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文档
- 2022-10-30 16:37:26 曲靖师范学院《大学物理》2020-2021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2-10-26 20:06:42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七单元 工业革命和工人运动的兴起知识点梳理
- 2022-10-20 23:38:35 银行招聘考试全真模拟试卷试卷(含答案解析)3
- 2022-10-20 23:35:39 南宁县志(全)
- 2022-10-19 18:57:42 山东大学高等数学20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高等数学试题_A_参考答案
- 2023-07-02 14:51:03 2023年新课标卷文科综合高考真题(答案版)
- 2022-10-30 22:59:43 通报批评红头文件.doc
- 2022-10-22 21:47:42 2020年云南省昆明市高考语文三模试卷
- 2022-10-26 20:59:55 2021年云南省中考物理模拟试卷(一)
- 2022-10-27 20:21:49 2019-2020学年云南省个旧市第二中学七年级(下)数学期中试卷
- 2022-10-22 22:50:36 2021年云南省昆明一中第七次仿真模拟试卷(3月份)
- 2022-10-23 21:44:56 2019-2020学年云南省昆明市高二(下)期末地理试卷
1、本文档共计 0 页,下载后文档不带水印,支持完整阅读内容或进行编辑。
2、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4、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2、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4、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1、哲学、世界观、方法论8、意识的起源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无机物的反映特性进化为低等生物的剌激感应性: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进化为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动物心理进化为人的意识。2、哲学的基本问愿意识是社会劳动的产物:劳动促进了人脑,促进了语言的产生,促哲学的基本问趣,包括两个方面,两个层次。进了意识的形成。第一方面,是关于物质和意识谁是第一性、谁是第二性的问趣,是划9、意识的本质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依据。从本质上看,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存在的反映:意识的形式第二方面,是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趣,即人的意识能否认是主观的,是客观事物的主观映象,意识不等同于客观事物,而是客观识和反映物质世界的问趣,是划分可知识和不可知论的根本依据。事物反映到人脑中的观念形态。在哲学基本问题之后,还有一个世界处于什么状态的问趣,并由此产10、物质世界的普遗联系生形而上学和料证法的对立。联系的客观性、普遍性: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联系的复杂性、多样性:不同的联系对事物的发展产生不同影响和自然科学: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定律、达尔文生物进化论作用,所谓规律,就是事物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对事物的存阶级基础:英国宪章运动、法国里昂工人起义、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在和发展起主要作用。人起义系统论扬弃了先分析后综合的传统科学方法,开拓了从整体出发,社会科学:英国古典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黑格尔辩证法、费从事体与部分的有机联系中认识把握事物的新方法。它要求人们综合尔巴哈唯物主义地、系统地考察事物,并在动态中协调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使部分的功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能向整体的最优化方向发展。系统论运用和证明了辩证法关于普遍联系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是它的实践性,是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的原理,有力地驳斥了孤立、片面地认识事物的形而上学观点革命性的统一。11、物质世界的永恒发展5、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发展是指事物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运动变化过程。发展(一)物质观的发展的实质是旧事物的死亡和新事物的产生。主观唯心主义:“存在就是被感知”。事物的相互联系产生运动、变化和发展。事物的发展与事物的联系同在,具有客观普遍性。客观唯心主义:“理”、“理念”、“绝对观念”发展是旧事物的死亡和新事物的产生。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为一种或几种常见的具体形态。任务事物都作为过程而存在,整个世界就是“过程的集合体”,对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是物质结构的某一层次或不可分割的最具体事物来说,过程是这一事物产生、发展、死亡的历史:对整个世界小粒子。来说,过程就是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发展历史。旧唯物主义无法对意识现象及社会历史的本质,做出唯物的科学解12、对立统一规律释,旧唯物主义的物质观是形而上学的,历史观是唯心主义的。矛盾及其基本属性: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的互相依存、互相联结(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观及互相转化的性质: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互相排斥、互相对立的恩格斯:“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性质。矛盾的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矛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和中抽象出来的。”绝对的。列宁:“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矛盾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内因是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外因是事物发展的必要条件,这是唯物辩证法关影、反映”。于事物发展动因的基本观点。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且贯穿于事物6、辩证唯物主义的运动观发展过程的始终:矛盾的特殊性是指不同的事物及其各个侧面,在不同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运动是物质自身的固有发展阶段上,其矛盾各有特点:不同质的事物的矛盾有其特点:同一事属性和存在方式。物在不同发展阶段上的矛盾有其特点:同一事物矛盾的各个侧面在不同物质运动的具体形式是多种多样的。物质运动可分为五种基本形的发展阶段上各有其特点。式:即机械运动、物理运动、化学运动、生物运动和社会运动。各种13、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和实质物质运动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低级运动形式是高级运动形式的基础、唯物辩证法是以联系和发展的观点为基本特征,由一系列规律和范高级运动形式是从低级运动形式发展而来的:高级运动包含低级运动畴构成的科学体系。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和实质原因在形式:各种运动形式同时并存、相互制约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运动是无条件的和绝对的。(1)对立统一学说提示了事物辩证法的根本内容。事物内部要素静止是一种特殊的运动状态。之间和事物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对立的联系,归根结底是对立统一的物质运动具有其自身的规律性。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自身所关系,这个联系,是事物最本质、最根本的联系。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规律具有如下共同点:规律具有稳定性:(2)对立统一学说阐明了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事物的发展,规律具有普遍性:规律具有可重复性。是自身矛盾所引起的自已运动和自我发展。7、世界的物质统一性(3)对立统一学说贯穿于唯物辩证法的其它规律之中。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是对无限多样和永恒运动着的整个世界14、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的根本观点和总的看法,是对整个世界的普遍本质和共同基础的科学可知论和反映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论的基本立场。反映,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也是我们从事一切工作的出发点。马克思主义哲学引进了科学的实践观和辩证法,阐明了认识的本质,解决了怎样才能认识世界的问趣,从而消除了旧唯物主义的根本真理的绝对性是指真理的客观性和无限性。缺陷,实现了认识论的根本性革命。(1)任何真理都具有不依赖于主体的、符合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客观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将实践的观点引入认识论,消除旧唯物主义反内容,是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映论所造成的认识脱离社会实践的消极直观性: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将(2)真理的发展是无限的,绝对的。辩证法贯彻于认识过程,阐明了认识是一个充满矛盾运动的过程,消21、真理的相对性除了旧唯物主义反映论的僵死不变的形而上学缺陷:由于实践观点和辩证观点的引入对历史发展和历史意识问趣作出了唯物和辩证法的真理的相对性是指真理的有限性和条件性。解释,实现了自然观与历史观、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统一。真理在广度和深度上都是有限的。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22、历史观的基本问愿15、实践及其基本形式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趣,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趣,是划分历实践及其特点: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活动:实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基本依据。践活动的基本特点是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神学史观、英雄史观、人道主义史观属于历史唯心主义。实践的基本形式:23、社会存在(1)生产实践:生产活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也是其它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它包括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实践活动的基础和前提。生产方式,其中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的决定性因素。(2)社会实践:社会实践中最为主要的实践形式是建立和调整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构成社会存在和发展的自然物质基础。生产关系的实践活动,在阶级社会,阶级斗争和处理阶级关系的实践生产方式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统一,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主要表活动,是社会实践的重要内容。现在:(3)科学实验:(1)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16、实践是认识的基础(2)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决定着整个社会的基本性质和面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对认识起决定作用,主要体现在:(3)物质生活资料生产方式的发展和变革决定着社会制度的更替和变(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3)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24、社会意识17、认识的辩证发晨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存在的总体反映,社会意识的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是主体对客体表面现象的反映,是来自客体构成可分为:的各种刺激和主体的感知系统的相互作用的产物。感性认识包括感按社会意识的主体构成:个人意识和群体意识。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是认识的低级形式,具有直接性、具体性按社会意识的结构划分: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的特点。社会心理还可分为个人心理和群体心理,阶级心理是阶级社会中一种主理性认识:理性认识是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主体运用人所特有要的群体心理,民族心理也是人类社会十分重要的群体心理:社会意识的抽象思维能力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形成对客体的本质和内在联系形式是一种抽象化、系统化的,具有相对稳定形式的、自觉的社会意识,的认识。它包括概念、判断、推理三种形式,具有间接性、抽象性的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意识形态,在阶级社会中,它们具有鲜明的阶级性,特点。另一类是各种自然科学以及一部分社会科学,它们本身没有阶级性,可从理性认识到实践需要的条件:为不同社会制度和不同阶级服务。(1)必须把理发认识即理论同具体实践相结合:25、社会基本矛盾运动(2)要将理性认识转化为指导人们实践的计划、方案、办法: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3)要将理论、计划、办法交给群众,转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基本矛盾,决定着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必然犯教条主义和经验主生产力对生产力具有决定作用,它决定了生产关系的性质、形式和变革:义两种错误。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体现在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相对独立在认识过程中,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性、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能动作用两个主要方面。穷,是认识发展的基本过程和发展规律。经济基础是指一定社会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只有那些占统治18、真理和课误的相互转化地位的生产关系,才构成经济基础:上层建筑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上的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制度,它包括政治上层建筑真理和谬误可以相互转化,主要分为两种情形:和意识形态两个部分。政治上层建筑,包括国家政治制度、立法司法制(1)真理和谬误的对立和区别。在一定条件下,在一定范围内,度、政府机构、党团、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制度和设施。意识形是绝对的。另一方面,在不同条件下,不同的范围内,真理就会转化态包括政治思想、法律思想、哲学思想、宗教思想、文艺思想等意识形为谬误,谬误也可能转化为真理,真理与谬误的界限,又是相对的。态诸种形式。(2)失败和错误为正确的认识、为成功准备条件。国家政权是上层建筑的核心。上层建筑的性质,直接受经济基础的决定,19、真理的客观性间接受生产力的制约:真理属于认识范畴,是一种意识现象,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其内26、阶级和阶级斗争容是客观的,其形式是主观的。客观性是真理之所以成为真理的根本阶级的产生:刹余价值的出现,是阶级产生的物质前提,生产资料私有条件,是真理的本质属性。制的确立,是阶级产生的直接原因。阶级对立的实质就是一部分人能够在一定条件下,对同一客观对象的真理性认识只能有一个,是惟一的,占用另一部分人的劳动。真理多元性以认识的多元性取代真理的一元性,否认真理的客观性,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实质上否认了人们正确认识客观事物的可能性,必然导致唯心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是观察和分析阶级社会社会矛盾和社会问趣的基本方法。不可知论。20、真理的绝对性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阶级统治的工具,在本质上,国家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点。国体是指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由于国体不同,先后出现过奴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隶主阶级专政等不同类型的国家。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政体是指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相同国体的国家可以采取不同形式的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政体。斗。”国体决定政体,政体为国体服务,只有根据国体才能判明国家的性质,7、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政体对保证国家的性质起着重要的作用,我国的国体是无产阶级专首先,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政,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其次,就我国来说,发展生产力是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根本途径。第二部分邓小平理论最后,发展生产力,建立强大的社会主义物质技术基础,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不可缺少的条件。1、邓小平理论的形成8、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首先,邓小平理论是总结我国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判断的标准是:“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对社会主义进行再认识的产物。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近代,对资本主义剥削制度的精神批判,产生了近代空想社会主义成9、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提出为社会主义思想史的开端:马恩继承空想社会主义的优秀思想成果,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总结了工人运动的经验,运用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论证了社会革的决定》,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趋势和一般规律,找到了埋葬资本主义,实现社会主义的现实力量。的商品经济,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社会经济不可逾越的阶段,是实现我国经济现代化的必要条件。”其次,当代国际形势的新发展所形成的新的时代特征,要求社会主义10、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顺乎世界潮流,反映时代变化,这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国际大背景。2、邓小平理论的探索与实践过程与资本主义经济的共同特征:企业的自主经营,资源配置的市场性,经济活动的开放性,完普的市场体系,市场管理的法制性,宏观调控的间十二大以后,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将工作中心转接性,市场竞争的平等性。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并及时提出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初步形成“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思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自身特征:十二大到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1)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十三大系统地论证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2)在分配制度上,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阶段的基本路线,阐述了党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社会主义理论方面(3)在宏观调控上,能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取得的成果,回答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阶段、任务、动力、条体利益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手段的长处。件、步骤以及所处的国际环境和时代特征问趣,构成了邓小平理论的(4)在政治制度上,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民主政权是社会主义的基本基本轮廓。政治制度。十四大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基本内容做了全面的11、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目标与指导方针概括和论述,并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为我国经济体制改十五届四中全会指出了2010年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目标:“适应经革的目标,至此,邓小平理论形成比较完整的科学体系。济体制与经济增长方式两个根本性转变和扩大对外开放的需求,基本完成战略性调整改组,形成比较合理的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建立比较完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其二者的共同要求是:人普的现代企业制度,经济效益明显提高,科技开发能力、市场竞争能力的主观认识要符合客观实际,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和抗御风险能力明显增强,使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更好地发挥主导作用。”首要问趣是要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本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十五届四中全会同时指出了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必须坚持的指导终达到共同富裕”。方针:“(1)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2)从战路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改组国有企业:(3)改革同改组、改造、加强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管理相结合:(4)建立现代企业制度:(5)推动企业科技进步:(6)全首先,我国已具备了社会主义社会的一般特征: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面加强企业管理:(7)建立企业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8)全心全意依主专政的国家政权: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思想文化:以公有制和按靠工人阶级,发挥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10)推进企业精神文劳分配为主体的经济基础。明建设。其次,我国尚处于不发达的社会主义阶段。12、现代企业制度的形式和特征第三,建设社会主义需要一个较长的历史阶段。现代企业制度是以企业法人制度为主体、以有限责任制度为核心、以专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家经营为特征的新型企业制度。《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在社会主义基本企业制度的形式:个人业主企业:合伙制企业:公司制企业完成以后,我国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我国要建立的现代企业制度特征: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1)产权清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决定了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是经济建设,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我国社会经济、政治、文主要是由法律明确界定出包括国家在内的出资者权利和企业法人财产化生活的全面进步,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现,归根结底取决于主要矛权利,实现出资者所有权与法人财产权的分离。盾的解决,取决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2)权责明晰6、党在社会主义初领阶段的基本略线指所有者(出资者)同企业经营者有各自明确的权利和责任。出资者按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述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投入企业的资本额享有所有者权益,即资产受益、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基础,是我们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出发者等权利,并以其出资额对企业债务承担有限责任。企业依据其全部法人财产,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照章纳税,对出资者承担财产保值增值的责任。(5)技术和信息市场(3)政企分开广义的技术市场是指技术商品交换关系的总和,包括技术商品的开发、企业和政府之间不存在行政机构的隶属关系,政府作为社会经济管理应用和流通的全过程:狭义的技术市场是指技术商品交换的场所。者不能直接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6)期货市场(4)管理科学狭义的期货市场是指期货交易的场所,即期货交易所:广义的期货市场指建立科学的企业领导体系和组织管理制度,调节所有者、经营者和是指构成期货交易的全部要素,包括交易所、经纪公司、结算所、期货职工之间的关系,形成激励和约束相结合的经营机制。建立合理的决交易者等。策、执行和监督体系,防止国有资产流失。15、宏观调控的目标和手段除了全面理解和把握以上四条基本特征外,还要突出抓好以下几个环宏观调控体系与现代企业制度、市场体系、收入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节:①继续推进政企分开:②积极探索国有资产管理的有效形式:③度构成社会主义社会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对国有大中型企业实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④面向市场着力转换企业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经营机制。趣的决定》中要求建立以间接手段为主的完普的宏观调控体系。13、市场体系的内容及相互关系宏观调控的目标:保持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基本平衡:保持国民经济市场体系是相互联系的各类市场的有机统一体,商品市场、资本市场、的适度增长率:合理调整产业结构:保持物价总水平的基本稳定:实现劳动力市场是市场体系的最基本内容,是市场体系的三大支柱。劳动力的充分就业:公平的收入分配:国际收支平衡。市场体系内部各类市场之间存在者相互制约、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宏观调控的基本手段:经济手段:行政手段:法律手段。关系,要使市场体系的整体功能得到发挥,必须形成统一、开放、竞宏观调控的经济政策: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争、有序的大市场。1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14、市场体系中的各类市场党的十五大明确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即:“公有制(1)商品市场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狭义的商品市场是指有形的物质产品的交换场所,其主要功能有:为十五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全面认识公有制经济的含义,公有制经济不商品交换的实现提供条件:评价商品:影响供求。商品市场主要包括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而且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消费资料市场和生产资料市场。和集体成分。”消费资料市场的特点:多样性、层次性、分散性、流动性。17、杜会保障制度的基本内容生产资料市场的特点:购买者以各类企业为主:以中间产品的交换为(1)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的核心内容,是社会保障体系的基本纲领,主:生产企业对生产资料的需求变化小但需求量大:需求相对稳定,起到补偿劳动者收入损失的功能。决定了生产资料市场有可能相对集中和相对独立,有利于发展期货市(2)社会救助。其目的是帮助社会成员获得最低限度的生活条件,是场。社会保障体系中的最低纲领。生产资料市场的功能:制约社会发展的速度和规模:制约社会物质资(3)社会福利。一个国家的社会福利状况,是其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的料的生产结构:制约社会经济资源的配置。重要反映,是社会保障体系的最高纲领。(2)金融市场(4)社会优抚。是社会保障体系中的特殊纲领。金融是指货币资金的融通,包括货币的发行、流通和回笼,货款的吸(5)社会互助和个人储蓄积累。是社会保障体系的补充纲领。收和提取,货款的发放和收回,投资资金的筹集等一切与货币流通有关的活动。18、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金融市场的主要作用:引导资金合理配置资源:聚集资金扩大生产规改革是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推动社会主义发展的直接动力。模:影响利率实现宏观调控:提供竞争改普经营管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逐步完普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主(3)劳动力市场要包括:建立和完普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其他分配方式为补充的分配制度,以及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转变政府职能、改普宏观经济调控,健劳动力市场是指劳动力进行流通和交流的场所。其作用是运用市场机制调节劳动力供求关系,推动人才的合理流动,实现劳动力资源的合全市场体系,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理配置。劳动力市场上流动的是人的劳动能力,包括体力和智力两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在于: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方面。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的供求是由市场机制决定的,劳动力市场19、社会主义建设的政治保证的特点在于: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具有流动性:具有相对稳定性:具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两个基本点之有双向选择性。一,是立国之本,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政治保证。(4)房地产市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房地产的市场组织形式主要有六种:义的根本保证。A.土地的一级市场。由国家采取公开拍卖、招标、协议等方式出售或深入、扎实、持久地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是党的建设的首要任务。划拨土地使用权。20、杜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B.房地产开发市场。主要包括资金筹措和建筑施工两大环节的活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包括思想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思想建设是C.房地产交易市场。指有组织、有领导建立的有形房地产交易市场。要解决整个民族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问趣:教育科学文化建设是要解包括所有与房地产经营有关的活动,如集资建房、房屋互换、房地产决整个民族的科学文化互质问题。信托代办、新房出售和预售、旧房的买卖和租赁。使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整个社会发展协调共进的方针是:必须围绕D.商品销售市场。有两种形式:房屋产权出售:房屋使用权的转让。和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精神文明建设,必须是促进全面改革和实行对外开放的精神文明建设,必须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精神文明建E.房地产金融市场。设。F.涉外房地产市场。精神文明重在建设,要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反对“斗私批修”、“大批判”的错误作法。法的渊源:(1)宪法:(2)法律:(3)行政法规:(4)地方性法规:(5)21、中国的外交政策和外交战略自治条例、单行条例:(6)行政规章:(7)国际条约。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根本原则,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法律部门:(1)宪法:(2)行政法:(3)民法:(4)婚烟法:(5)经济世界的和平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法:(6)劳动法:(7)环境法:(8)刑法:(9)诉讼法:(10)军事法。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原则。4、法律实施中的相关橛老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是我国对外政策的基本方法律实施包括执法、司法和守法。针和首要任务。法律适用的要求:准确,指适用法律时,事实要调查清楚,证据要准确:建立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是我国外交为之奋斗的基本目标。合法,指司法机关审理案件时要合乎国家法律的规定,依法办案:及时,22、一国两制的形成和发晨指司法机关办案时在正确、合法的前提下,还必须做到遵守时限。1979年邓小平同志出访美国时表示:“只要台湾和大陆统一,我们将法律适用的原则: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尊重台湾的生活方式和现行制度。”首次表达了一国两制的思想。准绳: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实事求是,有错必纠。1982年邓小平同志在会见撒切尔夫人时,对关于恢复香港主权问趣,法律关系的基本特征:法律关系是以权利义务为内容的社会关系:法律明确提出可以用“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方法解决。关系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的社会关系:法律关系是以现行法律存在为前提的社会关系。它不属于物质关系,而是一种思想关系。1984年第六届人大二次会议将“一国两制”作为基本国策。违法的分类:刑事违法、民事违法、行政违法、违宪行为。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5、宪法的基本理论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祖国.宪法是规定国家根本制度、集中表现各种政治力量实际对比关系、规范第三部分法律国家权力和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的国家根本法。1、法的概念和本质宪法的法律特征:内容上,宪法规定国家的根本制度、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原则等根本问趣:效力上,宪法具有最法是由国家制定、认可并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高法律效力:程序上,宪法的制定和修改比其他法律更为严格。定的统治阶段意志,以权利和义务为内容,以确认、保护和发展统治宪法的政治特征:宪法是民主政治的法律化:宪法是对民主政治的保障:阶级所期望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为目的行为规范体系。宪法集中表现各种政治力量的实际对比关系:宪法规范国家权力,保障共同本质: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表现。公民基本权利。基本特征:(1)法是调整人的行为或社会关系的规范:(2)法是由国西方宪法的基本原则:人民主权原则:基本人权原则:法治原则:权力家制定或认可,并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3)法是以国家强制分立与制衡原则。力保证实施的社会规范:(4)法是规定权利和义务的社会规范。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人民主权原则:基本人权原则:法治原则:民主规范作用:作为由国家制定的社会规范,法具有指引、评价、预测、集中制原则。教育和强制等规范作用。6、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社会作用:维护统治阶级的阶级统治:执行社会公共事务:(1)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是执政党。2、法与其他社会现象之间的关系(2)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1)法与经济(3)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合作的政治基础。法在市场经济宏观调控中的作用:引导作用:促进作用:保障作用:制约作用。(4)“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是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合作的基本方针。法在规范微观经济行为中的作用:确认经济活动主体的法律地位:调(5)以参政议政和互相监督作为多党合作的主要内容。整经济活动中各种关系:解决经济活动中的各种纠纷: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6)以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统一祖国、振兴中华为中国共产党和(2)法与政治、政策各民主党派的共同目标。法受政治制约体现在:政治关系的发展变化是影响法的发展变化的重(7)以宪法为多党合作的根本活动原则。要因素:政治体制的改革也制约法的内容及其发展的变化:政治活动的内容更制约法的内容及其变化。党的政策指导法制建设的各个环节,社会主义法是实现党的政策的重复合制国家结构形式分为联邦和邦联两种。邦联是几个主权独立的国家要手段和形式,同时又对党的政策起到一定的制约作用。基本共同目的结成的比较松散的国家联合体,邦联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国家,不是国家主体。联邦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成员国组成的复合制国家,其基本特征有:法的制定:指一定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法定程序制定、修改、(1)国家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是联邦与各成员国的关系,各成员国废止法律和其他规范性法律文件的一种专门活动,一般也称为法律的立、改、废活动。以下的政府才是地方政府。立法的指导思想:我国现阶段立法的指导思想,必须是以建设有中国(2)联邦与各成员国的权力及相互联系多由宪法或法律规定。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3)除联邦宪法外,各成员国还可以有自己的宪法:设服务,而不能以别的思想为指导,不能离开社会主义解放生产力、(4)除联邦国籍外,有的国家的各成员国公民还可以有自己的国籍。发展生产力这个根本任务。(5)各成员国加入联邦后不再有完全独立的主权和外交权。立法的基本原则:(1)立法必须以宪法为依据:(2)立法必须从实际8、国家机构出发:(3)总结实践经验与科学预见相结合:(4)吸收、借鉴历史和(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常务委员会国外的经验:(5)以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利益为标准,立足全局,统筹兼顾:(6)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7)保持法律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行使修改宪法,监督宪法的实施,制定和修改基本法律,组织其他中央国家机关,决定重大国家事与及时立、改、废相结合。项,罢免其他中央国家机关组成人员。
请如实的对该文档进行评分-
-
-
-
-
0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