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机械垄墒覆膜播种。
马龙区近年来着力构建“政府主导、农机主抓、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农机安全生产长效管理机制,切实落实农机安全生产责任制,筑牢宣传教育、源头管理、执法监控“三大防线”,提高农民科学用农机、安全用农机意识和农机手的安全操作技能水平,以农业机械化引领现代农业发展。今年1月,该区获“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称号。
“目前,马龙区农业机械化率达49%,连续12年未发生农机重特大事故,建成‘平安农机’示范乡镇7个、示范村28个、示范户289户。”马龙区农机安全监理大队大队长严乃胜说。
要素保障
落实安全生产责任
马龙区把创建“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工作纳入目标考核内容,成立创建工作领导机构,出台《创建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活动方案》《关于加强农机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农机重特大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为创建活动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区、乡、村层层签订责任书,与机主、机手签订安全承诺书,层层压实安全生产责任,确保领导责任、监管责任和机主机手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到实处。
坚持实用管用原则,将农机重特大事故应急处置体系建设和应急演练作为重点工作抓好,加强经常性演练,提升农机事故处置快速反应能力和处突应变水平。
宣传培训
营造农机安全氛围
抓好农机安全知识下乡活动,每月向机手、机主及相关人员发送农机安全知识短信,提升农机安全知晓率。通过印发宣传资料,制作移动展板、宣传标牌、宣传栏,书写固定标语,发放“农机安全”小红帽、“农机监理”小围腰等形式,营造农机安全生产良好氛围。
以“平安农机进校园、小手牵大手治家风”为主题,在中小学校开展农机安全进校园活动。通过向学生发放资料、上农机安全知识课等形式,让学生学习农机安全知识,并把农机安全知识传递给家长。
抓好安全生产培训,通过区乡联动、集中轮训等方式,对全区所有机手、农机合作社、农机经销点、农机加油点、农机维修点等相关人员进行全员培训,提高其遵章守纪意识和安全规范操作技能。
部门协作
联勤联动抓牢安全
开展拖拉机道路交通安全联合执法,查处无证驾驶、酒后驾驶、违法载人、非法改装等违法违规行为。建立信息通报制度,及时掌握农机注册登记、牌证核发、年度检验、报废注销等情况,实现信息互通。
公安、安监、工信、运政等部门深入各乡镇督查农机安全,深入乡村集市开展农机安全宣教活动,发放宣传资料,接受群众咨询,检查农机产品质量。组建“平安农机”联合检查组,通过听取汇报、查看档案、对标打分、逐项核实、查找问题,对各乡镇进行全面检查,对发现的农机安全问题进行督促整改。
定期召开由农业、安监、公安等部门参加的农机安全生产联席会议,通报农机隐患排查及治理情况,找准存在问题,及时消除农机安全隐患。
依法治机
强化农机安全监管
将农机安全监理经费纳入区级财政预算,足额划拨到位。狠抓源头管理,规范牌证管理,落实“免费监理”政策,严把注册登记、牌证核发、年度检验三关。实行属地管理,现场验机进行“拖拉机、监理员、农机手”三合一拍照,执行“见人见机见证”三见面政策。驾驶员管理实行“三不办”,即未经培训不办、考试不合格不办、手续不全不办。目前,马龙区拥有农机驾驶人员1590余人,有拖拉机、联合收割机1790余台。
狠抓风险等级管控和网格化管理,制定农机事故风险分级防控方案,划定乡镇农机事故风险等级,根据等级制定农机安全执法计划。将监理员安全管理职责明确到村,建立“主体在区、管理在乡、延伸到村”的农机安全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
在春耕、“三夏”“三秋”和重要节假日期间,深入乡村,以田间场院为主战场,纠正违章作业,督促检查保养,消除农机事故隐患,指导规范操作。组织监理员到乡村“送检”,让拖拉机在家门口“体检”。将监管重心下移,服务窗口前移,努力做到执法检查在一线,发现问题在一线,预防事故在一线。
(作者:本报记者刘成龙特约记者柳发龙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