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   报刊亭   听老支书讲 脱贫攻坚的那些事
返回列表
查看: 1110|回复: 0

听老支书讲 脱贫攻坚的那些事

[复制链接]

经验:
506 点

金币:
35362 枚

主题:
11652

我的勋章
掌上曲靖 发表于 2019-10-22 11:41: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曲靖朋友,赢取金币兑换话费、礼品!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67岁的戴兴山是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雨碌乡陡红村委会的党总支书记、主任,自1992年担任村支书以来,27年的时间里,他对村子里的家家户户、一草一木都了如指掌,自2016年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陡红村的变化他看在眼里、记在脑中、感动在心里。深秋季节,地里的庄稼果实累累、正在收割,到新红村民小组的“最后一公里”水泥路正在紧锣密鼓地修建,崭新的村委会刚刚竣工,人们正在欢天喜地地搬家,坐下来抽支烟、喝口茶的间隙,老支书兴致勃勃地给记者讲起了脱贫攻坚的那些事……
听老支书讲 脱贫攻坚的那些事-1.jpg
采访老支书。


最深的感触: “结不结队两个样,扶贫工作队来与不来两个样”
陡红村位于雨碌乡东南面,海拔1750米至2300米,村名可谓“名符其实”,因为这里真正是“山高坡陡、土地贫瘠”,祖祖辈辈陡红人在这片红土地上辛勤耕耘,但总是难以实现脱贫致富的梦想。“自从曲靖市住房公积金中心结队帮扶陡红村,自从扶贫工作队进驻陡红村,村里真正开始发生改变。历经3年的结对扶贫,村里人最真切的感受是结不结队两个样,扶贫工作队来与不来两个样。”老支书深有感触地说。自从来了扶贫工作队,村里人就有了“老后家”“主心骨”“引路人”。2017年以来,曲靖市住房公积金中心主要领导带队深入开展“挂包帮、转走访”精准扶贫工作70余人(次),提出扶贫措施10条,办理实事7件,直接投入扶贫资金34.345万元,协调投入资金515.9万元,共计550.245万元,修建村间道路3条,为村小建设学生活动场地350平方米、捐赠电脑28台、购买100套课桌椅,为3个村民小组新建3个党员活动中心,为全村15个村民小组701户2643人按“户六有”标准协调建设农村饮用水工程,支持引导发展山药20亩、工业用百合15亩、工业辣椒20亩、白芨40亩、青花30亩,带动120户贫困户增收致富,贫困户每年每户增收5000元。
听老支书讲 脱贫攻坚的那些事-2.jpg
陡红村。


最大的变化:“路修通了,村子变美了,在家就能致富了”
“要说陡红村最大的变化,就是路修通了,村子变美了,在家就能致富了。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短短3年时间陡红发生的变化是过去20年变化的总和。”一说起陡红村的点滴变化,老支书就有说不完的话。“原来由于路不通,乡亲们好不容易养大一头肥猪,要请8、9个壮劳力用门板抬到好几公里以外的大路上才能找到车拉到城里去卖,上了岁数的老人得病了,因为交通不便宁愿在家里苦捱也不到城里看病,如今,3个村民小组都通了公路,村子里也全部都是水泥路,许多人家还买了私家车。“一有空,戴兴山就要去找戴增万聊聊天、关心一下他地里的收成,因为作为村里的致富带头人,收成不仅仅是戴增万一个人的事,还关系到村里几百号人的脱贫致富事业。“20亩山药,20亩魔芋,30亩辣椒,129亩烤烟,今年一亩投入5.6万元,又试种了40亩白芨,长势不错,还养着十七八头猪。”戴增万是陡红本地人,本是个老板,在带领村里人脱贫致富的道路上,村民们都叫他“领头羊”。之前,戴增万烤过酒、跑过运输、种过烤烟,还喜欢养猪,最多的时候养过90多头猪,淘自己的日子一点问题都没有,扶贫工作队来了后,他的生活发生了改变。曲靖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党总支和陡红村党总支联手以“党建引领抱团发展、产销对接多方共赢”的农村改革模式,提升党建扶贫成效,建立完善“党建强化支部、支部引领党员、党员带动农户”的运行机制,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将培育创业致富带头人与培育贫困村党组织带头人有机结合起来,以产业为依托,以富民为目的,充分利用融资、奖补等政府优惠政策,成立村民合作社,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戴增万就是其中一员。成立合作社后,许多村民将自己手中的土地流转出去,得到土地租金的同时还能到合作社的产业基地打工,又有一份收入。“从正月初六到五月十六,我付出的工钱大约是19.8万元;五月十六到9月份,我一共用了近1000个工,付出工钱7万元。在我的基地里干活的村民平均年收入可以达到4万元左右,日均有70元的收入。”坐在村委会,戴增万边抽烟边算着自己的收入账,同时算着的,还有陡红人的脱贫致富账。
听老支书讲 脱贫攻坚的那些事-3.jpg
新课桌。


最开心的事:“山里娃也可以得到和城市孩子一样的教育”
每天清晨,天才蒙蒙亮,戴兴山就会来到陡红小学,看着孩子们穿着整齐的校服,戴着鲜艳的红领巾,在嘹亮的国歌声中升旗,然后开始一天的学习与生活。也是从这个村小毕业、只有高小文凭的他,听着窗明几净的教室里传来的朗朗书声,看着电脑室里孩子们通过互联网了解大山外面丰富多彩的世界,陪着孩子们在整洁漂亮的校园打乒乓球、跳皮筋、追逐嬉戏,他的心里油然而生一种幸福感。陡红小学是一所村级完小,创办于清朝咸丰年间,历经百年沧桑,如今学校占地1550平方米,但校园内地面不平整,学生活动面积极其狭窄,甚至连集队的地方都没有。同时,学校的办公设施陈旧,课桌椅老旧破烂,桌面凹凸不平。学校没有太阳能,寒冷的冬天,学生们洗碗、洗手都只能用冰凉的冷水,许多孩子的手上都开了大大的口子。学校没有电脑,学生们从未上过电脑课,从未见识过广阔的网络世界。这一切,在驻村扶贫工作组到来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听老支书讲 脱贫攻坚的那些事-4.jpg
党建活动室。


扶贫先扶智。住房公积金中心党组班子及驻村扶贫工作组多次深入学校实地走访调研,为改善学校基础设施和办学条件,伸出援助之手,陆续向学校捐赠物资款项安排资金共计21.845万元,用于各种软硬件设施的建设与改造:捐赠1万元为学校安装了太阳能,为食堂添置了四开门冰箱,有了太阳能,学生们用上了温暖的热水,有了大冰箱,食堂里的生熟食可以分开存放,孩子们每天中午的营养餐真正实现了“有营养”;捐款5万元、协调投入3万元平整校园,美化了校园环境,使学生们有了宽敞的活动空间,还建起了半块篮球场,丰富了孩子们的课余生活,为全体师生开展课间活动、应急避难提供了必要的设施;出资3万元购置了新课桌椅100套,有了这些崭新的课桌椅,学生们写字再也不用垫上一本书了;为学校捐赠电脑28台价值8.845万元,用于多媒体教学,让学生可以徜徉网络世界,拓宽视野,切实解决了农村孩子受教育条件较差的问题;2019年的“六一”,又捐赠校服94套价值1万元,让同学们穿着崭新的校服度过了一个别样的儿童节。
(作者:本报记者张艳 通讯员贾丽 文/图)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收藏:16 | 帖子:4万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联系QQ:478336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