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下午,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在上海以“古为今用:新时代中国家具工匠精神的传承与创新”为题发表演讲,他说:“过去的匠人是做物质生产的,他们身怀绝技,作品精美。而在其作品中所含有的文化内涵,就是一种匠心。到了今天,我们说工匠精神,就是要用工匠的作品和技术,引导社会大众的价值观。”
9月10日,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于在中国家博会大讲堂发表演讲。
“没想到我退休后的最后一个岗位,是在北京最大的四合院‘看门’,但这里是一个集聚工匠精神的地方。” 调侃自己是故宫“守门人”的单霁翔9月10日在上海举办的中国家博会大讲堂上,以“古为今用:新时代中国家具工匠精神的传承与创新”为题,向家具行业的设计师与企业家发表演讲,让听众在体悟古代匠人匠心的同时,引发对新时代工匠精神的深层思考。
单霁翔在演讲中说:“过去说起故宫博物院,我们经常骄傲地说一些‘世界之最’,比如这是世界最大规模的木结构建筑群,这是世界最完整的宫殿建筑群,这里面收藏着世界最丰富的文物藏品,也是世界观众来访量最多的一座博物馆。但是这些‘世界之最’是最重要的吗?其实不是。重要的在于,这里是一个集聚工匠精神的地方。”
单霁翔透露:“我们在进行乾隆花园研究性保护项目的时候,曾经修复过一个室内的江南戏台,这间屋子的墙壁和屋顶上都裱着整幅大师画作,其中裱画所用的材料来自安徽山里的一种植物。为此专家们赶到山里寻找这个植物,和当地的技艺传承人一起试验了几百次,才还原出来。如今,画作重新裱上了,观众是看不到这些努力的,但这就是工匠精神。”
故宫文物修复老照片
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让故宫文物修复师成为“网红”,单霁翔认为,在故宫整体保护修缮工程的背后,正是工匠精神的极致。“这部片子把很多默默无名的工匠进入人们的视野,比如青铜器修复专家,陶瓷、木器、漆器、乐器、家具、挂瓶、象牙、罗甸、缂丝、钟表,这些修复够不够呢?我认为今天来说是不够,所以我们建立了‘故宫文物医院’,可以负责任说现在世界最大的博物馆的文物医院,200名文物医生,它是开放的。2个星期后,这个月的28日开放以后,观众可以预约看文物修复的过程,使民众能够知道故宫文物修复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和受益权。”
故宫文物修复
对于新时代中国工匠精神该如何传承与创新,单霁翔认为:“要和不断变化的文化需求接轨,要研究自己所拥有的资源,以高质量的产品、良心的竞争来迎接市场。要看谁的作品更有文化、更能提升人们的品质生活——这是中国家博会应该展示的精神,也是我对当代匠人精神的理解。”。
中国家博会大讲堂由中国国际家具博览会与《国家人文历史》杂志社联合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