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艺术宫五周年|从世博中国馆“转身”,做有温度的美术馆

[复制链接]

元老勋章管理团队公民勋章记者勋章顶帖狂人新人明星

十佳老中医

薄荷 发表于 2017-9-30 11:00: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曲靖朋友,赢取金币兑换话费、礼品!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2012年10月1日,经过多年的改建与筹备,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变身为“中华艺术宫”,大众见证一个标志性场所的变身和一个城市的自觉更新。2017年10月1日,中华艺术宫迎来开馆5周年。这五年来,中华艺术宫以构建“国内领先、亚洲一流、世界知名”美术馆为目标,以传承、创新、开放、融合的姿态,打造全球华人美术的殿堂。
中华艺术宫执行馆长李磊在接受“澎湃新闻·艺术评论”(www.thepaper.cn)采访时表示,从世博“中国馆”到“中华艺术宫”,建筑外部没有变,依旧是一座民族文化的精神丰碑,而其内部呈现的是近现代和当代美术全球华人的视觉艺术,她是一个有温度的美术馆,是一个感受美、认知美的所在。中华艺术宫想努力画好“四个圈”,“中间最核心的圈是美术,这是美术馆的基本职能;第二个圈是艺术,包括文学、戏剧、音乐、舞蹈等多种艺术的审美,第三个圈是文化,这是一种审美的生活方式,第四个圈是核心价值观,涉及真善美的方方面面。”“但如何让场馆更加充实、赋有‘知性’我们大量还要做大量工作。”


上海中华艺术宫
传承馆藏“家底”,打造华人美术殿堂
早在2008年,美术界有关“上海美术事业高地的形成,迫切需要解决展示场地窘迫的问题”的呼声,引起了关注。由于展示场地不足,当时坐落于南京西路、展览面积仅6000平方米上海美术馆只能将1.6万件藏品深藏在库房之中,建立以大师个人为主题的常设展览更是困难重重——曾经屡次向上海美术馆捐赠画作的吴冠中生前有“只希望你们能给我一面墙”展示画作的愿望,如今这个愿望在中华艺术宫得以实现。
在中华艺术宫一楼(0米层)南侧的7个展厅为“名家艺术陈列馆”,长期陈列在中国近现代美术史上有重要艺术成就,为中国美术事业作出突出贡献,且有作品完整捐献给国家机构的全球华人艺术家的作品。目前展出的是贺天健、林风眠、关良、滑田友、谢稚柳、吴冠中和程十发七位艺术家的300余件作品。他们中贺天健、谢稚柳、程十发是海派绘画的健将,林风眠、关良、吴冠中是中西艺术融合的表率,滑田友则是现代中国雕塑事业的重要奠基人,无论从艺术门类(水墨、油画、雕塑),还是从艺术实践方向,乃至与上海的渊源来看,这七位艺术家的专馆均具有历史代表性和艺术涵盖性。


中华艺术宫0米层南侧的7个展厅为“名家艺术陈列馆”
其中,“吴冠中专馆”展示了吴冠中捐赠给上海美术馆(中华艺术宫)的110幅珍藏中的37幅油画和部分素描、速写作品。艺术家生活与工作的影像、文献等珍贵图文资料也将配合展出,生动而真实地呈现吴冠中在油画艺术民族化实践道路上所取得的重要成果。而在吴冠中去世后,他的大儿子吴可雨也无私地把自己珍藏的父亲的作品做了捐献,其中一张父亲为9岁时的吴可雨所画的速写也陈列在“吴冠中专馆”。


名家艺术陈列馆之吴冠中专馆
这是一种捐赠的传承,而中华艺术宫也给出了足够的空间让馆藏的艺术作品“动起来”,让更多的观众可以欣赏和学习,从中获得养分。
在中华艺术宫开馆的五年来,在原有16000余件馆藏珍品的基础上中华艺术宫确立了收藏定位,营造社会捐赠氛围、鼓励无偿捐赠,积极与艺术家及其家属联系,先后募集了徐悲鸿、哈定、沃尔蒂、瓜亚萨明等名家珍品750余件。
仅在艺术宫迎来五周年的前夕,9月20日,艺术家邱瑞敏、吴慧明伉俪无偿向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捐赠了百件各个时期创作的绘画、雕塑原作。这一成体系的重量级捐赠,开创了上海40年代出生艺术家的先河。邱瑞敏在捐赠仪式后接受“澎湃新闻·艺术评论”专访时说:“每个艺术家创作每一件作品都是自己的小孩。但我和吴慧明也商量,由美术馆收藏,起到的社会效应或历史价值都是好的,美术作品的最终归宿在美术馆才是最好的选择。”目前,“邱瑞敏、吴慧明捐赠作品展”也正在中华艺术宫0米层展出。


邱瑞敏、吴慧明捐赠作品展览现场
9月14日,现年82岁的萧勤也出现在中华艺术宫,以一句“阿拉是上海人”开启发言,并宣布“叶落归根”,将把他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品80多件捐给故乡上海的中华艺术宫收藏,其中包括最重要的作品《大同》,“因为我觉得中华民族最后一定是大同,而且会领导世界走向大同。” 中华艺术宫也计划于2018年策划推出主题为“回家”的萧勤作品大展,展出120件萧勤作品。


萧勤签署捐赠协议
萧勤和邱瑞敏夫妇的捐赠并非个例,近期中华艺术宫收到的捐赠还包括已故版画家杨可扬的73件版画和陈希旦的20件水彩画。
而中华艺术宫计划收藏名单中,“澎湃新闻·艺术评论”也发现了蒋铁骊、丁蓓莉、石至莹、唐天衣等青年艺术家的名字,可见中华艺术宫对未来的关注。
一个美术馆的典章是个庞大的体系,在对外征集作品的同时,中华艺术宫对内重点推行藏品电子化管理,梳理了藏品管理的各项规范制度。未来,中华艺术宫将继续建立和完善以20世纪中国美术史和21世纪中国美术发展为线索,立足上海、面向全国、兼顾国际,艺术品类齐全,代表人物突显,持续优化收藏结构,实施20世纪上海代表性美术门类和美术家抢救收藏工程、开展20世纪美术文献收藏工程、制定“一带一路”世界各国优秀美术作品收藏计划,鼓励著名艺术家和家属系统地捐赠作品,建立代表流派和代表艺术家库等,多渠道优化提升藏品结构。以汇聚全球华人美术力量,打造全球华人美术殿堂。


中华艺术宫上海历史文脉美术创作工程成果展
以多条动线,普惠各类参观者
中华艺术开馆五年来,在空间布局进行过一些微调。总共16万平方米的空间中,目前共有35个展厅和近7万平方米的公共文化服务面积。展厅中大约三分之一用于长期陈列(主要在49米、47米层),三分之一为自主策划或学术研究为基础的重要展览,余下为社会合作展览。
目前,49米层展示的是《海上生明月——中国近现代美术之源》,展览以“海上画派”为开端,历经现代美术教育的文化启蒙、西洋画运动的形式拓新、新兴版画的救亡图存、商业美术的贴近生活到新中国时期主题创作的宏大叙事、笔墨再造的时代新篇。通过对上海近现代美术史的梳理,折射中国近现代美术史。
但中华艺术宫执行馆长李磊向“澎湃新闻·艺术评论”透露:未来49米层将更换长期陈列,以“江山如此多娇”为名,将视角从“海上升明月”的对海派绘画变革的关注聚焦到改革开放后美术综合成就,并强调中国美术的文心和诗情。41米层将以“海上延伸:2017上海艺术家联合大展”呈现上海对于艺术的畅想和表现,展示的是上海当下当代艺术的一个截面。与49米层相比更具试验性和创新性,同时又代表了上海地域性和开放的气质。33米层计划陈列近现代的卷轴的纸本绘画。


中华艺术宫斗冠部分示意图
位于斗冠部分的三个展览层(49米、41米、33米层)将作为“观光动线”。一般观众走进中华艺术宫,通过对长期陈列的观看,潜移默化中看了全国的、上海的和近代(清朝末年和民国时期)的艺术历程。对于观光客的艺术需求,将来还将不断细化,以提供更舒适的审美享受。
特别针对中小学学生团体,中华艺术宫计划与学校联动,在参观前先做普及教育,让孩子们了解参观美术馆的礼仪并对展品提前有一些了解。让孩子们“有目的的来,有收获的走”。将来或会配合长期陈列的展品制作视频,让学生团体先通过视频“上美术课”,再参观,最后提供一本与展品相关可以绘画的小本子,然孩子们从小遇见美、了解美。
另外,中华艺术宫还将推出“学术动线”,为艺术爱好者、艺术类学生、艺术家和学者提供一个可以认真研究的展厅氛围。这部分相对专业的观众,对展览往往是有要求和期待的,“学术动线”主要针对特展,让学习性和专业观众可以静心欣赏和研究艺术。“学术动线”中的专业观众也会对的展览策划、展陈设计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将促进中华艺术宫自我完善。


一名观众在中华艺术宫赏花
中华艺术宫开馆五年来,展出过巴黎奥赛博物馆的作品,展出过鲁本斯、凡戴克,也展出过蒙卡奇和吕佩尔兹的作品。在“一带一路”战略下,与欧洲、非洲等艺术机构合作举办《上海与巴黎之间——中国现当代艺术展》、《转折——20世纪三十年代的法国美术》、《博特罗在中国——费尔南多·博特罗作品展》,开展“世界艺术巡礼系列展”、“拉美大师系列展”等系列展览,均是中西艺术对话的有益尝试。中外美术展览的这种“对话”让中国美术与西方美术在内容与形式上所具有的互联、互证、互通的特性愈发明显。


吕佩尔茨对话会
目前,正在举行的“文心雕龙——上海山水画邀请展”,则是上海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山水画大展,包括老中青三代山水画家五十多人,不仅重估了上海当代山水画创作的意义,并研讨传承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新思考。


“文心雕龙”上海山水画邀请展现场
而中华艺术宫自有展览品牌“同行——美术馆联合展”,每年确定一个主题,邀中外美术作品“同场竞技”,从而展示中国艺术与世界艺术之间的关联,凸显中华文化自信,更从中映射出中国艺术成就的世界意义。
10月中旬起,中华艺术宫还将陆续推出“一带一路”蒙古当代艺术展、“一带一路”塞尔维亚当代艺术展,“迎十九大,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上海美术作品展”
除了展览外,中华艺术宫的公共教育也是包罗万象,从艺术讲座到生活美学,滋润市民心灵,传播文化正能量。


中华艺术宫举行的公教活动
从“中国馆”到“中华艺术宫”,建筑外部没有变,依旧是一座民族文化的精神丰碑,而其内部呈现的是近现代和当代美术全球华人的视觉艺术,她是一个有温度的美术馆,是一个感受美、认知美的所在。这种变化源自于市委、市政府将世博会中国馆改建成中华艺术宫的正确决策,也来自于中华艺术宫各个岗位的工作人员团结一心,砥砺奋进。
李磊坦言,中华艺术宫想努力画好“四个圈”,“中间最核心的圈是美术,这是美术馆的基本职能;第二个圈是艺术,包括文学、戏剧、音乐、舞蹈等多种艺术的审美,第三个圈是文化,这是一种审美的生活方式,第四个圈是核心价值观,涉及真善美的方方面面。”“但如何让场馆更加充实、赋有‘知性’我们大量还要做大量工作。”
未来五年,中华艺术宫将推出手机APP、建立公共媒体工作联系网络等工作举措,保证信息传播准确有效。在典藏、学术、展览、教育的基础上,实现四维一体的数字化形式,将藏品图像高清浏览、学术刊物电子化、重要讲座线上发布、数字化实景观展等,加强数字艺术资源的管理及利用,并依托藏品图像以研发、合作、授权等方式开发的文创衍生产品,将让观众把中华文化的精髓和中华艺术宫的美好记忆“带回家”。


2012年9月24日,“东方早报·艺术评论”出版的“中华艺术宫与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成立特刊
(实习生孟悦对此外亦有贡献)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