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琳娥 文/图
家住麒麟区三宝街道长坡村委会团山村小组的杨谷顺,因本人文化水平低、居住地交通条件落后、自身缺乏发展动力、子女就学等多方面因素,2014年被评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被评为“贫困户”后,他心里不平。在政府的帮扶下,开了个农家乐,经过几年的奋斗和自身的努力,2018年终于摘掉贫困“帽子”,成为一名“光荣脱贫户”,过上甜日子。
●评为“贫困户”很苦恼
“当时,一听说自家被评为贫困户,非常害羞,怎么就成了贫困户?同是一个村的农民,为什么我就会当选贫困户,而他们不会呢,这离自己过上好日子的梦想差距太大了。”43岁的杨谷顺听到自己成为贫困户,心里不平的同时无奈又苦恼。
他反省自己,查找致贫根源。
从小自己就是一个喜欢读书的学生,家里5个兄弟姐妹,就是自己读书成绩好,本想通过读书有一番作为,改变命运,无奈初中毕业后因家庭经济条件有限,没有继续读书,而是回家务农。传统的农业种植,使得杨谷顺并没有从农田里“刨”出富裕生活,日子依然过得“紧巴巴”。看到周边人家的小日子过得有滋有味,杨谷顺选择了大多数人的思路,到外地务工,希望通过自己一个人的努力,改变家庭的生活条件。无奈自己没有技术,在外务工也仅能干些杂活,收入仅够维持自己的生活。而家里,妻子一个人要从事繁重的农业种植,还要照顾膝下尚在读书的两个儿女,体力和精力的疲惫可想而知。通过认真细想,发现自己单靠外出务工和妻子在家务农,是难以过上富裕生活的,只有改变思路,才能改变生活。
●寻致富门路开农家乐
2016年,麒麟区委、区政府在脱贫攻坚中,投入3200万元资金,将鸡汤到蒿子冲的通村公路改扩建,修成了一条6米宽的柏油马路,打通长坡与外界联系的动脉,彻底改变了原来“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状况。团山村小组刚好在鸡蒿路的必经之地。加之这里的森林资源保护得很好,森林覆盖率达到50%以上,整个长坡村委会到处显现出一片青山绿水。有景色秀丽诱人的南湖山、风光旖旎的白泥坡水库、激情洋溢的斗牛城、民俗游乐场彝人谷,还有美味的长坡羊肉、鲜美的“高原爨鸡”、土鸡、土鸡蛋……成为城里工薪族周末到乡间旅游的一个好选择。但受传统因素的影响,长坡人对本土经商、出售农副土特产品的意识一直没有发展概念,使得前来游玩的人买不到本地土特产品,吃不到山野乡村农家风味。
这些丰厚的资源是无形的宝贵财富,杨谷顺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继续保持本身的传统农业,依托种植烤烟、包谷、洋芋,保障家庭基本生活;发展养殖业,饲养一些城里人喜欢的当地土鸡出售给前来游玩的游客,多渠道增加家庭经济收入;结合长坡村民家家户户土地较多的区域优势,发展农村特色旅游餐饮,不仅要让前来游玩的人玩得开心,还要让他们吃得满意。
想到此,杨谷顺先是充分利用扶贫资金,对居住的简易住房进行改造,使其更加安全稳固,外观也焕然一新;在居住地旁,把荒山坡进行平整,形成一个可以停放多辆小汽车的场院;自筹资金修通主干道至家的近百米通户道路,为游客品尝农家风味提供方便;建盖简易房屋,添置桌椅碗筷,开办家庭农家土特餐饮;利用房前屋后荒坡草地,放养土鸡,保证食材的原生态、本土化。
经过一年多的奔波劳苦,2019年,投资10多万元的 “龙迎农家乐”开张营业了。虽然只有3张桌子,但他们一家4口把农家乐经营得有模有样。空闲时,在田间地头种些苞谷、洋芋、各种蔬菜,饲养土鸡,食材几乎能满足小店的需求,让客人吃到原汁原味的农家菜。这个彝族汉子,天生一副好嗓子,每次客人来吃饭,他都要开嗓唱上几句,客人吃得好的同时还讨了开心。
在2018年的各级脱贫攻坚考核中,杨谷顺凭借稳定的家庭收入,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凭借扶贫机会和自己的努力光荣脱贫,得知脱贫的那一刻,心里如释重负,这个‘帽子’压得我不舒服的同时也是一种动力。”杨谷顺坦然说道。
●把农家乐开成山庄
置身于绿水青山中的农家餐馆,杨谷顺对未来的发展充满了信心。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共产党就是我的引路人”,杨谷顺反复吟唱着这两句话。他说,长坡的美景是祖辈们一代一代保护传承下来的,我们这一代人不仅要保护好这里的绿水青山,更要利用好大自然的美景,大力发展农村乡村旅游业。
站在屋后,杨谷顺指着眼前的绿水青山,信心满怀地说,还要继续搞好农家传统的种植业,农忙时节抓好自家土地上烤烟、包谷、洋芋的种植,使其稳产、高产;扩大荒山草坡农家土鸡的养殖数量,将原来饲养的200多只土鸡扩大到近1000只,不仅供游客品尝,还可以供他们购买带走,把农村的土鸡美味传播到四方;修整好山坳里现有的三个鱼塘,投入必要的资金,购买一定数量的鱼苗进行投放,经过一段时间的原生态自然生长后,供游客前来垂钓;利用好现有的荒山,栽种一些适应在高海拔山区生长的水果品种,让前来游玩的游客品尝到不一样的水果风味,为他们游山玩水、现场采摘、品尝美味提供一条龙的趣味旅游。他畅想着,通过自身不断的努力和机遇的垂青,有一天,他的农家乐会变成农家山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