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大选选举结果公布之后,德国总理默克尔选择第一时间开始承担欧盟“领导者”的角色。
据《金融时报》9月29日报道,默克尔在当日的公开演讲中表示,自己非常支持法国总统马克龙几天前发表的关于欧盟改革的一系列政策方案,称德法之间就此已经达成了高度统一,未来将共同推进欧盟的改动。
而就在默克尔表态的前一天,德国与法国各自的标志性企业巨头西门子(Siemens)与阿尔斯通(Alstom)选择了合并,成立西门子阿尔斯通(Siemens Alstom)公司。《纽约时报》在28日的报道中分析称,德法之间的合作是为了应对来自中国的竞争,未来西门子阿尔斯通的最大竞争对手正是来自中国的中车集团。
法德合作是为了应对中国?这一判断并没有确切的证据来证明。但作为欧盟内经济体量最大的成员国,德国在大选之后的对华政策与中德双边关系发展受到了各方的关注。
中国市场“自主开放”过程不应受外国干扰
2017年是中德建交45周年。默克尔在12年的任期内已10次访华,创下西方国家领导人访华次数之最。即便如此,中德之间仍有不和谐的声音,德国副总理兼外交部长加布里尔8月30日在巴黎的一番言论成为最明显的代表,他声称中国应遵循“一个欧洲”、不要分裂欧洲。对此,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在8月31日的例行记者会上回应称,中方对加布里尔的有关言论“感到震惊”,中国一贯坚定支持欧洲一体化进程。
9月21日,德国驻华大使柯慕贤在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采访时也回应了这一段言论,柯慕贤表示,“中德与中欧关系出现的这些波折并非‘大的分歧’。目前中国与德国、欧盟均需进一步加强沟通和交流,从而澄清误解,避免释放出错误的信号”。
正如柯慕贤所说,大选后的中德关系发展并不明朗。9月28日,在同济大学德国研究中心主办的“德国大选后的中德关系”国际研讨会上,与会的中德两国专家也就此展开了面对面的讨论,其中也不乏一些争议性的话。
会议之间,澎湃新闻记者留意到德方专家不止一次提到所谓的中国市场“对等开放”问题,这一直以来都是德国各界极力推进的。对此,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研究所所长崔洪建回应称,“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开放程度不可能短期内与发达国家匹及。中国市场的‘自主开放’过程不应受到外国的干扰。”
事实上,中德之间双边投资与贸易额正经历高速发展,据德方统计部门数据显示,2016年的中德双边贸易总额已达1700亿美元;中国首次超越美国、法国,成为德国最大贸易伙伴。德国则已连续42年保持中国在欧洲最大贸易伙伴地位。与此同时,近年来中国投资德国受阻的消息也一直不绝于耳。
“德国不是恐惧,而是对中国不了解”
几天前,总部设在德国的欧洲大型数字地图提供商Here于9月26日宣布,停止接受腾讯控股等3家企业的出资收购案。该企业于2015年12月被奥迪、奔驰、宝马三家德国汽车厂商收购。8月25日,Politico政治新闻网站披露德国与法国、意大利一起致信欧盟要求提高对来自欧盟以外国家的投资并购加大审查,信中特别提到,“某些国家不给予欧洲企业与其企业在欧洲享有的同等开放条件,这些国家提出的交易应当可以加以阻止”。
在此之前,德国也曾于7月中旬通过了对外经济法的修正案,对欧盟以外包括中国在内的外国投资者们在德国进行的收购制定了新的审查规则。2016年,中国企业收购德国企业爱思强、库卡机器人受阻的消息也一度引发关注。
中国外交部当时回应称,中国同包括德国在内的其他国家开展经贸合作的本质是互利共赢,希望德方、欧方在出台有关措施时应注意避免受保护主义思潮的干扰,避免向外界释放混乱、消极的信号。
德国波恩大学东方学与亚洲学研究所克里斯托弗·安特魏勒(Christoph Antweiler)教授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表示,“德国之所以这么做,不是源于恐惧,而是对中国的不了解,对于中国的法律框架不了解,不知道中国做这个事情背后想要什么。”
“德国的民众,对于经济与安全有着非常敏感的讨论,因特网、手机网上支付,这些在中国普及的东西,德国人担心他们的私人信息安全是不是能够得到保证。这是普通民众非常关心的东西,所以也会体现在政治层面。”安特魏勒教授指出,“这种互相理解方面存在的差异,逾越起来需要时间也需要耐心,相比于通过文本媒体的间接交流,面对面的沟通更有利于解决中德之间的问题。”
崔洪建表示,“对于德国乃至欧盟方面这种普遍的担忧,我们未来可以根据成功的例子慢慢改善,中方一直希望能够将现存的问题摆到谈判桌上沟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