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都在开学,无数孩子从幼儿园踏进小学校,成为一名小学生,踏上万里征程的第一步。
很多年以前,当如今送孩子上学的父母自己也还是孩子时,上学第一天翻开的是这样一套语文课本:六年制小学课本《语文》第一册。
三十多年过去,学校还是当年的学校,学生已经不是当年的学生。
不知有多少七零后八零后,多年后还能记得当时第一天踏进学校时的心情。
第一堂课,从最简单的拼音开始。
之后是最简单的汉字:人口手上中下。
简单的汉字笔画里,蕴藏着古人对天地万物的形象概括。
那时的课本上,师生关系还非常和谐。当时的学生,也万万想不到有朝一日会有学生用心设计自己的老师。
那时大雁还是秋天的标志。如今即便在乡村,也不知道还能不能看到大雁在天上排成的人字。
为什么地里可以长出玉米和花生,却长不出小鱼?不能长出小鱼也就罢了,为什么长不出钞票?
从第二册开始,课本从单色变成了彩色。
简单的插图,既画出了春天,也画出了江河湖海。
简单的句子,却是极耐读的白话文。还在、开始和已经,时间在广大的空间里流动。
……
这套小学语文教材的主编是袁微子。袁微子出生于1913年,浙江桐庐人。上世纪三十年代,他在叶圣陶的领导下从事编辑工作,1955年调入人民教育出版社,开始编写小学语文教材。1991年,他因病去世。
而这套教材的发起人,是邓小平。
1976年虽然结束了十年动荡,但亿万中小学生手里捧着的,是各式各样良莠不齐的地方版教材。1977年8月8日,在中央科学教育工作座谈会上,邓小平提出统编全国版中小学教材,并在1978年秋季开学时统一投入使用。他还说,“要引进国外教材,吸收外国教材中有益的东西。”
于是在外汇储备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拨出转款10万美金,责成中国驻英、美、法、联邦德国和日本等使领馆协助选购一大批最新的中小学教材,空运回国给教材编写人员参考。教材编写组的规格极高,因为人教社大院被其他单位占用,编写组在西苑饭店和香山饭店里工作。
1977年9月开始,袁微子成为了小学语文教材编写组的负责人,与莘乃珍、梁俊英、何慧君、钱琴珠、蔡玉琴等20多名编写者一道,开始为全中国的小学生撰写语文教材。
1978年开始,新编统一的六年制语文教材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投入教学,后来又根据新制定的大纲而作了相应修改。这些如今看上去满含时代印记的教材,陪伴改革开放后进入小学的一代人走完了童年。他们坐在教室里,一脸幼稚,不知道将来有一天会开始怀念从前。
今天的父母,在重重的生活压力之下把孩子们送进小学,期待他们有比自己更好的童年。时光一去总是不再回,终将会把成年人从回忆中带回现实:明天还有明天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