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阅兵以来,每一次阅兵,既是共和国以往历程的回顾,更是共和国未来征途的开始。
那铿锵有力的步伐,那一往无前的气势,展示了人民军队的强大力量,体现了伟大祖国的综合国力,更彰显出中华民族的崭新精神风貌。回眸历次大阅兵,就像在欣赏一首雄浑壮阔的交响乐,就像在聆听一部意味隽永的共和国史诗。
开国大阅兵
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中国的历史从此翻开新篇章。
在隆隆的礼炮声中,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亲手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并向全世界庄严宣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阅兵式开始,朱德总司令在阅兵总指挥聂荣臻陪同下,乘敞篷汽车检阅部队。中国人民解放军受阅部队列成方阵,迈着威武雄壮的步伐,由东向西分列式通过天安门广场。与此同时,刚刚组建的人民解放军空军战斗机、轰炸机,凌空掠过天安门广场,接受检阅。
受阅部队陆海空三军,由12个步兵师方队、12个骑兵师方队、8个炮兵师方队、3个团战车师方队以及6个空中编队组成,共16400余人。受阅装备有轻重武器110多种,产自24个国家的98家工厂。其中火炮119门(不含轻迫击炮)、坦克95辆、装甲车57辆、汽车222辆、飞机17架、军马2344匹。
新中国刚刚成立,百废待兴。1949年大阅兵,是获得新生的中国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进行的。受阅部队使用的枪、炮和飞机都是美国或日本货。
当时共17架飞机参加开国大典,由于“飞机少了点”,仅有的飞机凑不够空中梯队,周恩来总理说:“那就飞两遍吧。”
阅兵当日,按照预定方案,速度较快的9架P-51型战斗机飞过之后,再向右转弯,沿北城墙外侧飞行,迅速绕过建国门,衔接到第6分队的后面,第二次通过天安门上空。这样一来,人们看到的受阅飞机不是17架,而是26架。
当时,就连善看门道的外国记者也未察觉这个细节,惊异于人民解放军空军一夜之间竟有如此实力。他们在报道中写道:“中共空军以野马式P-51型战斗机为主,共26架飞机接受检阅。”并惊呼“中共一夜之间有了自己的空军”。
逢“生日”举办的十次国庆阅兵
新中国成立之后,根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决定,把阅兵列为国庆大典的一项重要内容。从1949年开国大典至1959年建国10周年,新中国每年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一次大规模的国庆阅兵。
1950年10月1日,首都各界40余万人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周年大会。
1950年10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右)、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刘少奇(左)在天安门城楼上向游行群众答礼。
朱德总司令乘坐敞篷吉普车,在另一辆敞篷吉普车上的聂荣臻陪同下,检阅了陆军、海军、空军。本次阅兵最壮观的景象,便是骑兵部队驾驭1900匹白马,以六路纵队通过天安门广场。各军兵种部队的分列式,经天安门前由东向西行进,整个阅兵式共历时120分钟。
1950年10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骑兵部队通过天安门广场。
1951年国庆阅兵出现了民兵大队,他们是华北老解放区民兵的代表。
1951年10月1日,民兵大队通过天安门广场。
1952年国庆阅兵公安部队首次参阅。本次阅兵最为奇特的是,民兵大队的成员来自汉族和多个少数民族,他们穿着五颜六色的民族服装,手里拿着新式的作战武器。摩托化步兵方队乘坐的并不是汽车,而是160辆摩托车,煞是威风。
1952年10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摩托化部队经过天安门广场。
1953年国庆阅兵火箭炮兵方队第一次出现在受阅队伍中,使用的还是苏联的“卡秋莎”火箭炮。
1953年10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炮部队方阵通过天安门广场。
1954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周年国庆典礼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国防部部长彭德怀检阅了部队。受阅部队的武器装备有了很大提高,由开国大典时的“万国造”变为“苏式”武器装备的基本统一。
1954年10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部队经过天安门受阅。
1955年国庆阅兵是人民解放军实行军衔制后的首次阅兵。受阅部队指战员身穿55式军服,佩戴肩章、领章,军容严整地通过天安门广场。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部队身着新式军装通过天安门广场。
1956年国庆阅兵是新中国成立后国庆阅兵中唯一一次雨中阅兵。受阅官兵的军装湿透,精神却越发饱满,踏着水花前进。阅兵部队乘坐的汽车是第一批出厂的国产解放牌汽车。因下雨,人们渴望见到的国产喷气式飞机未能参加检阅。
国防部部长彭德怀在阅兵总指挥杨成武陪同下,冒雨检阅中国人民解放军部队
1957年国庆阅兵中,国产喷气式轰炸机、歼击机第一次通过天安门上空接受检阅,有的飞机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建立过功勋。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海、陆军方队通过天安门广场。
1958年国庆阅兵中,由工人、农民、学生组成的众多民兵方队出现在受阅队伍中。
基干民兵方队由来自太行山、白洋淀等革命根据地的民兵战斗英雄组成,他们曾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用土枪、土炮打击过敌人。另外,军事学院和步兵、炮兵、坦克兵、工程兵、空军、海军等军事学校方阵引人注目。
1959年国庆阅兵,参加典礼的各界群众人数最多,达70万人。受阅部队的装备中最新式的自动步枪、大炮、坦克、高速喷气歼击机,都是中国自行制造的。
中国人民解放军坦克部队通过天安门广场。
此后1960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本着厉行节约、勤俭建国的方针,决定改革每年一次的国庆典礼制度,实行“五年一小庆、十年一大庆,逢大庆举行阅兵”。
改革开放再阅兵
之后由于“文化大革命”的缘故及其他方面的原因,中国当时连续20多年没有举行国庆阅兵。
直到1981年,根据邓小平的提议,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决定恢复阅兵,并于1984年国庆35周年时,举行了恢复阅兵后第一次大型的国庆阅兵。
1984年10月1日,三军仪仗队通过天安门广场。
检阅进行曲旋律响起后,时任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乘坐红旗牌黑色敞篷轿车在阅兵总指挥秦基伟的陪同下开始检阅部队,邓小平第一次喊出了“同志们好!”“同志们辛苦了!”的口号,体现了对人民子弟兵的关爱。
1984年10月1日,邓小平乘坐敞篷车检阅中国人民解放军部队。
这次受阅部队由10370人组成46个方(梯)队,其中地面方队42个、空中梯队4个。受阅的各种飞机117架,导弹189枚,坦克、装甲车205辆,火炮126门,火箭布雷车18辆。轻武器6429支(挺),汽车2216辆。
1984年10月1日,装甲运兵车方阵通过天安门广场。
1984年国庆阅兵受阅部队的武器装备全部是国产现代化兵器,全部28种武器中有19种是新装备,有的装备已具有世界先进水平。
压轴的海军导弹部队方队、空军地空导弹部队方队和战略导弹部队方队尤为引人注目。其中战略导弹部队是首次向全世界亮相。次日西方各大媒体纷纷评论:中国已经拥有核战略威慑力量。
1984年10月1日,战略导弹方阵通过天安门广场。
阅兵式过后,紧接着进行了群众游行。北京大学的学生队伍在临近检阅台时,打出了“小平您好!”的横幅,说出了全国人民的心里话,引起观礼台上下一片欢呼声。这一刻,永远定格在了共和国的历史上。
世纪大阅兵
1999年10月1日,共和国迎来了50华诞。时值世纪之交,这一年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的盛大阅兵式被人们亲切地称为“世纪大阅兵”。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检阅了受阅部队。
在这一年,改革开放新时期诞生的陆军航空兵、海军陆战队、武警特警、预备役等部队第一次汇入了受阅大军中。
1999年10月1日,首次参加国庆阅兵式的武警特警方队。
在武器装备方面,此次受阅的42种大型装备,90%以上都是新装备,绝大部分由自行设计和生产,高科技武器装备已开始成为解放军的主战武器。
1999年10月1日,履带式自行高射炮方队通过天安门广场。
“世纪大阅兵”完美地实现了“米秒不差”:压阵的第二炮兵战略导弹方队最后一排通过天安门中线的那一刻,陆海空航空兵首次联合编队组成的强大机群中的第一架飞机准确飞临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上空。
百米阅兵道,世纪精兵路。从开国大阅兵到国庆50周年阅兵,13次庄严的检阅,把人民军队发展壮大的历程浓缩成铿锵的足音,留在了天安门广场上。
阅兵式上英姿飒爽的女民兵。
新中国建国60周年大阅兵
2009年10月1日,新中国迎来生命中的第一个甲子。这次阅兵,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检阅了受阅部队。
2009年10月1日,我国自行研制的空警2000战略预警机掠过天安门广场
这次阅兵共有56个方(梯)队接受检阅,其中地面徒步方队14个,装备方队30个,空中梯队12个。与1999年的国庆阅兵相比,减少了徒步方队,增加了装备方队;减少了陆军方队,增加了海军、空军、二炮等军兵种方队;减少了参阅兵力总体规模,增加了高技术和特种兵方队。
这些方(梯)队的组成,体现了中国军队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由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转变的思想,也体现了中国军队机械化信息化复合发展的趋势和一体化联合作战的方向。
参加阅兵仪式的海军陆战队方阵。
武器装备上,接受检阅的52型、500多台装备,100%为中国自行研制,其中90%为首次亮相。其中包括巡航导弹、预警机、战略核导弹、新一代战车、新型雷达、无人机和卫星通信等先进的信息化装备,有些类型的装备虽然过去也参加过阅兵,但这次展示的都是新型号,战术、技术性能有了新的提高。
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大阅兵
2015年9月3日,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了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为主题的阅兵式,这也是习近平主席第一次在天安门广场检阅共和国武装力量。
9·3胜利日阅兵,我军动用了40多种型号装备500多件,20多种型号飞机200架,编组成地面突击、防空反导、海上攻击、战略打击、信息支援、后勤保障6大模块,其中84%的装备为首次公开亮相,有许多是新近研发的国产现役主战装备。
三军仪仗队方队接受检阅。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这次阅兵是我军原第二炮兵装备在历次阅兵中展示型号最多、枚数最多的一次。与1984年、1999年、2009年历次阅兵相比,导弹装备的规模水平有了较大变化,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展示了最多的武器型号。2009年国庆阅兵时,原第二炮兵展示了5种型号108枚导弹。9·3阅兵中,战略导弹部队以6个装备方队7种导弹武器型号同时登场亮相,受阅规模可谓空前。
20架直升机在空中组成“70”字样通过天安门广场。
二是涵盖了最全装备梯次。此次受阅装备涵盖了远中近、核常新等不同梯次的导弹武器。从受阅装备可以看出,这支战略导弹部队已经逐渐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武器装备体系。
核导弹第二方队接受检阅。东风5B分导式多弹头洲际战略核导弹携带弹头多、突防能力强、毁伤威力大,是维护国家主权、捍卫民族尊严的坚强盾牌。
三是折射出了最高科技含量。在国家、军队科技水平和科研能力日益提升的背景下,作为高技术战略军种,原第二炮兵的导弹武器装备信息化程度不断得到提高,一支强大的信息化战略导弹部队,正不断发展壮大。
四是彰显出了最强打击能力。此次阅兵展示的导弹装备,在武器射程、打击手段、打击精度和机动能力等方面,都实现了大飞跃、大发展。从而反映出我军原第二炮兵全时全域慑战、精确实施打击、连续火力突击等核心军事能力正在不断提升。
图为履带自行火炮方队通过天安门广场。05A式155毫米履带自行加榴炮是我军火炮中个头最大的“战争之神”,是陆军部队的重要压制火力。
9·3大阅兵是首次以纪念抗战胜利为主题的阅兵,目的是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视和平、开创未来。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抗战历史昭示,没有一个巩固国防,没有一支强大军队,实现中国梦就没有保障。
来 源:综合中国网 中国新闻网 新华社等
图 文:吕正云
编 辑:徐 佳 崔 祥
责任编辑:李红玉 杨卫萍
审 核:苏 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