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大的文字
穿行树间,徘徊树下,不经意间,发梢、肩上到处粘满花瓣……八年级179班。课间,我发现潘孙梅在笔记本上抄写着这段话。一看,她抄写的是崔玉松发表在《曲靖日报·珠江源晚刊》上的一篇散文,文题是《春风暧·樱花艳》,报纸有些揉皱了,但樱花粉艳,插图下流淌的字字真情、优美文笔。三月,一股暧暧的春风,惊蜇我的内心。
一份报纸,竟然让一位学生不顾课本,忘记了下课。不识庐山真面目,我带着好奇,便常去学校收发室去寻找,去阅读这份报纸。果然,发现了“此山”景色的多彩,栏目丰富,有文雅别致的散文,有身边励志的故事,有深情抒怀的诗歌,也有真情实感的校园文学。那以后,我常把晚刊发给学生,传阅赏读,摘抄佳句。有的抄王莉写的《活出点人样》,有的抄梅永兵写的《读书与生活》,还有的抄“湘和杯”校园文学大赛发表的学生习作。但两个班的学生有一百多人,报纸不够,分不过来,便在微信群里发信息:帮我找一些报纸。
沾益区职中张朴仙老师回信:土!你在手机上下载一个掌上曲靖APP,所有美文,一览无余。我大喜,照办,手机里便印上了一只红红的手掌,一看,栏目夺目,内容详实。从此,我锁定了“艺文”栏目,看到新的文章,便分享在家长微信群里,给学生阅读。
四月二十四日,我读到赵建平写的《黄莲花开》,像拾到了一朵母爱的黄莲,花香沉郁,心泪流淌。尾段吸引着我:有一天,当我再遇到这苦性的黄莲,我相信任何阻力,都不能阻止我去看,去听,去亲近。是的,这世上,有一种植物,叫黄莲。有一个人,她的名字,叫黄莲。我把它粘贴在幻灯片里,制作成多媒体,放给同学们看,说,这是象征的写法,用苦性的黄莲象征劳苦的母亲,给人含蓄蕴藉之感。
第二天,182班张博辉写了一篇《陪伴的台灯》,尾段写道:灯是母爱,母爱是灯,她的光线一直陪伴我。现在,我静静地,露着微笑,享受着这份断不了的关爱。夜里,两盏灯虽然熄灭了,但星辉灿烂,看着窗外,心里唱起了毛阿敏的歌曲:“妈妈 ,月光之下,静静地,我想你了……”
仿写得多好啊!人长大了一岁,文字也长大了!扎根“掌上曲靖”这片田野,手机里的课堂依然绿意盎然。
渐渐,嗅着芳土,我和同学们在文字里认识了曲靖作者叶浅韵、于俊荣、孙茂、岳凡、赵玉贵、雷焕春、胡勇、阿紫、敖华……
同学们写作的兴趣越来越浓,后来,我把同学们的优秀作文录入电脑,创办了班刊《泉关小溪》,收录了滕雪蓉写的《花落又花开》、李俊杰写的《课堂里的故事》、何宜静写的《我的数学花》、尹虔虔写的《幸福之家》、郑志强写的《学老爸的志向》、张艺瀚写的《依旧的你》、杨蝶写的《我眼中的春节》等等。十多篇文稿,段落文辞优美,情真意切,他们的文学走向了花开的季节!正如滕雪蓉写道:我们为光明前途而埋头苦读。终是度过了初一的青嫩,剩下初二的淡然。
初三了,秋天。白水一中校园里的茶梅开得红艳,读着学生的随笔,改着作文,书桌前,笔下的色彩更加斑斓,我翻着,一行行“掌”大的文字。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