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河北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实施细则进一步推进政务公开工作,要求强化责任追究,对重要信息不发布、重大政策不解读、热点回应不及时、信息发布不准确、政府网站内容更新不及时等,要严肃批评、公开通报;对弄虚作假、隐瞒实情、欺骗公众,造成严重社会影响的,要依纪依法追究有关单位和人员责任。
“百姓上了网,民意也就上了网。”如今,千头万绪的社情民意通过信息高速公路,实现了零时差、零距离快速传播,传播范围越来越广。对于旨在回应社情民意的政务公开等工作,可谓是机遇与挑战并存。
在传播学领域,曾有学者提出,“舆情是社会的皮肤,是社会时势的晴雨表。”而政府的政务公开工作,就是要直面社会热点、回应舆情关注,呵护好每一寸“皮肤”,实现民有所呼、必有所应。
近年来,舆情热点不断涌现。任何一起舆情事件,一旦应对失当、反应迟缓、处置机制失灵,甚至出现“舆论倒逼真相”的不良后果,都将伤及地方政府的公信力,让政务公开工作受到百姓的质疑。在这方面,曾经出现过不少反面案例。个别地区的领导干部患有“触网”恐惧症,工作方式陈旧、传播理念落后。面对突发舆情事件,第一时间想着“捂盖子”,回应“姗姗来迟”、姿态“高高在上”,导致谣言四起、民众怨声载道,影响十分恶劣。
“谣言跑赢真相”,是谁都不愿意见到的。想要避免类似的舆情之困,就要将政务公开的功夫下在平时,努力做到重要信息不漏报、重大政策不误读,第一时间回应社会热点事件,积极发出权威声音,及时消除民众疑虑,安抚民众情绪,维护社会稳定。这不仅展现出政府部门的态度与能力,更体现出一份责任和担当,是对群众知情权的尊重与保护。当然,进一步推进政务公开工作,各地区各部门不仅要有积极主动的态度,更要有善于发声的水平,与时俱进,随着传播方式的改变而调整公开形式,走好群众路线。
责任靠作为与担当去落实,也离不开问责的敦促和倒逼。政务公开工作要想切实落地,离不开强有力的问责。河北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实施细则,明确了责任追究的具体情形,给那些不敢担当、不愿担当、不会担当者敲响了警钟、切断了退路,倒逼有关责任人扛起责任、履职担当。
(原题为《对捂盖子者必须严厉问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