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扎”是云南方言,曲靖人经常用,意思大致等于普通话的“很棒”、“不错”,但深究起来,似又另有些沉甸甸的含义。
譬如两个曲靖汉子久别重逢,见面第一句话通常不是“哎呀是你”的惊讶,也多半不会“你还好吗”的客套,他们的典型举动:“啪”一拳砸在对方身上,开口便“骂”:“我RI喽,小GOU养呢,你这久又躲哪叠发财克拉,杂个电话也不射个过来!”挨了拳头的汉子也不急,爽朗一笑后应声回“骂”:“啊……你这个憨ZEI,还来说老ZI,我会有你板扎噶,你望望你西装么穿的,领带么打的,喷了嘛!”一边说着,俩人就搂起肩膀,谈笑风生奔杀猪饭去也。黑皮子、包谷酒、炸洋芋、水烟筒,板扎的曲靖话,板扎的一顿饭,板扎的好朋友……酒酣耳热之际,餐馆晃动起来,曲靖城也愈发显得板扎了。
曲靖人厚重而爽直,他们通常不需要那许多停留在嘴上的客套,他们多半不刻意去寒暄。男人是山,就该是汉子,就有山的品性;女人如水,才需多情细腻,温柔似水。曲靖人眼里,好朋友便是心底的真兄弟,看似粗俗的“骂”其实储满朋友之情,砸在身上的拳头一定凝聚兄弟之谊,那份从泥土里生长起来的沉甸甸的真感情,就在粗犷的曲靖“骂”里延续,就在拳头的击打中变得有力,在甩掉的几大碗包谷酒里沉淀,在换着抽的水烟筒弥漫起的烟雾里升华。
曲靖历史悠久,曲靖人身上,延续了先民的血液。秦汉时期,秦开“五尺道”,曲靖成为云南最早开辟的“内引外联”之通道;西汉五朝,帝王在曲靖设置味县;公元225年,诸葛亮南征“七擒孟获”之后,在曲靖会盟设建宁郡;西晋王朝设宁州,曲靖成为全国19州之一……之后500年间,曲靖一直是云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这里一直是个农业生产为主的城市,很多城里人身上流淌的,其实仍是农民兄弟质朴和真挚的血液。
10多年前,我离开曲靖,到北方求学,临近毕业又在北京、石家庄等地短暂停留,后又南下徐州、南京、镇江等地,只身一人走过全国一些城市,逐渐增长了一点见识。2002年回到家乡,在我心中自然而然把曲靖和其他地方做了比较。诚然,我也看到了曲靖的相对落后,但是更发现曲靖人的可贵品性。曲靖经济远没上海等东部城市发达,政治比不上首都北京、省会昆明的地位,文化积淀或许也没有西安、开封之类城市深厚,但这里有“人”。曲靖的历史和特殊的地理、人文环境与氛围造就出一大批“板板扎扎”的曲靖人。他们和谐相处,情深意重,厚重而质朴,坚定而执着。我坚信曲靖人身上显现的这些精神,正是这物质时代、商业社会里最可贵的,也是当前我们国家构建“和谐社会”很需要的一种精神。当我们许多人在快速发展的城市里奔劳,不时体验到一种清冷的孤独,遭遇漠视,遭遇算计时,我庆幸我还能够在曲靖这样一个人情味比较重的城市里,从一些熟悉的曲靖朋友坚定的言语中获得力量,从与陌生老乡直爽的交流里体味温暖。在这个城市,我也偶尔失落,却也时常被温暖,被感动。
昨天早上,沐浴初升的太阳温暖的光,我从家里打车往南片区我的单位上班。下车时候,看了看计程器上的显示,我掏出零钱。“七块……恩,刚好还有几角零钱,你……”我的话没说完,司机和我急了:“哎呀!你这个人!不消说!几角零呢……我们平时都是七块三角四角按七块算,到七块五么你就拿八块!”一边说着,我们都望着对方,爽朗地笑起来。“板扎!”——我心底冒出这两字,迈进办公楼,开始了一个平凡曲靖人新一天的工作。
文/石头--转自天涯社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