约记者卢永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