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上曲靖讯(曲靖日报记者 李琳娥)特色产业渐成规模,农民收入翻倍增长,农村面貌焕然一新……麒麟区自打响扶贫攻坚战以后,始终把产业扶贫、乡村振兴、新时代文明实践等内容与脱贫攻坚紧密结合在一起,在麒麟大地上谱写了一曲曲华彩乐章。
翻开麒麟区脱贫攻坚的篇章 ,一组数据让我们看到了打响脱贫攻坚战以来的辉煌与巨变。麒麟区作为扶贫开发非贫困县区,有15个贫困村,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553户12585人,已累计投入各类扶贫资金4011.74万元。截至2018年底,累计减贫2381户8870人,15个贫困村已有11个实现脱贫出列,其余4个计划于今年内全部达到脱贫标准。
利益联结为纽带 产业扶贫促增收
9月8日上午,采收、分拣、配送……随处可见的务工人员忙得不亦乐乎,作为麒麟区蔬菜种植规模最大、最集中的三宝街道蔬菜产业园,每天都像这样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三宝街道党工委书记张宝学介绍,产业园目前共有各类蔬菜12430亩,年总产蔬菜20.08万吨,年总产值达3.3亿元。“通过引进相关企业,采取土地流转、吸纳就业、统购统销等方式,实现街道内289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利益联结全覆盖,促进贫困人口稳定增收。”
云南维康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是三宝街道引进的产业扶贫龙头企业之一。该公司流转土地3014亩,其中涉及建档立卡贫困户32户53.93亩,通过土地流转、吸纳务工、农产品销售、村集体经济增收等方式,联结附近村组的13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带领贫困群众实现了户均增收5576元以上。
今年49岁的张淑芬,是黄旗村土生土长的本地人,曾经全家人仅靠“一亩三分地”过日子,生活较为困难。当云南维康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来到黄旗村后,她他们家的日子也在慢慢地发生变化。“我每月有2000多元的收入,如今不但收入增加了,还可以照顾家里的老人和孩子,日子变得越来越好!”
自2018年进入黄旗村以来,云南维康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已经成为当地贫困群众实现稳定增收、就近就地务工的重要场所。该公司负责人介绍:“我们公司每年的土地流转费用为402万元,同时每年吸纳务工200余人,人均月收入在2000元以上。”同时,当地村集体按每亩400元的标准收取土地流转基础设施配套使用费,每年实现村集体经济增收120万元。
除了引进龙头企业发展蔬菜种植外,草莓种植也是麒麟区贫困群众实现增收致富的重要产业之一。如今虽已不是草莓采收的旺季,但在东山镇撒马依村委会的草莓产业园内,每天仍有400余人在这里忙进忙出,将该基地种植的草莓、树莓等及时发往北京、上海等地。
基地内的草莓种植面积有1000亩、树莓种植有127亩。目前,基地年产量达3500吨,每年的产值约4000万元。在实现企业自身发展的同时,撒马依草莓产业园还积极参与脱贫攻坚工作。通过土地流转,农户按每亩每年1200元领取地租,实现稳定的租金收入;村委会按每亩每年200元收取管理服务费,用于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优先安排就近农户(其中涉及贫困户47户48人)到园区内务工,实现稳定的“薪金”收入,确保利益联结的实实在在,实现贫困群众稳定增收。
“我们文化低,到外面打工也难,不如在这里,一天80元,打工成本低,关键是能照顾家里,田地里的活计也能顺带做。”在草莓基地里务工的王大姐深有体会。
据了解,在推进产业扶贫工作中,麒麟区结合自身实际,探索形成了以特色产业为支撑、以利益联结为纽带、以合力攻坚为重点的产业扶贫之路,扶持发展三叶(菜叶、烟叶、桑叶)、三花(荷花、灯盏花、玫瑰花)、三果(蓝莓、草莓、葡萄)等九大特色产业,通过实施8种帮扶模式和4种补助方式,实现全区3553户贫困户利益联结全覆盖,走出了一条产业稳定、精准脱贫、增收致富的可持续发展新路子。
老旧农村变美丽乡村 让群众安居乐业
远望,青山如黛,地平辽阔;近观,田园村舍,绿韵流淌。
走进东山镇卑舍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整齐划一的安居房,宽阔硬化的道路通到了家家户户门口,几位村民聚在一起共话如今的美好生活。
“以前我家住的是土基房,全家6口人挤在不到60平米的房子里。村内道路随处可见成堆的猪粪、牛粪,生活环境比较恶劣;如今搬到这里,水电路通到了家门口,家中有三人到附近的煤场里打工,生活质量提高了不少。”谈起搬迁带来的变化,村民钱绒感触颇深。据了解,卑舍安置点共涉及搬迁户115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有67户,随迁户48户。如今村民们搬出了大山,也搬进了幸福的新生活。
为确保贫困群众“搬得出、住得稳、能致富”,卑舍村领导干部积极协调附近煤场提供就业岗位,根据工种的不同务工人员每月可获得4000元至10000元不等的工资;在搬迁点建设厂房吸引家具制造厂、电商服务站等入驻,筹建“山里货”加工厂等,在为搬迁群众提供就业岗位的同时,也实现了村集体经济增收。
除了落实好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和人居环境提升,也是带领贫困群众实现安居乐业的重要方式。
沙锅寨,是东山镇转长河村委会一个典型的山区纯彝族村组。曾经,当地群众全部居住在土坯房和茅草房里,群众等靠要思想较为严重。在脱贫攻坚战打响后,当地党委政府认真落实各项扶贫政策,通过开展农村危房改造、人居环境提升、民族团结示范村创建等工作,协调各类项目资金、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如今走进沙锅寨,曾经的茅草屋变成了充满彝族风情的特色民居,村内道路全部硬化,群众的内生动力被彻底激发。据了解,该村有村民53户218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3户60人,截至2018年底已脱贫9户43人,剩下的4户17人计划在今年全部实现脱贫退出。
通过精准识别,麒麟区共涉及易地扶贫搬迁人口618人,安置于东山镇卑舍、高家村2个易地扶贫搬迁点。如今,全区166户618人已全部搬迁入住,并拆除旧房166户。同时,累计完成4类重点对象危房改造2660户、非4类重点对象(边缘户)危房改造695户,实现了住房安全保障覆盖到每一位贫困群众。
文明实践全覆盖 绿币爱心超市扬正气
“幸福生活都是奋斗出来的”“好日子不是等来的,要靠自己的双手去创造”。为激发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的讲师们在各个村(社区)宣讲,一场场脱贫攻坚政策送到千家万户。
作为全省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3个探索市(区)之一,麒麟区建成1个区级实践中心、5个分中心、14个镇(街道)实践所、134个村(社区)实践站、168个村组实践点的四级实践体系,初步实现贫困群众在哪里,实践阵地就覆盖到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打通脱贫攻坚的最后一公里,有效激发贫困群众脱贫内生动力。
新时代文明践行中心通过广泛宣传动员,使群众认识到“绿币爱心超市”建设是打赢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引领文明新风尚的一项重要举措。“绿币爱心超市”为困难群众开展兑换积分活动,每当贫困群众来兑换物品,他们的脸上比以往多了份喜悦,更多了一份通过自身努力而脱贫致富的信心。
东山镇卑舍村的郑璐花在超市负责整理货物,忙得不可开交。在货架上忙碌的郑璐花不仅是一名超市管理人员,同时她还有一个特殊的身份,是卑舍村委会建档立卡贫困户。“我们身体也不好,出去外面打工重的力也使不出来,村里面就安排我们到爱心超市里面上班,也让我们一个月有点稳定的收入。做梦都想不到,在家门口找了份工作。”郑璐花难抑内心的激动。绿币爱心超市建立起来以后,像郑璐花这样的有超市工作能力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被优先考虑并安排到超市工作,在家门口就打工了,再结合平时在村委会的积极主动劳动所得的积分,郑璐花家庭生活条件得到较大的改善,周边的村民也被带动了起来。
麒麟区按照“爱心汇聚力量、积分改变陋习、自强重树形象、勤劳创造幸福、携手同心奔小康”的目标,倡导群众通过“绿币爱心超市”积极参与积分兑换活动。在新时代文明实践引导下,建档立卡贫困户、困难群体积极融入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以积极的态度,具体的行动,争取更多的积分。截至8月底,麒麟区有28个“绿币爱心超市”、50个服务点、100余个流动网点投入运营,实现服务群众全覆盖。共累计接受各类捐款捐物712万元,兑换积分136.75万分。
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从山水美到村居美,从环境美到生活美,一幅集合绿水青山生态美、乡风文明和谐美、产业兴旺经济美的美丽乡村新画卷,正在麒麟大地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