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五代机的研发制造上,美国遥遥领先,中俄则紧随其后,甚至一些小国也提出了自己五代机的构想。但是,令许多人感到费解甚至遗憾的是,作为科技实力雄厚、曾经诞生无数经典机型的欧洲,却在五代机的研发上长期“沉默”,以至于时常有人感叹欧洲航空工业的没落。
不过,随着对特朗普政府“追债”和“弃欧”言论的担心日渐增多,“坐不住”的欧洲也终于提出了自己的五代机方案。据《欧洲观察者》杂志6月12日报道,随着欧洲推出新的防务一体化项目,总部设在法国的欧洲飞机制造集团空中客车公司正准备研制一种新型战斗机。空客公司军事项目负责人费尔南多·阿隆索日前在接受德国《商报》的采访时表示,德国和西班牙已经就此合同完成了签约,他希望法国也加入该计划。
那么,欧洲各国能否合力改变世界五代机格局的蓝图?假若成功,其能否在竞争残酷的世界军贸市场中分得一杯羹呢?
此“众筹”非彼“众筹”
从目前所披露的消息来看,即将作为“欧洲五代机”的FCAS计划是在空客防务公司的框架内进行合作。众所周知,空客公司是欧洲大联合的产品,几乎每个西欧国家都持有一部分股份。这是否意味着,诸如F-35的“众筹造机”模式又要重现了吗?
笔者认为,欧洲的“众筹造机”固然有可能实现,但这会与美国和俄罗斯(俄罗斯和印度在T-50项目上的联合也可算一种“众筹”)的类似模式有所区别。美国和俄罗斯均具备独立研发制造五代机的能力,“众筹造机”、许诺技术转让实际上只是美俄想让盟友承担更多经济压力的一种手段。欧洲在几乎所有的军机子系统上都有着世界一流的公司,例如在发动机方面有罗尔斯·罗伊斯公司、在航电方面有泰利斯公司等,但囿于多重因素,目前的欧洲已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具备完整的军机生产链。因此,欧洲的“众筹”将更为平等——在空客的框架下,作为世界一流的军机研发机构,英国BAE公司、法国达索公司,甚至有可能加入的瑞典萨博公司都将承担一部分的设计工作。
空客公司的客机享誉全球。
就技术难度而言,“欧洲五代机”的研发显然也需要欧洲国家的联合。四代机到五代机具有巨大的技术跨度,机身、材料、飞控、航电、发动机方面的要求都至少提升了一个档次,气动布局更是需要从一开始就考虑到隐身性能。以欧洲航空实力最强的法国为例,在此之前它还能拿出综合性能不错的四代机“阵风”,如今却难以独立研制五代机了——这种跨度对于在冷战后军事技术发展相对放缓的欧洲国家来说是难以迅速克服的,它们唯有联合。
A400M是近年来欧洲联合的一大产物。
实际上,欧洲在合作研发上也已经具备了丰富的经验。除了已经驾轻就熟的民航工业外,在空客公司的框架下,西欧各国也联合研发了十分适合欧洲需求的A400M军用运输机,并已经陆续进入各国空军服役,甚至还以改型参加了美军项目的竞标。在战斗机领域上,由英国、德国、西班牙联合研发的“台风”也是这三个国家的空军主力,并已经获得了不少外贸订单。但是,除了单项技术要求的提高,五代机的技术集成难度也水涨船高。因此,纵然欧洲在各个子系统上都拥有着不低的水准,可在没有绝对的技术主导者的前提下,FCAS计划的成功仍然取决于欧洲国家能否在核心技术上进行更深层次的合作。
性能主打“中型多用途”
根据空客防务公司的评估报告和构想,由于欧洲在未来并没有主动进攻其他国家的需要,并且欧洲的军机技术积累仍然以“台风”、“阵风”这样的双发中型级别为主,再考虑到俄罗斯T-50战斗机的潜在威胁,因此欧洲的五代机仍以国土防空为重。
但是,考虑到一些国家的“狂风”战斗机即将退役,因而有必要开发其多用途功能,以便使其在服役后能与现役的“台风”、“阵风”等构成高低搭配的关系。不难想象,这将是一款中型多用途的隐身战斗机,并且主要以俄罗斯T-50战斗机作为假想敌。从想象图中的气动布局来看,它与我国沈阳飞机设计所的“鹘鹰”战机很相似,同为常规布局。
FCAS想象图。
但是,要做到在具有强大的国土防空能力,可与机动性强悍的T-50匹敌的同时,又能取代“狂风”的对地攻击和截击任务,事实上是不太可能的。武器装备研发史的绝大多数案例表明,追求“样样精通”的结果极有可能是“样样稀松”。
首先,在已有的五款五代机中,F-35、T-50和FC-31都宣称具备了多用途能力,其中F-35和FC-31都是与FCAS相近的中型五代机。由于中美在各自的空军体系中都已经有了更为强大的重型F-22、歼-20作为主力机型,因此对于这两款中型战斗机的制空性能实际上要求不高,设计所才有条件在中型战斗机的机体上强化多用途性能;俄罗斯的T-50虽然同样具有多用途性能且空战机动性、巡航速度非常出色,并且本身机身较大,相对而言具备大量冗余空间,但它在隐身性能上做出了不少妥协,在未来战争中面对其它隐身战机是否具备优势尚存疑问。以欧洲的政治分化与技术水准而言,如果强行追求出色的多用途性能,以中型战机的“小身板”来说是很难做到的。
此外,由于五代机是在空客公司的框架下合作,法国的参与是不可或缺的。考虑到法国拥有一艘“戴高乐”号核动力航母,如果法国提出将舰载机的更新换代也纳入FCAS的体系中,就更会对飞机的总体设计产生掣肘,进一步增加了FCAS计划的难度——F-35就是前车之鉴。
空客防务公司已经对FCAS有了初步的构想。
实际上,即使欧洲迅速开始了FCAS的研发、制造、部署,欧洲国家的空军也将长期处于以“阵风”、“台风”为主的四代半战机和FCAS共存的阶段。近期法国达索公司就公布了“阵风”F4批次的升级计划,其大改内容包括升级发动机,并加强挂载和兼容能力。这说明欧洲的军火商们并未放弃仍有一定空间的四代机改进市场。
从技术角度而言,由于五代机必须在气动设计中多考虑隐身性能,四代半战机提升多用途能力所付出的代价要比在五代机中集成多用途能力小得多。此外,美军演习的结果也表明,隐身战机应当首先满足夺取制空权的需要。如果未来发生战争,FCAS负责制空、四代半负责对地打击的体系也许是更为务实的选择。至于更远的未来,诸如法国达索公司目前正在研发的“神经元”无人验证机的发展型号将会是多用途需求的答案。
新“欧洲战斗机”市场前景不妙
现代战斗机的研发投入动辄数十亿美元,研发国家无不希望通过出口更多飞机来降低单机成本。除了中美俄业已推出的、可供出口的五代机外,新“欧洲战斗机”的出现也给了许多不具备五代机研发和生产能力的国家一个额外的选择。“欧洲战斗机”的吸引力究竟有多大呢?笔者认为,其市场前景将主要取决于战机的价格和研发的进度。
“台风”战斗机斩获了不少外国订单。
欧洲的战斗机一向以昂贵的价格著称。我们不妨来看一下目前欧洲主流战斗机的价格,以目前的“台风”和“阵风”战斗机为例,它们各自创造了一些巨额订单:沙特曾经以200亿英镑的价格购进了72架“台风”,印度去年也宣布以90亿美元的价格购买36架“阵风”——每一架“阵风”、“台风”的价格甚至可以购进两架F-35!基于此,FCAS的出口价格一定不会低于目前的“双风”。
相比之下,届时将进入脉动生产高峰的F-35价格可能会降到9000万美元左右,而同等量级的“鹘鹰”战斗机单价也不会超过一亿美元,从性价比上都远超FCAS。况且,欧洲国家的国防需求原本就不强,这就容易导致产量较低,单价较高,进而造成恶性循环,进一步增加其出口难度。
出口沙特的“台风”战斗机。
从进度而言,FCAS的项目也大大落后于其竞争对手。五代机的研发周期一般在15-20年。即使欧洲具备后发优势,可以借鉴其他国家已经取得的经验,且在子系统上做了充足准备,它也很难在10年内进入服役状态,出口更是遥遥无期。等到FCAS真的可以出口的那一天,全球主要国家也至少都已启动隐身空战体系的建设,所剩的市场空间实际上已较小——除去中美俄等主要出口对手不谈,印度可能已经装备了与俄罗斯联合研发的T-50战机,而日本、韩国、乃至土耳其的五代机(如果研发成功的话)也可能进入国际市场。更为重要的是,世界航空先进国家的六代机到时可能也已现身,FCAS也许将面临“服役即落后”的窘境。
道阻且长
冷战结束后,没了苏联巨大的军事压力,欧洲似乎进入了“刀枪入库,马放南山”的阶段。欧洲国家在军事科技上减少投入,国防上则越发依赖美国,即使有类似法国这样意图自主的国家,也终因欧洲发展的总体放缓而感到力不从心。此外,美国之所以不断推出相对于欧洲本土研发性价比较高的合作项目,目的之一也是为了阉割欧洲国家的军工研发能力。例如众多欧洲国家参与的F-35B项目,就让欧洲在垂直起降战机领域的技术优势丢失殆尽。因此,到了五代机时代,欧洲大陆上已无任何一个国家有能力单独研发制造一款先进战机。
随着近期美俄矛盾的激化,以及特朗普政府得寸进尺的要求,欧洲似乎终于意识到了国防自主的紧迫性——如不完成国防的自主,在安全问题上就只能对美国言听计从。FCAS项目的正式提出以及德国、法国、西班牙等国的响应体现了欧洲自主意识的觉醒。考虑到FCAS项目是在合作良好的空客框架内进行的,如果最终能够成功,那么对于欧洲自主的军用航空工业来说确实是一个利好,并且这种合作模式也会对其他领域的军工项目产生积极的影响。
不过,从时间节点以及性价比等方面综合考虑,FCAS并不是一个充满希望的项目,更多的像是一种对隐身战机研发能力的补偿。由于中美俄已经基本完成了五代机的开发,目前正在进行收尾工作,并已进入六代机的概念和技术探索,欧洲已落后整整一代了。
航空工业是一个需要延续性的行业,如果欧洲没有五代机的研制计划,技术水平会产生断层,研发团队也会流失,且人才补充和技术提升会面临更大的困难。可以说,航空工业的进步需要有不断的项目来推进。因此,就算是从维持自主设计能力的角度来看,即使FCAS亏本也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