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富源县严格按照“户六条、村九条、乡九条、县五条”贫困退出标准和工作要求,主攻美丽宜居乡村、易地扶贫搬迁、农村危房改造三大重点,把产业扶贫作为根本举措,创新产业扶贫模式,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距富源县城25公里的中安街道厦格社区由于长期以来产业结构单一,社区居民 收入普遍偏低,2013年以前,人均收入还不到3000元。社区909户农户中,建档立卡贫困户有252户830人。为帮助厦格社区贫困户摘除贫困帽子,富源县按照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宜工则工的原则引导社区产业发展。
50岁的李毅是富源县厦格社区的居民,与同村人不同的是,多年来,李毅一直在外打拼,做过煤炭生意、百货批发、餐饮等不同行业。 2014年,已小有成就的李毅决定回乡发展,带动乡亲们发展农业产业。李毅说:"我来这里的目的主要是带动我们家乡人,我也是这里的人,带动我们家乡人脱贫致富,把我们的品牌打出去,把我们的品质做出去,带领他们脱出来,带领他们走上富裕之路。”
2014年,李毅成立了富源晟吉家庭农场有限公司,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形式,免费向农户提供猪苗和小鸡,饲养期满后通过保护价收购。目前,公司共发动农户养猪1200头,鸡一万余只。为了吸引更多城市游客进入厦格社区创造更多经济收入,2014年,在省农科院专家的指导下,李毅发动部分贫困户以土地入股的方式,种下了300多棵车厘子实验苗,并根据长势逐步扩大种植,目前已经发展至8800多棵。今年6月份,最先种植的车厘子已经可以采摘了。李毅说:“我们有84户,有41户是建档立卡的和我们种车厘子,我们提供树苗给他们,然后技术指导由我们公司合作社提供,带领他们做。车厘子成熟以后叫交给我们公司,由我们公司统一销售”丁元成是厦格社区典型的贫困户,一家四口靠种地为生,年收入不足一万元。2014年,丁元成以自家的7亩土地入股了合作社进行车厘子种植。平时,丁元成一家便在合作社打工,闲时外出务工。丁元成说:”现在加入了合作社跟着他们,入了合作社收入呢在这个里边打打工,平时呢又在外面打打工,现在的收入比以前就好的太多,将近就在个3万左右。也就够扶持孩子读书。今年这种车厘子挂果了,到时候我们就可以分红了,这个就好的多了。”
为确保全县脱贫攻坚任务圆满完成,切实增强建档立卡贫困村(社区)“造血”功能,富源县充分整合资源,积极探索解决建档立卡贫困村(社区)集体经济“空壳”问题。截至目前,富源县51个贫困村(社区)中,有集体收益的贫困村(社区)共12个,年收益3至10万元以上的2个,年收益1至3万元以上的10个,实施强基惠农“股份合作经济”项目的贫困村(社区)数11个。其中,2016年脱贫出列的12个村(社区)已全部拥有集体经济收益。
记者:李芬
编审:甘羽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