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名校教师退休还愿 驻守曲靖山村接地支教

[复制链接]

元老勋章管理团队公民勋章记者勋章顶帖狂人新人明星

十佳老中医

薄荷 发表于 2017-11-10 10:50: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曲靖朋友,赢取金币兑换话费、礼品!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南京师大附中退休高级教师孙宁生千里支教茨营记
2017年10月25日下午,正在曲靖市庆祝“老年节”暨全市老龄工作会议现场的孙宁生老师,接到快递公司通知:有两箱书从南京寄到,要求迅速领取。今年67岁的孙宁生,作为第三届“曲靖十佳老人”表扬对象出席了会议。会议结束,他来不及参加老龄部门安排的晚宴,便迫不及待去取图书,连夜送往20公里外的茨营乡下。今年10月,孙宁生还被南京市民评为“南京好人”。
孙宁生老师丰满的10月,起始于7年前的春天!



筹建“希望图书室”,
垫高乡村孩子们的人生高度
2011年1月13日,已有31年教龄的孙宁生还未办完退休手续,便从南京乘火车到曲靖,找到时任麒麟区茨营中学校长王德寿,要求到学校接地支教。接地支教,就是到教学条件最差的学校当不要报酬的老师。王校长打量着这个大城市来的退休教师,半信半疑,把学校情况和存在的困难如实相告。
孙宁生未动身之前,对曲靖的义务教育略有了解。他与王校长一边交谈,一边暗想,当初选定这里接地支教没错,一定能为这所学校做些事,实现支教的夙愿。建“希望图书室”,是孙宁生初到茨营中学的第一个念头。与他之前任教的南京师大附中相比,这里教学条件相当落后,建一个图书室,发挥作用更大。孙宁生认定,科普读物,能增加农村学生的知识;励志书籍,能使农村学生建立自信;中外名著,能拓展学生阅读面。这些,正是这所山区中学最缺的。“读书改变命运!”孙宁生说,自己1968年到苏北当知青,如果不是喜欢阅读,1978年怎能读大学。当时,书籍少,读的书要靠知青间相互交换,要到很远的公社文化站借。由于阅读,孙宁生当年在插队的宝应县参加高考,以全县文科第一名的成绩被南京师大地理系录取。孙宁生坚信,帮助贫困山区孩子多读书、读好书,至少能垫高孩子们的人生高度。
当他把建图书室的决定告诉王德寿校长时,王校长颇感为难。学校一没有书籍,二没有做图书室的房子,更要命的是还没有经费。孙宁生态度坚定:只要找定建房子的地点,其余的问题由自己解决。最后,学校找出一块60余平方米的教学楼阳台供建设图书室。当晚,他迫不及待地打电话回南京,向单位和家人说了建“希望图书室”的想法。当月中旬返回南京,利用在家过春节的时间,多方奔走,找南京师大附中的同事,找自己教过的学生,找自己的同学和插队时的队友,希望他们共同来为茨营中学捐些书。倡议在南京得到了积极响应。
2011年2月3日,大年初六,孙宁生从曲靖火车站走下列车,随行带来了6大箱书籍。时值一场小雪过后,云贵高原天气寒冷,车站出租车少,有的嫌茨营路远难行,不愿送他。一位中年师傅听说他从南京来支教,才把他送到了茨营镇上。时任校办主任王书帮接到电话,急忙从家里往镇上赶,见到风尘仆仆的孙老师,感动地说:“你要提前通知我们啊,我们会到火车站接站的!”当一同把书籍搬运到学校教学楼上后,年过花甲的孙宁生已经累得抬不起手臂。
春节后,孙宁生正式到茨营支教,他远在南京的一个学生在新浪网发了条“捐些好书点亮孩子们的天空吧”的微博,透露了老师退休后放弃大城市舒适生活,自愿到云南贫困山区租房接地支教的善行义举,倡议大家一同来支持自己的老师。微博发出后的第三天,孙宁生的学生、原央视著名主持人黄健翔进行了转发。网络和爱心的力量是巨大的,从南京及全国各地捐赠来的各种书籍源源不断汇集曲靖。想起当时的情景,现任茨营中学校长王书帮略显兴奋:“那时,每个星期至少要到曲靖城春蕾路拉一次书,目前,捐来的书光邮寄费总计不下20万元。”七年来,孙宁生在取书的路上,不知往返了多少次。
大量书籍运来了,孙宁生取出仅有的3.8万元住房公积金,与多家建筑商联系,最终选定一家昆明的小公司,签下施工合同。孙宁生说,当时3.8万元只能拿出2.8万元来建板房,留出的1万元还得买书架和维修捐来的60台旧电脑。钱少,人家不干,他为此谈了很多家公司,最终选的这家公司老板听说孙宁生拿出住房公积金来建“希望图书室”,这个曾参加过四川汶川地震灾区板房搭建工作的人,感动之余,表示只要付给材料款及工人工资就行。板房建起来了,他购来书架,把图书分类整理上架。2011年3月,“希望图书室”对全校师生开放,微机房也同时投入使用。图书室现藏书达2万多册,拥有杂志8千余本。七年来,他还把适合小学生阅读的书籍,分拣后送到茨营示范小学。
“读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良师益友,我要蓄一生之势飞出贫穷的大山。”这是0908班的吴来芬同学初三时一篇读书心得里的话。读到这句话,孙宁生仿佛有了收获:“吴来芬想飞了!”孩子们经常来借阅图书,孙宁生要求读完一本书后能写下心得体会。为了鼓励大家读书,他给所有写读书心得的同学发奖,奖品是一本练习本。孙宁生曾对自己的学生说:“我希望孩子们读更多的书,有自己的思想,给家庭、家乡、社会带来希望。”为保证图书室正常运转,他组织了一些学生志愿者管理员,每天课后来帮助开展借阅工作。经他奔走,2015年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学校与麒麟区图书馆、茨营镇文化站还联合开展了一次颇具规模的读书活动。后来,学校图书室实现了与区图书馆联网,同学们的阅读信息可以从后台统计,作为支持,区图书馆每学期选来1000册图书供阅读。孙宁生每月从学生中选出100名“诚信读者”,作为奖励,可以借阅区图书馆的流动图书。
王书帮校长介绍,“希望图书室”让全校学生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时间一长,他们的学习态度、理解能力明显提升,整体成绩也逐步好起来。
多方联系爱心人士,330余名贫困生获资助和帮扶
由于地理、社会经济等方方面面的原因,茨营镇的贫困面较大,在中学,需要帮扶和关心的困难学生要占20%。孙宁生接地支教是不领取一分钱报酬的,仅靠自己的退休金,要帮助他们实在杯水车薪。为了能帮上更多的困难学生,他努力搭建了一个由南京师大附中教育集团、民盟南京市委、南京一中老三届校友会等为骨干的后援平台,人员散布海内外,从经济上资助、从心理上关心贫困学生。他的学生们成立了“玫瑰留香”基金会,与老师一道帮助茨营的贫困生。
孙宁生有自己的一套工作方法。每当学生午餐、晚餐时,他在旁边悄悄观察,谁只打了一份白饭,他会上前帮学生递上菜票,默默记下学生的班级、姓名;与来借书的学生谈心,发现家庭困难的同学,顺手记下;经常与学校班主任、教师交流,尽量掌握困难学生实情。事后与这些学生及家长约好,周末随学生一道回家,开展家访,记录贫困信息、拍摄影像资料,核实后的情况逐一登记,发现家庭特别困难的、学习又特别优秀的学生,或自己慷慨解囊相助,或向身后的支援平台传递出去,呼吁社会各界献爱心。
茨营村组分散,许多不通公路,孙宁生大多时候靠脚步去丈量。最远的村庄要数哈玛寨,一个单边20公里,要走4个多小时。孙宁生家访,最多的一家走了50次。校长王书帮说,有些村子狗养得多,就是本地人也不敢随便进村,孙老师却经常一个人去。
现就读某大学的王雪瑞,2012年上学期时找到学校老师,想请假回家养蚕、栽稻,外出打工挣钱给母亲治病。一打听,原来她母亲出车祸无钱就医。了解隐情的孙宁生一边劝说王雪瑞不要停学,一边通过网络在南京师大附中发起募捐,帮她渡过难关。2016年,茨营示范小学一名学习成绩很好的学生不幸患上白血病,需要大笔治疗费,孙宁生远在南京的学生以范亮为首,发起团体支持。
2017年10月21日下午,孙宁生来到曲靖靖江商城看望一名刚毕业的孤儿。茨营中学在读和毕业的孤儿学生有7人,在孙宁生的奔走下,都有了各自的帮扶人。为了便于联系和了解他们的学习、工作情况,孙宁生为他们配发了手机,电话欠费不通了,孙宁生就立刻为他们打上话费。有一位姓李的同学发展得较好,心理阳光的她通过自己的努力,目前是昆明一家大酒店的总管,现在她也会经常组织一些公益活动。孙宁生为此深感欣慰。
七年里,孙宁生踏遍了茨营镇10个行政村的山山水水,走访了400多户贫困生家庭,给予了每一个孤儿关怀照顾。他联系国内外爱心人士,给了330多名贫困生经济、心理上的长期支持。他通过各种途径联系爱心人士一对一资助困难学生,金额达40余万元,使他们没有因经济原因而辍学,他们中有24人已经考入第三军医大、华东师大、西南政法大学等大专院校,20多人考取职业高中。在他的感召下,有100名人士先后来茨营短期支教。
七年里,在支教和帮扶贫困学生上,孙宁生个人捐资6万多元;每周2个课时,坚持为茨营示范小学少年宫上《科学探究》课长达4年;今年6月,在麒麟区图书馆无偿帮助下,义务开办了为期50天的“麒麟区留守儿童2017年暑假驿站”。此外,2013年,上海的一家爱心单位向茨营中学“借用”孙老师援助贵州教育,孙老师帮当地的威宁县河过村创办了一所“田字格希望小学”。
爱心感召爱心。2015年,孙宁生的一名姓朱的学生到茨营支教数月,要离开时,主动出资20余万元,为集镇至中学一公里多的道路栽上了20盏太阳能路灯。因为孙宁生老师的缘故,像这样的捐资助学善行不胜枚举。
一场“蓄谋”了三十余年的接地支教
为什么会到千里之外的曲靖支教?为什么要来茨营支教?很多人想问,很多人也问过。
萌芽起始于孙宁生年轻时的插队经历。他到现在都不能忘怀的是1969年5月,到苏北宝应插队的第二年,没东西吃,是乡亲们不声不响地给他送来一块饼子或是半碗咸菜;1972年11月,是乡亲们把患疟疾的他从工地连夜送到诊所,并一直陪伴着。“当年帮助过我的那些人,如果他们的孩子遇到想上学而无法上学的情况,我能无动于衷吗?”孙宁生自问。还有一件事对他触动也很大。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他到宁夏参加一个会议,返回机场时,一个小姑娘紧跟着他,眼睛盯着他手里的矿泉水瓶。小姑娘告诉他,她要收集瓶子换学费。此事坚定了孙宁生到贫困地区支教的念头。从1998年开始,他去了好几次宝应,但当年插队的地方经济都有很大发展,没有读不起初中的人。但全国其他地方呢?肯定有需要帮助的人。之后,他作为南京师大附中的知名教师,参加过几次南京市组织的短期支教活动,但到过的那些地方条件都比较好。一生钦佩贫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孙宁生,是一个把教育当事业来做的人。60岁的脚步越来越近,打定主意退休后支教的他,开始寻找目的地,几乎跑遍了半个中国。2007年春天,他在网上看到一份志愿者公布的名单,说全国有1100所最需要帮助的希望学校,属于曲靖茨营的就有两所。说来也巧,一次到云南旅游,导游就是位曲靖人,曾当过一所希望小学的代课教师,工资太低才改行出来当导游。又是曲靖,孙宁生当时心里一动。“呵呵,可以说我在退休前就打定主意到曲靖支教,这是我‘蓄谋’已久的!曲靖历史上曾叫过南宁,我名字宁生,出生、成长、工作在宁,支教到曲靖,可谓有缘人。”孙宁生笑着说。
刚到茨营支教那会儿,因为学生借阅时间多在中午和下午放学后,孙宁生经常不能按时就餐,一番忙碌后,只能清水、蕃茄、鸡蛋煮面条充饥,短短几个月下来,患上胃病,一下瘦了20斤。老伴王冬英从南京赶来照顾他,在曲靖租下一套不足50平方米的房子。可天不遂人愿,2014年,老伴查出乳腺癌,经过两次大手术和多次化疗,不得不选择在南京家中休养。为了照顾妻子,孙宁生只好曲靖南京两头跑。妻子见他辛苦,想过叫他回南京,但又见他支教的事做得顺心快乐,便压下了念头。王冬英逐渐好起来后,决定安家曲靖,全力支持丈夫的支教工作。2015年,孙宁生与妻子在曲靖购买了一套小户型住房,正式在曲靖定居下来。
王书帮校长说,我们每天见到孙老师就觉得踏实,他就是茨营中学的一块精神高地。
曲靖日报记者 徐鸿昌

ZERO_SAMA123 发表于 2017-11-10 10:50:17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正的为人师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