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上曲靖 发表于 2018-11-13 15:01:23

「百姓故事」煎饼小哥成长记

一间九平方米的铺子,一块冒着热气的煎板,一对90后小夫妻,“杜记煎饼小店”在这样的“配置”下开门迎客了。老板小杜一手摊着杂粮面糊,一手转着煎板,身旁的媳妇儿则打着下手,时不时往小杜手里递些小葱、生菜等配料。
开业才半个多月,可煎饼铺人气不小,在远近食客眼中,小杜已然成了“煎饼侠”,他摊的饼可口地道,叫你忘不了。而一个本地小伙儿何来这等手艺,还要从最初说起。





16岁那年,出身沾益清水沟普通农家的杜红兵只身来到曲靖打工,无奈年纪太小很难找到工作,所幸最终在一家同村人开的洗车店里落了脚。初来乍到,啥都不会的他只能先跟着师傅学洗车,慢慢地开始接触汽车美容和装饰,苦干一年多以后,他便顺利当上了店长。“那时候年轻有干劲,虽然一个月才拿350块的工资,但每天都觉得挺快乐的。”说起自己的第一次打工经历,小杜始终笑嘻嘻的。时间长了,见识和经验也积攒了不少,这时的小杜再也“坐不住”了,一个20岁不到的年轻小伙怎会甘心一辈子做个打工仔,他盯上了汽车用品代理这个“香饽饽”。没有丝毫犹豫,看准了就干,小杜毅然辞职去到上海厂家总部谈合作,没想到这一去还真就拿下了产品的代理权,一切看上去好像都很顺当。
代理权到手了,接下来就是发货、铺货和卖东西了。回到曲靖的小杜每天带着产品到洗车店、停车场挨个儿推销,遇到车主便当场让他们试用体验,就这样踏踏实实勤干、苦干,第一批货卖得还算顺利。见势头不错,小杜紧接着又发了一批货,可这一次却把自己给害惨了。当时恰逢曲靖干旱,雨量极少,“破雨宝”“破雾宝”根本没有机会一显身手,最终导致大量洗车店退货和产品积压,全砸在了自己手里。大半年下来,亏了3万多块。“起初有机会做这次尝试,全靠亲戚朋友凑钱支持,现在亏了,怎么把欠下的钱还上成了我内心最大的煎熬。”小杜说,虽然别人不催,但他知道,农村家庭有点积蓄不容易,岂能不放在心上。为了还债,身无分文的小杜靠着如今的老丈人给的一万块钱支起了炸洋芋摊,日积月累把欠下的债通通还上了。





打了一场翻身仗过后,炸洋芋生意也大不如前了,他当机立断转让摊位,不料又小赚了一笔。卖水果、外出打工、干农活、修高速路……小杜始终在“折腾”,只要能赚钱,啥活他都干,直到女儿出生才迫不得已歇下来。“生儿容易养儿难”,孩子一天天长大,日常开销自然也越来越多,迫于生活的压力,赋闲一年多的小杜再次“出山”了,这一次他经人介绍搞窗帘安装,“装一道15块钱,一天能赚300至500块。”高强度的工作之余,小杜不忘给自己放个假,于是他到山东菏泽走了趟亲戚,然而,表姐远嫁他乡也让小杜开启了一段和煎饼的“缘分”。
整天走街串巷、遍地游览,有心的小杜发现山东人特别爱吃煎饼,随处可见的流动摊位和铺面大都顾客盈门。于是,在他向姐姐表示想找一位煎饼师傅学艺后,在姐夫的引荐下,小杜如愿以偿了。“学了有一个多月吧,每天就是跟着师傅搅面糊、摊面饼,不过最重要的还是熬酱,其他问题都不大。”学成归来,2017年3月,小杜的首个煎饼铺在麒麟公园开张了,“那时候生意真是不错,每天能卖200到300套,不过后期公园逐渐加强规范管理,来往的行人慢慢变少,生意就不太好做了。”无奈之下,今年10月,小杜立刻转移阵地,把店开到了区七中附近,虽说是新店开业,但凭借地道的口味、真诚的态度,每到学生放学时,他和媳妇总是忙得喘不过气来。“目前生意还可以,我是打算等媳妇上手了把店交给她打理,我还要找点别的事做。”小杜总说,年轻人不怕苦不怕累,趁着还有点力气,一定要把日子过得再红火些。
曲靖日报记者 钱妍杏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百姓故事」煎饼小哥成长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