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上海市书法家协会主席团委员、上海浦东新区书法家协会主席、上海书画出版社编审、《书法研究》原主编沈培方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17年9月22日7点20分在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逝世,享年68岁。他一生潜心书学研究,于创作、理论、典籍释读、鉴定、编辑等领域均有造诣。沈培方先生生前同事、挚友今晚向“澎湃新闻·艺术评论”(www.thepaper.cn)追思与沈培方共处的点滴,并认为,沈培方的辞世,是上海书法界的重大损失。
沈培方
沈培方,1949年生,上海人。幼始临池,高中毕业后曾下放十年,1977年考入上海师范大学中文系。1982年入上海书画出版社工作。1972年始发表作品,1979年始发表书法论文。1981年获首届全国大学生书法比赛一等奖。能诸体,尤擅行草。书法入选国内外各种重大展览,收入数十种重要专集、选集。主要论著有《历代论书诗选注》、《汉溪书法通讲授证》、《沈尹默书法艺术解析》、《中国书法艺术美之我见》、《褚模王藏之兰亭序系米芾临本考辨》等,并录制出版多种影碟。潜心书学研究,于创作、理论、典籍释读、鉴定、编辑等领域均有造诣。其书法笔法精微,格调高雅富书卷气。
沈培方 行书
沈培方先生的离世让老同事们感到失去了一位良师益友,与沈培方合作多年的《书法研究》杂志的编辑杨勇对“澎湃新闻·艺术评论”说:“前几日刚在沈先生女儿的微信中表达了希望沈先生早日康复的祝愿,今早一上班就惊闻沈先生离世的消息,编辑部全体同仁心情都备感沉重。《书法研究》复刊,沈先生作为审读专家对每期稿件逐字审校,每遇易错处,辄指给我们年轻编辑看,同时作详细解说。沈先生谈话如春风化雨,这种坐而论道的情景如在目前,而今天人永隔,编辑部全体同仁无不悲伤,无不永远地怀念!”
《书法研究》杂志
上海书法家协会秘书长潘善助对“澎湃新闻·艺术评论”说:沈培方先生是书家的典范,他不仅书艺精湛,学术高深,而且待人谦逊厚道。他生前对米芾作品的临摹、研究与鉴定的功夫很深,令人钦佩。2015年,我们约他在上海书协微信平台连载他的临米系列,沈先生欣然同意了,还给我们看了近百幅临摹米芾作品的照片,非常出彩。他说他的临米系列不仅仅是临写,还有对所临米芾作品的考证和赏识。我当时就想,要是适时推出,一定会受到书坛广泛欢迎。约稿之时,正值上海书协举办周慧珺先生从艺六十周年系列活动,书协微信平台正在连载《周慧珺传》和文艺界研究周慧珺先生的系列论文。沈先生说,他的临米系列等有关周慧珺先生的内容发表后过一段时间再说。他说周先生是上海书坛的代表人物,也是他的长辈,现在我们要全力宣传周先生,宏扬周先生精神。可惜的是,没等动笔撰写临米文稿,沈先生的身体就出现了不适,以至住院。住院期间,我去看望他时,他还说等病好了,出院了,再来做临米系列。没想到,他一病不起,临米系列未能完成。这是沈先生个人的遗憾,是上海书协微信平台的遗憾,也是书法界的遗憾。 沈先生,一路走好。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副总编徐明松说,他是今早收到书画社老领导岑老师发来的微信,才得悉沈培方老师病逝的噩耗。因为很长一段时间不知他的病况,所以还是觉得突然,“我在书画社与沈老师也是有多年的同事之谊。有几年同在四楼对门办公,他是我们审读室的主任,与茅子良、朱莘莘两位老同志一起带着几个年轻编辑负责全社的审读工作。他是一位在工作上认真严谨的人,在书学理论上有着很深的造诣,当年那本声名远播的《书法研究》就是他负责编辑的。社里编辑出版书法碑帖类的图书,遇到‘疑难杂症’,他也不厌其烦的疏证匡误,释疑解难。与他交流,也受教颇多。他在生活中也很健谈,也嗜茶,尤好龙井。有时间时也招呼我等同事一起分享。他发病之初与同事去医院探探,见得气色还好,只是沉默寡言了许多。前些天适遇同事问及他的病况,未闻其详,而听到他还想回来上班的愿望,令人不胜唏噓。沈老师应该说是出版界学者型编辑的代表,他也为我们晩学后辈从事出版这一志业提供了勤勉和精研的治学榜样。”
知名书法家徐铁君对沈培方先生的离开深感惋惜,他说:“沈先生是一位知识渊博的学者,又是一位书法造诣上功性俱佳的书法家,可以说是全国和上海知名度很高的文人书法专家。几十年如一日在上海书画出版社担任书学专业的文字编审工作,直至独挡一面的出版社的副编审,经常工作到深夜,向为业内认为是一位‘拼命三郎’。这种常年累月的伏案审稿,查勘历史史实,判定来稿中的结论......他自己觉得学术上的问题必须尽可能做到慎重、确切,要对作者、读者、编者都负责。也因此,他往往睡不好觉,造成数十年来每天要靠吃安眠药入睡。沈培方先生是上海书画出版社主持“书法研究”的主编,也是社里少数几位有真才实学的台柱,为上海书画出版社在全国业内创牌子、树影响立下了汗马功劳。比如,2007年上海市书协出版‘海派代表书法家系列(十大书家)’,他担责总编审,该集被评为国家新闻出版总署金奖,影响广大深远,应该记上他一功。更难能可贵的是他为学精研、成绩斐然,但为人谦逊,口碑甚佳。而且,他与朋友交往,施人不念,却受惠不忘,把朋友的相助与友谊在文章中记上一笔,在平常谈吐中表达诚挚的谢忱之意,绝没有因为在书坛的地位上升而表示出无情无意的态度。他的逝世,是上海书法界的一大损失,谨表数语以致万分惋惜之情!”
沈培方在华师大为书法硕士授课
沈培方先生热心公益事业,为上海书协与上海戏剧学院合办研究生班、专升本班,以及华东师范大学书法研究生授课尽心尽力,倍受上海书坛称赞。华师大书法专业硕士生导师张索回忆说:“从2015年10月8日起,华师大特邀沈培方先生为华师大艺术研究所书法专业研究生开设‘中国古代书论导读’课程,当天讲述蔡邕的《笔论》和《九势》,还结合学生习作进行点评指导。其后,孙过庭《书谱》通过沈培方先生三次精彩解读完毕后,课后沈先生对李大旺同学的临习作品进行认真评点,强调‘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的意义所在。至今回忆起來,历历在目。回顾沈老师在华师大的教学和指导,可用‘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概之!深受同学们敬佩和爱戴。沈先生为华东师范大学艺术研究所书法篆刻专业倾注大量心血,令师生永远怀想。”
沈培方在华师大为书法硕士授课
2015年10月29日,华师大书法研究生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沈培方对学生的指导:“今日,著名书法家,上海书画出版社编审沈培方老师给我们讲解米芾论书:得笔、得时、得气。课后沈老师给我们展示了他早年的临书手卷。顾廷龙先生为其题引首,启功先生,谢稚柳先生做跋。”
华东师范大学艺术研究所书法篆刻专业 2014 级研究生日记
一些华师大书法研究生回忆,昔日沈老师讲书论课,风雨无阻。记得有次天大寒,风呼号,雨不止,我们都以为可能课程会取消,但是沈老师却饿着肚子准时到达!课程照常进行,并且老师带来了自己的临摹之作,众人观看,沈老师之字确实有其所讲“下筆有由”之感。那天夜深后,沈老师依然不顾疲惫,专门到我们教室为我们点评作品。
在沈培方老师课上,他为学生讲了许多著名的历代书论,如米芾《自叙帖》、《海岳名言》等,每次课程都旁听师生众多。上海博物馆展出怀素的《苦笋贴》,沈老师的課上便提到帖中“及”字牵丝之精微,让学生仔细品味。
病中的沈培方先生和女儿在医院看华师大《敬书》图文集
据悉,沈培方先生遗体告别仪式将于2017年9月28日(周四)下午2:00在龙华殡仪馆(银河厅)举行。
沈培方行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