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靖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移动社区

查看: 1421|回复: 0

玉树人历经心碎之后在废墟上开始新的生活

[复制链接]
SunJu_FaceMall
UID1

经验:
33657 点

金币:
12152 枚

主题:
14463

我的勋章

元老勋章管理团队公民勋章记者勋章顶帖狂人新人明星

薄荷 发表于 2010-4-21 10:07: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曲靖朋友,赢取金币兑换话费、礼品!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U1566P1T1D20118425F21DT20100421060739.jpg


4月20日,玉树结古镇一间姑且帐篷医院,两位藏族妇女正在打点滴。
  
U1566P1T1D20118425F23DT20100421060739.jpg


4月20日,玉树结古镇,挖掘机正在一处寺庙前清算地震废墟。
  
U1566P1T1D20118425F1394DT20100421060739.jpg


4月20日,加入抗震救灾的子弟兵排队经过玉树结古镇陌头。
  
U1566P1T1D20118425F1395DT20100421060739.jpg


4月20日,玉树结古镇陌头,一家人背着唯一的生活用品去往受灾大众安置点。


  玉树县城全部儿被毁掉了。
  在大街上,在帐篷里,在倒掉的大门边上,人们频频议论着这样的事:谁家的3个孩子死去了两个,谁家的4层楼房塌成了一层,谁昨天早晨又睡在了路上。很多人不晓得他们的亲人在那里,整条街上都议论的一个好消息是,一个被埋了几十个小时的孕妇被挖了出来,还生下个孩子。

  电线杆上,贴着让渡房产的招贴广告:“位置绝佳,带地下室,37万。”下面的广告则在出售吉普车:“价格面议。”商铺里刚进了一批新货,老板美滋滋地把货单贴在门口。谁知没过量久,代表着贸易繁华的曩昔生活一会儿就中断了。

  看一看玉树陌头的人们,你会五味杂陈。伤感无处不在:小门生的校服和红围巾上沾着灰,似乎是刚从倾圮的校舍里抛出来的一样;9岁的孩子抱着烂了一半的梨子不愿放手;革及着拖鞋的外地女人失神地站在消失了的货栈眼前。但也有些时辰,能遇上刚领了一把挂面的女孩笑呵呵地暴露红色牙齿,或是孩子在不修边幅的母亲怀里安睡。一个孤独的老太婆牵着一条狗,面色安静地坐在倒掉的院墙边上,让人不由想起“故里”和“等待”这些辞汇。

  初来乍到的人,面临一片混乱难免心胸不安,他们渴望从这个县城的残骸中拼集出它曩昔的样子,却总是碰鼻:玉树有哪些工具被埋掉了,又有哪些工具顽强地从废墟中站了起来?这是一个难以简单说清的题目。

  玉树的有些工具简直被埋掉了:比如住在扎西大通西路66号的次成文青和女儿更松代忠,以及他们最少两千名乡邻的生命和胡想。他们被亲人或被救济者挖出来,停放在荡然无存的故居边上。

  次成文青修补了泰半辈子的《大藏经》也被从瓦砾底下急救了出来。他所属的东仓家属世代收藏的这部《大藏经》,有着动听的历史和出色的名誉。它已经给这个家属和它地点的村镇带来数不清的抚慰和激励。次成文青和更松代忠耗尽血汗把散落的经书用陈腐的木板编集起来。

  现在,这件刚被挖出来的释教典籍蒙了一层灰。但当次成文青的四女儿伊西措毛用手悄悄一摸,那些浅金色的经文在手电筒的照耀下瞬间闪灼了起来。

  简直,总有一些工具是地震埋不掉的。

  人们的心像破裂的衡宇一样碎了

  4月19日薄暮,一场预感中的雪下降在玉树的市镇和村落,人们的心像破裂的衡宇一样碎了。故里是没有了,在某些角落,废墟里偶然会传出衡宇下沉时发出的稍微的碎裂声。汽车被掉下来的房檐砸毁,没有倒下的屋子里一片黝黑,家具袒露着,里面散乱着曩昔的生活碎片,比如成婚证、布做的花朵大概价格不菲的衣服。

  愿意在风雪中停止一次长久巡查的人处处都能看到这样的气象:骑着缺了车灯的摩托车的藏族汉子一脸倦容,他怕家人悬念而备感焦虑,但还是会对外来的人挤出一丝浅笑;5个年轻人――他们有的还只是高中生――正忙着把自家的废墟拨开,搬出椅子、饭锅大概其他能够还完整的工具。很难晓得家里的大人在那里,问起来,他们转过甚去,一脸茫然的神气。

  一位当地差人正在执勤,他把口罩拉下来,站姿已经不够挺拔。他一边在红绿灯损坏的陌头批示车辆,一边用不太标准的汉语埋怨着这场活该的地震。5天来,他天天城市看到死掉的人从废墟里被扒出来,然后抬到他不晓得的地方去。

  但更多的无法藏在不计其数顶帐篷里。在那边,这场大地震带来的紊乱还没有完全散去。炉灶上的水壶被烧得咕嘟咕嘟响,但除了水,鲜有可以用来煮食的工具。很多人眼神木讷地皮腿坐在油毡、毛毯大概袒露的草地上,风从里面吹进来,钻进人们薄弱的衣服里。

  最少有10万人被迫住进这些姑且的居处。但他们的日子并不是最苦的,由于帐篷并不够用,有的人只好临时窝在木板、布料和防水油布搭成的狭窄空间里。

  帐篷里还住着为了救人而精疲力尽的兵士、工人和自愿者,他们从全国各个省份来到这里,忍受着海拔4000多米高原上的缺氧和严寒,把老人、孩子和伤残者送上汽车、抬上担架,偶然,一不谨慎就会留下伤痕。他们很多人天天最少要工作15个小时,现在刚刚一身疲惫地回到营地,盘算着明天的使命。

  天气预告说,雪季就要来了。4月的雪曾被当做这个高原小城很有特点的景观,但现在它将是可怕的。那些光着脚、穿着薄弱衣衫逃出来的人已经很难再承受住如此严寒的熬煎。一张照片已经在网上让很多网友眼眶湿润:几个孩子瑟缩在被子里,眼睛里尽是惊骇。

  雨雪会让那些救济物资堵在路上――究竟上,已经有很多输送救灾品的车辆被困住了。玉树正焦虑地期待着这些帐篷、棉被、食品和药品来拯救。玉树太需要它需要它们了。

  这一切,聚集成庞大的忧愁,困扰着陌头和帐篷里的人们,困扰着救济者和被救济者。他们坐在帐篷里望着天气忧愁,天气转好的时辰,希望就变大了;可天气一差,希望就似乎又被埋进了废墟。有人在陌头用吞吞吐吐的汉语表达着忧愁,其中一个说:“谁晓得怎样办呢?”

  这里已经是唐代故道

  青海师范大学3年级门生伊西措毛是在15日清晨两点赶回玉树的,但夜色并不能完全向她袒护地震酿成的创伤。她途经结古镇口塌掉的玛尼堆,这是全天下最大的一个,曾让玉树人引以为傲;她途经成功路和民主路交界的三叉路口,本来最富贵的贸易中心已经被夷为高山;最初,她来到自己的家门口,这里保存着她从4岁起头的一切胡想。

  她从没想过地震会击毁玉树。在她和很多玉树人看来,地震实在不应发生在像玉树这样一座小城。这里已经是唐代故道,每座寺庙和佛塔都有着数不清的故事。离县城不远处是文成公主庙,听说这里曾是文成公主进藏之前逗留过的驿站。地震把佛塔震碎了,一个正在举行佛会的转经台陷到空中以下,面带浅笑的佛像身首分隔,虽然它仍然在浅笑。地震不应发生在玉树 这样一座城市。这里是青海省数得着的贸易城市,有人靠虫草发了财,又引得各地的人来这里做买卖,使这里成为淘金的宝地。四川人来了,河南人来了,湖南人来了,江苏人也来了。还有一伙人来自兰州,他们几近包揽了一切的影碟出租店。一个姓柳的女人买卖不错,她店里的武侠片、侦察片和韩国电视剧都很受接待。可是,在她打印出来的保举表上,排第一位的竟是一家本国电视台拍摄的记载片,片名叫《震动天下的大灾难》。

  地震不应发生在玉树这样一座小城。这里的人们天天落拓地散步、拉家常。乘坐飞机或汽车来到这里的人,总能看到面庞恬静的老人坐在太阳下转动经轮,或是听到当地人兴高采烈地议论这里每年一度的赛马大会。

  就连15岁的益西塔次也积累了一肚子关于赛马大会的热烈回忆。每年秋天的某一个星期里,老人们跑到一个叫赛马场的地方又唱又跳,年轻人则骑着牦牛角逐速度。孩子们也不闲着,他们挤在人堆里围观喝采,大概自各儿在角落里构造自己的舞会。

  赛马场现在是玉树最大的哀鸿安置点。这里被踩起了厚厚的积土,风一吹,连人带帐篷一路裹住。高三女生仁增求措一家就住在这里。她从讲授楼里逃了出来,手臂上划出了又长又深的伤口,但幸亏她还在世,“这就充足了”。

  她和其他哀鸿们讲了上百个故事,每一个故事都是他们亲历亲闻。比如,已经倒掉的黉舍三楼有一间会议室,里面的花纹“可标致了”;三江源商场里的衣服很好,但实在太贵;康巴歌舞大天下是这里唯一的一座大歌厅,天天早晨开业到两点才停,很远处都能听到歌声。

  地震事后,就连平常生活中最普通的细节也变得珍贵起来。一个男孩儿在金黄色阳光照耀的街道上骑自行车,这成了很多人眼里玉树最美好的曩昔。

  索南卓尕今年27岁,她在餐厅打了10年工,加上父亲和哥哥为人砌墙赚来的钱,终究在3年前盖起属于自己的大屋子,并过了3年风光的好日子。不外,扎西陵巷98号的这个大师庭,现在只剩一扇变形的红色铁门,以及一堆酿成废物的实木家具、电视和破褴褛烂的粉红色窗帘。

  还有人记起了民主路口的一座6层楼房。这座年月久远的灰色修建有资历被好好怀念一番,由于它实在太富贵了,有几十家店肆,人们在这里吃饭、剃头、买零食。刘长于穿着捡来的衣服站在它的废墟前,他的诊地点4月13日才拿到营业执照,一天赚了1000多元。他的隔邻是重庆人开的“好又来川菜馆”,物美价廉,一大份牛肉锅仔才卖15元。3楼有个小KTV,买卖好得很。4楼到6楼则是民族旅店的地皮,对那些没钱住玉树宾馆的人来说,这里是最好的落脚处。

  刘长于指指画画,他人轻易就大白了他已经有过什么,又落空了什么。对他来说那些全数的希望,对玉树也许眇乎小哉。由于玉树损失得更多,除了希望,它几近什么都不剩了。

  微小的希望也不是无关紧急的

  在明天的玉树,再没有什么比别离更常见也更让人辛酸的工作了。间隔地震已经曩昔了6天,哭哭啼啼的日子正在渐渐曩昔,但在随意一片废墟里,都深藏着一堆被眼泪浸泡过的故事。

  一户8口之家只剩下一小我,这已经充足悲凉了,但提起阿谁抱着孩子死去的母亲,人们眼睛里似乎又多了一层雾。

  玉树县第一完小五年级女孩亚玛求措有美丽的笑脸,今朝没法确证她的笑脸能否还那末光辉,但她必定找不到她的门生证和钥匙了,它们不知被谁捡到,又拴在一路,孤零零地挂在成功路上一小我来人往的桥栏杆上。途经的人偶然翻看一下,心里发生不祥的预兆,但谁也不愿把它说出来。

  冰冷的灭亡数字还在一天天增加。对那些亲眼看着父亲、妻子、女儿和孙子的尸体被从废墟里挖出来的人来说,没有什么说话能描述他们的哀痛。张小英的姑姑被楼板压碎了,她倒在地上一言不发。一个高中生落空了5个最好的朋友,他们不能再一路踢球了。落空了儿子的母亲对着摄影的记者咆哮,她的女儿是在离她不远的地方死的,她几近是扑上去,尖叫着赶记者走。至于那些落空了怙恃的孩子,则被集合在住满孤儿的帐篷里,他们还小,不爱措辞,甚至盯着他们的眼睛,也很难晓得他们在想什么。

  唯一能肯定的是,伤痕已经刻下,临时还没有什么可以抚平。

  对灭亡,玉树人有自己的了解和依靠。这依靠部分可以从天葬台上盘旋的秃鹫身上看出来。伊西措毛对峙要把父亲和姐姐送到很远的天葬台,她的母亲就葬在那边。扎西旦周对峙把儿子用摩托车运回几百千米外的故乡,他一脸笑容,但没有眼泪。更多的人挑选了火葬。被送走的这些死者,他们在世的时辰也许并没有交集,但在一个阴天,被堆叠在天葬台边的土坑里,被同一把火烧掉。

  在民主路上,一个不懂汉语的妇女在中国移动供给的免费电话眼前急出了眼泪,她想拨打一个询问平安的电话,却总是欠亨。河南人李秀生的哥哥也哭了起来,他从废墟底下爬出来后,再也打欠亨弟弟的电话。他没住帐篷,花了4天时候跑遍了每一个能够的聚居点。

  这个下午,坐在一片废墟边上,这个瘦小的河南汉子忽然起头埋怨自己的弟弟。“他怎样一点信也不给!”他的眼泪刷地下来了,“难道就不能找个充电的地儿吗?”他的妻子试图抚慰他:“等他充上电就会打来的。”看起来,阿谁拨欠亨的手机是这对佳耦手里唯一的希望了。而对现在的玉树来说,哪怕这一点微小的希望也不是无关紧急的。

  新生活已经在废墟之上起头了

  在玉树,人们正在为不成知的明天储备一切能获得的工具,包括从废墟下翻出的一块还算完整的布料,以及每一个过路人手里的苹果或药品。想要找到一个开张的铺子实在不轻易。没有倒掉的店肆紧闭大门。出租车很少愿意停下来乘客。由于人比之前少了很多,无家可归的狗起头明目张胆地四周乱窜,对着行人呼啸。

  几天前,有人从危房里拣出了几样货物,摆在灰尘飞扬的路边,立即引来众多的顾客。陪伴着讨价讨价和吵嘴声,人们把成包的卫生纸、可口可乐和葡萄酒紧抱在怀里,就连已经腐臭了的猕猴桃也不放过。

  一个闻讯赶来的妇女急仓促地问:“还有盐吗?”但这最初一包已被人买走了。

  仅从表面看去,玉树现在还没有完全规复次序。人们很难找到曩昔熟悉的机构和店肆。法院临时关张了,检察院也公布“停息打点”。一个退休的老工人拨通银行的电话,询问自己的退休金为什么还没发放,但在接电话的人看来,他真是有点太不识时务了。

  农业银行却是很早就上班了,在一片废墟边的帐篷里。第一天只要一笔小我存款,第二天就增加到21笔,几全国来,那些从废墟底下挖出来的血汗钱,已经有80多万元存了进来,最少的一笔只要几百元。除此之外,有3个不知身份的人拿着死去的亲人的存折来挂失,有的存折看上去脏兮兮的。

  但明天的玉树并非与世隔断:一封在4月16日寄进来的明信片可以证实这一点。这是邮局在规复工作第一天接到的唯逐一封邮件。随后,信和包裹越来越多了,一天有几十件,只是,把这些衣服、食品和函件传递到没有地址的人手里,实在是一件麻烦事。

  报纸也很快运了进来,但品种少得不幸。扎辫子确当地小姑娘把厚厚的一叠汉语和藏语报纸分发给她碰见的每一个路人,很快,很多人手里都攥着两三份了。

  玉树的报纸上都写着什么?地震几近是唯一的主题,大都都是让人奋发的消息,人们在上面能读到救济,读到人和人的相互帮助,读到一点点改良的供电和供水;连广告也都是跟地震有关的。比如,某某通讯公司暗示要免费替哀鸿们供给寻亲办事。此外,报上还会颁发一些用笔名写成的诗,里面布满了 “啊”和叹号,但一个过路人说,他不大爱读这个。

  对玉树的大大都居民来说,时候现在是无关紧急的,由于他们没有什么日程可供放置。反却是一年级的小孩子索南多加经常怯生生地拦住外地人打探时候,他的黉舍在地震里死了很多人,但比来就要复课了。他天天要定时去黉舍报到。县城里没剩下几个还在一般走动的钟表,废墟里的表都停了,其中有一只蓝色的腕表是在黉舍的废墟里被发现的,时候就停在地震发生的那一刻。

  在停课4天以后,黉舍起头连续复课。教员们从土堆里把门生们的书包和课本一样样搜索出来,堆放在操场上,然后把他们归拢在一路,等孩子们返来,再发给他们。

  有个孩子返来了,高兴奋兴地接过属于自己的蓝书包,另一个从家里抢出来一只溜冰鞋,就单脚穿上它在操场上兴奋地顽耍。而一个叫帕毛的孩子还没返来,他今年8岁,作业不错,每页作业纸上都被教员画了大大的钩。

  有的却必定回不来了。一位66岁的奶奶琼嘎有3个孩子在这里念书,但地震那天,他们都被压在那排校舍里了。

  他们的书包也许会被分给此外孩子,他们的作业本和铅笔盒也许还留在废墟里,然后,废墟会被清算清洁,再然后,盖起结实的讲授楼。

  新生活已经在废墟之上起头了。三年级九班的江永江才的怙恃在地震中遇难了,他和一个没有劳动才能的爷爷相依为命。不外,他说他不惧怕。“我不需要钱,只要大师记着我们。”他说。

  不能光靠国家救,自己也应当救自己

  伊西措毛花了很长时候,乞助了无数人,才把压在废墟下的《大藏经》一点点挖了出来。束缚军来帮过她,四周的僧人帮过她,家里的亲戚也都赶来帮助过她。

  由于天天都在废墟里翻捡,她的手磨破了很多处,直到4月19日此日,她还在呼哧呼哧地搬开木头、泥块和绘着彩色图案的砖瓦,寻觅遗落的经文。虽然找到的经文有些已经损坏了,但她还是很满足。她用红色哈达把断裂的夹板捆起来,预备送往国家拨专款修建的博物馆里。

  讲起自己的父亲,伊西措毛眼圈通红,眼泪在脸上冲出两道泥沟。但是一旦讲起经书,她又安静了很多,恍如获得了庞大的气力。

  “只要经书还在,希望就会有的。”这个数学系的大门生心里装着信仰。她暗示,这信仰来自这片地盘,也来自她父亲。

  花费无数个昼夜一笔一画、一针一线修补《大藏经》的父亲是她心中的支柱。现在支柱倒了,但信仰留了下来。这几天,她忙于寻觅和庇护经文,“几近都没空念经”,但只要抽暇背诵几句,她心里就“一会儿舒服多了”。

  在玉树,到处能发现信仰的气力,比如蜷坐在破墙一角转动经轮的女子和一边赶路一边抽暇念几句经文的少年。在阳光光辉的下午,在新建路66号的废墟边还能见到66岁的阿周。他坐在急救出来的沙发上,用平平的声音频频读动手里超度死者的《平安经》。小册子有些陈旧,封皮用胶带缠过几次,他读一页,就用手指蘸着唾液翻曩昔,边角已被翻黑了。

  有人跟他搭话,他停下来,微微咧开嘴笑笑。

  黑瘦黑瘦的伊西措毛相信,让她感应顽强的那种气力,也会让玉树在地震后获得抚慰和支持。

  简直,玉树不乏顽强。58岁的藏族汉子屋子塌掉,产业损失得精光,但他坐在一辆破褴褛烂的拖拉机上,对未来布满信心。往年这时辰,顿时就该种青稞了,今年他还筹算接着种,由于“不能光靠国家救,自己也应当救自己”。

  26岁的湖南小伙子打了10年工,才攒钱在玉树开了间杂货店。他原筹算回故乡给怙恃装修屋子的,但这一地震,几十万的投资化为乌有。不外,他一边骂娘,一边宣称,再干10年,什么城市有的。

  藏在很多民气里深处的工具正在顽强地新生。伊西措毛现在有充足的时候来继续父亲和姐姐的工作。只要她翻看这部庞大的典籍,就会听到这句箴言:“……当遵慈仁,普惠恩及群生,视全国群生身命,若己身命,慈济悲愍恕已安彼道喜野蛮……”

  序幕

  地震虽然损坏了人们的故里,但确有一些美好的瞬间被人记录了下来:一个老报酬了埋在废墟底下的唐卡而伤神,一位束缚军战士奋掉臂身钻了进去,花了两个小时替他找了出来;有个小女孩当被从废墟下救出来后,竟对救济者说:“真的感谢啊,打搅你们了。”

  不错,有一些工具,即使是7.1级地震也摧毁不掉。比如琼嘎心里小小的希冀。这个妻子婆之前在玉树的第三完小当门卫,她刚强地以为再过3年也许能升个小官,“进入后勤”,但终极干了5年也没能实现。地震后,她只希望能在新黉舍里继续做门卫。

  走在玉树陌头,一座被地震摧毁的小城形象劈面而来。轰鸣开过的吊车、喊着号子途经的甲士和三三两两聚在帐篷边确当地人。路边处处能看到碎裂的玩具车,大概只要一只的时兴高跟鞋,不晓得能否是在逃生时遗落的。这在一定水平上反应出玉树曩昔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街上行人很多,欢笑声和叫卖声从不缺少。

  究竟是,4月20日,地震发生后第7天,陌头也正在发生纤细的变化:孩子们手里起头多了些花花绿绿的小食品,有火腿肠,也有巧克力;在军队的帮助下,很多店肆的老板起头从废墟下盘点损失,其中一个取出来的货物代价十几万元,他愁苦了几天的脸上,头一次暴露笑意。重庆来的张小英也不再受饿了,她在帐篷里支起口锅,天天都要炒上满满一锅腊肉,分给每个走进她帐篷的人。

  人们在以各自的方式寻觅前途。一个来自重庆的女人分开玉树,回家看了一眼孩子,间接去打工。玉树州怀德儿童福利院的院长白天代勒已经在筹算扶植新的福利院。他向这些10岁高低的毛孩子们慎重发了个誓,要建一座更大更标致的福利院。

  救济尚未竣事,但对新生活的计划已经启动。在火线批示部的帐篷里,人们起头热烈地会商重建中怎样让居民们度过隆冬。关于用电取暖还是用煤取暖,几小我争辩得很热烈。

  “玉树要建成高原旅游城市”的消息,更让很多当地人期待。海南州的司机加羊已经做好筹算,一等重建起头,他就用他的大卡车往这里运建材,“想必生领悟很好”。更多的人则起头向往未来的屋子,这些刚与故里离此外男女老小谈到“家”的时辰,神气异常复杂。

  玉树,虽然每小我的故里都被毁了,但希望还在,梦还在。有一些工具一如曩昔一样继续着:孩子们仍然在广场的铜像下流玩打闹;新的生命一个接一个在孕育、诞生。一个几天前来到这座高原小城的外乡人,20日一早醒来欣喜地发现,树上的花苞似乎比昨天又大了些许。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小黑屋|手机访问|Archiver|曲靖论坛 ( 滇ICP备12002555号 )|网站地图滇公网安备53032402000512号 本站已运行

GMT+8, 2024-7-1 01:05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