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满足搬迁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促进搬迁群众转变思想观念、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6月3日以来,由会泽县委宣传部组织的会泽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系列活动在易地扶贫搬迁会泽城区安置点全面开启。
会泽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系列活动以“感恩新时代、展现新风尚、建设新家园、实现新作为、争当新市民”为主线,深入开展“幸福思源、脱贫感恩”教育实践活动,切实推动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帮助搬迁群众尽快适应新环境、融入新生活,努力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脱贫”目标。
6月3日晚上7点,在易地扶贫搬迁城区安置点钟屏街道木府社区惠仁园小区的广场上,东风小学的师生们为搬迁群众献上了一台精彩的演出。
没有绚烂的舞台和灯光,但丝毫不影响搬迁群众前来看演出的热情。《中国梦》《中国美》等一批优秀的节目轮番上演,既展现了东风小学师生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又给安置点群众传递了自强自立的正能量。在新家园里,搬迁群众欣赏着节目,谈论着搬新家后的新生活,脸上露出了笑容。
6月6日,会泽县委宣传部携手县文化馆组织志愿者,带领易地扶贫搬迁城区安置点的乡亲们跳起了广场舞。
音乐响起后,乡亲们在旁边跃跃欲试跟着跳了起来,在志愿者们的热情带动和鼓励下,乡亲们不再腼腆,上到六七十岁的老人,下到七八岁的小孩都纷纷加入到广场舞队伍里,伴随着动感而又健康向上的音乐,大家尽情地唱、尽情地跳,脸上露出了轻松愉快的笑容。
一位60多岁的老大爷一直跟随领舞跳得眉开眼笑,虽然动作不规范,但他坚持从头跳到尾也不喊累,还不时地招呼其他的乡亲们加入队伍,跳热了索性就把外套脱下接着跳。他说:“政府帮助我们住上好房子,看到了新希望,我们要自强诚信,心怀感恩,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把日子过好,成为新市民。”
6月6日晚,会泽县委宣传部组织志愿者为易地扶贫搬迁城区安置点的乡亲们放广场电影。宣传片《扫黑除恶》为乡亲们宣传了法律法规知识,科教片《预防野生菌中毒》讲解了生活实用的小常识,故事片《拼了》则传递了一种在困境中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随着剧情的推进,人群中不时迸发出一阵阵喝彩声和欢笑声,大家有说有笑,现场气氛十分融洽。
6月6日,在端午节来临之际,会泽县委宣传部携手共青团会泽县委到金钟街道鱼洞小学开展“我们的节日·端午”活动,志愿者和孩子们过了一个其乐融融的端午节。
截至目前,第一批178名易地扶贫搬迁进城安置群众子女全部就近就学,其中小学阶段的全部集中在鱼洞小学就读,大多数都是来自娜姑、火红、马路、大海等乡镇的偏远村寨。
端午节是中国传统四大节日之一,吃粽子是端午节的重要习俗。为了让同学们愉快地过一个端午节,学校组织学生们到食堂包粽子,志愿者们和同学们围坐在一起,手把手教孩子们选粽叶、装糯米、缠棉线,大家有说有笑,其乐融融。一个小时后,热气腾腾的粽子出炉,吃着自己亲手包的粽子,孩子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今年25岁的朱知花已经当了2年的志愿者,谈起为什么要来鱼洞小学和孩子们一起过端午节,她说:“这里有很多孩子都是从偏远山区来的,希望通过为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这个大家庭,更好地学习和成长。”
在六(二)班的教室里,已经在鱼洞小学就读了3个月的赵龙同学认真专注。他们一家5口是从娜姑镇炭山村搬迁进城的,炭山村因地质灾害频发,干旱少雨,属于整村搬迁对象。谈起现在的学习和生活环境,赵龙说:“以前上学要走一个多小时的山路,现在10多分钟就到了,老师和同学都很关心我们,感觉很幸福。”
在游戏环节,志愿者教孩子们跳《学猫叫》《宝贝宝贝》和《如果幸福你就拍拍手》,在志愿者的鼓励和带动下,孩子们不再腼腆,伴随着动感的音乐,大家尽情地唱、尽情地跳,充分释放孩子的天性,欢快的笑声久久回荡在校园里。
县文明办副主任李伟介绍,今后将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为平台,以志愿服务活动为载体,组织文化、科技、医疗、教育、法律等志愿服务队到新城区开展理论宣讲、文艺演出和技能培训等多种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来丰富搬迁群众的生活,帮助他们更好地熟悉城市环境,融入城市生活,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全面提升搬迁群众精神风貌,成为具有新型城镇化综合素质的“新市民”。
曲靖日报特约记者 刘坚 平凡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