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富源县黄泥河镇的普克营村有一名戴着党徽的青年,每天坚守在农村危房改造、人居环境提升、产业发展的扶贫一线,他就是这里的第一书记、工作队长计永波。
一身迷彩为战斗
经常有群众不解地问:“计书记,你天天在农村工作为什么还总是戴着党徽?”“戴党徽一方面可以亮明共产党员身份,让群众知晓我是来驻村扶贫的,有问题可以来找我解决,并且可以时刻提醒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所以,无论在哪里我都坚持戴着党徽。”计永波说。
他总是穿着一身迷彩服,“迷彩是战斗的象征,自己本来就是一名战士,在脱贫攻坚的战场上也不能懈怠,为了方便和群众共同劳动,时刻保持与贫困战斗的状态,所以每天都穿着迷彩服提醒自己。”计永波告诉记者。
受部队查铺查哨习惯的影响,他每次起夜都会拿着手电在村里转上一圈,成了名副其实的迷彩“打更人”。
一把锄头接地气
农忙时节,他经常扛着锄头穿梭在田间地头、羊肠小道,到地里帮助群众做农活,与群众边做农活边聊天。在他的意识中,驻村工作就是为群众服务的,驻村干部的办公室不应在村委会,而应在村寨中、群众家、田地里,因他经常随身携带一把锄头,大家都把锄头称作他的“随身宝物”。
作为扶贫干部,在实打实的劳作中,计永波赢得了群众的赞美:“这样的驻村干部太接地气了!”他总是这样回答:“我只是做了我能做的,只有和群众实打实一起劳动,我才能知民苦、治穷病、斩穷根。”因其常与农户一起劳作,手上满满的都是老茧,群众亲切地称其为“锄头书记”。
一片真心为群众
计永波创新性地开展“家访暖心行动”和“今天,我是建档立卡贫困户”活动,经常到贫困户家中走访。目前已经累计走访群众300余户,留宿贫困户家中10余次。
普克村村民朱妹芬家里有五个孩子,压力巨大,计永波走访她家的时候经常自掏腰包给朱妹芬塞上几百块钱,让孩子吃点好的。“也没有什么条件感谢他,最多就是来了泡点水给他喝。等娃娃长大了,有能力了,再慢慢感谢他。”朱妹芬说道。
驻村以来,计永波共接待群众来访50余次,调解矛盾纠纷20多起。他从自己的收入中拿出一部分钱,对有特殊困难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资助,他资助的2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在校子女中有5人考上大学。他的一片真心,成为了扶贫路上的“火种”,虽然渺小,但却蕴藏着巨大的能量。
曲靖日报记者 杨紫羽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