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雨蒙蒙,仲夏微凉,笔者走进陆良县芳华镇戚家山村委会小吉冲村一间朴实而明亮的屋子,见到一位93岁的老人——徐仕亮。当说明来意,请他讲讲自己的抗战往事时,老人却说:“我一个普通的农村老人,有什么值得讲。”在笔者的再三恳求下,老人终于打开了话匣子,平静地讲述起过去的岁月。一个历经战火洗礼,功勋卓著、英勇无畏的抗战老兵在我们眼前高大起来。
幼年的徐仕亮由于母亲去世,过早地尝到了生活的艰辛,他曾吃不饱穿不暖,以幼小的身体从事繁重的劳动,也曾一个人在野外看庄稼遭到恶狼的包围。艰难的生活折磨着他的身心,更锻炼了他刚毅坚强的性格。
1944年,徐仕亮离开家乡陆良县芳华镇戚家山村委会小吉冲村,自愿参军入伍。这位普通的老人有着整整11年的军旅生涯,在部队服役期间,曾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担任排长、班长职务,荣立四次大功,两次小功,为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为新中国的诞生浴血奋战,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947年9月,徐仕亮所在的东北民主联军第8、9纵队奉命急进辽宁建昌,寻歼国民党军2个师,并将从锦州增援的敌第49军主力包围在杨杖子地区,将其全歼。在杨杖子战斗中,徐仕亮所在的连队负责攻打一列被敌人改造成堡垒并设有掩体的火车,由于敌人的火力太猛,攻击受挫,勇敢机智的徐仕亮爬过铁路绕到另一侧,端着冲锋枪,纵身跳上火车,一顿扫射,成排的敌人倒下。这时,掩体后面两个敌人扑过来,他扔下冲锋枪,顺势捡起身旁的长枪,一跃上前,把敌人刺倒,夺了敌人的机枪,抓了敌连长。这一次,他们整整俘虏敌人一个连队,徐仕亮因此被记大功一次。
在辽沈战役的塔山阻击战中,徐仕亮所在的连队死守一个阵地,由于敌人炮火太猛,连长组织暂时撤退,结果敌人趁势扑上来,使部队伤亡很大,上级命令重新夺回阵地。徐仕亮扔掉背包、粮袋,轻装上阵,呐喊着,奋勇冲上去,消灭敌人,控制了阵地,由于徐仕亮的英勇表现,第四次荣立大功。徐仕亮不但在战场上英勇顽强,在平时的行军中,主动帮助战友扛枪,背子弹,抬伤病员,运弹药;宿营时,主动到炊事班帮忙,为战友们烧水洗脚,热心帮助老乡。因良好的表现,又被上级记小功两次。
正当徐仕亮准备留在部队,为新中国的国防事业继续战斗时,由于长期的战斗生活,他病倒了,先是在湖南住院治疗,后又转到雷州半岛的西营市疗养。
1955年,为了不给国家添负担,给部队添麻烦,加之强烈的思乡情绪,徐仕亮主动申请退伍回家,这个战功赫赫的军人退伍当起了农民。他没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而是低调做人,踏实干事,为家乡的建设和发展默默贡献力量。他曾担任民兵连长,组织民兵进行军事训练,处置各种突发事故;担任青年突击队长,带领队友们奋战在普山水库、莲花田水库工地,出色地完成工程任务。在扑灭牛头山地区特大山火时,他敢上敢冲,无畏理智,被上级评为先进个人,到省上参加先代会。
徐仕亮从不主动向党和政府提要求,过着平凡而俭朴的生活。他总是教育子女遵纪守法、勤俭奋发、自食其力,倡导后辈树立良好家风。
近年来,徐仕亮不顾自己年高体弱,足迹遍布陆良县许多机关、学校,用一场场演说,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对青少年进行红色革命传统教育。
如今,四世同堂的徐仕亮心态良好、精神矍铄,平静地生活着,面对无数的艰难困苦,他从未失掉初心。徐仕亮的精神品质、抗战往事,值得歌颂,值得回味,更值得大家去学习和传承。
张利坤 王寿见 陆康冲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