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开学第一天的语文书,我很怀念它
全国都在开学,无数孩子从幼儿园踏进小学校,成为一名小学生,踏上万里征程的第一步。很多年以前,当如今送孩子上学的父母自己也还是孩子时,上学第一天翻开的是这样一套语文课本:六年制小学课本《语文》第一册。
三十多年过去,学校还是当年的学校,学生已经不是当年的学生。
不知有多少七零后八零后,多年后还能记得当时第一天踏进学校时的心情。
第一堂课,从最简单的拼音开始。
之后是最简单的汉字:人口手上中下。
简单的汉字笔画里,蕴藏着古人对天地万物的形象概括。
那时的课本上,师生关系还非常和谐。当时的学生,也万万想不到有朝一日会有学生用心设计自己的老师。
那时大雁还是秋天的标志。如今即便在乡村,也不知道还能不能看到大雁在天上排成的人字。
为什么地里可以长出玉米和花生,却长不出小鱼?不能长出小鱼也就罢了,为什么长不出钞票?
从第二册开始,课本从单色变成了彩色。
简单的插图,既画出了春天,也画出了江河湖海。
简单的句子,却是极耐读的白话文。还在、开始和已经,时间在广大的空间里流动。
……
这套小学语文教材的主编是袁微子。袁微子出生于1913年,浙江桐庐人。上世纪三十年代,他在叶圣陶的领导下从事编辑工作,1955年调入人民教育出版社,开始编写小学语文教材。1991年,他因病去世。
而这套教材的发起人,是邓小平。
1976年虽然结束了十年动荡,但亿万中小学生手里捧着的,是各式各样良莠不齐的地方版教材。1977年8月8日,在中央科学教育工作座谈会上,邓小平提出统编全国版中小学教材,并在1978年秋季开学时统一投入使用。他还说,“要引进国外教材,吸收外国教材中有益的东西。”
于是在外汇储备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拨出转款10万美金,责成中国驻英、美、法、联邦德国和日本等使领馆协助选购一大批最新的中小学教材,空运回国给教材编写人员参考。教材编写组的规格极高,因为人教社大院被其他单位占用,编写组在西苑饭店和香山饭店里工作。
1977年9月开始,袁微子成为了小学语文教材编写组的负责人,与莘乃珍、梁俊英、何慧君、钱琴珠、蔡玉琴等20多名编写者一道,开始为全中国的小学生撰写语文教材。
1978年开始,新编统一的六年制语文教材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投入教学,后来又根据新制定的大纲而作了相应修改。这些如今看上去满含时代印记的教材,陪伴改革开放后进入小学的一代人走完了童年。他们坐在教室里,一脸幼稚,不知道将来有一天会开始怀念从前。
今天的父母,在重重的生活压力之下把孩子们送进小学,期待他们有比自己更好的童年。时光一去总是不再回,终将会把成年人从回忆中带回现实:明天还有明天的事。 那个年代的教材做的很经典,课本从内容到形式都体现了制作者的工匠精神。再看现在的小学课本,大部分是十六开本,制作者都懒得再裁一刀。当然,这不是说时代不好,而是在这个时代下,人们开始变得浮躁了,变得功利了,课本的制作者们再没有制作经典的意识了。 我学的是五年制语文教材。 这课本估计只有80年的伙伴才体验到,30多年了,看到这课本,就想到儿时回忆 85年读的小学,看见这些课文,就想起了那些远去的童年,时间真快,当年那个为写“出入”的“入”老写不好哭哭鼻子的我,一转眼已是中年了 我有,不光有语文,还有数学,自然,思想品德。三十多年了,我一直没舍得扔掉。 我是85年的93年入学。这不是我当初学的教材!有些课文内容一样但书的封面不一样!看到这些课本心里面是五味陈杂!怀念过去,难忘! 我1982年上小学一年级,用的这套课本。很多内容记忆犹新,我小学6年制。时光匆匆,从懵懂少年置身中年,仍然怀念以前的快乐时光,每次发新书都迫不及待的翻看一遍,油墨的清香沁人心脾,久久回味! 我到现在都很清晰记得第一课。那时候,语文老师为了教我们学习拼音,用一块丝绒板,上面沾了各种小动物。我就因为大公鸡正好倒在了鹅的旁边,笑了半天。被老师拎出去罚站了。1980年生人。 那时候。我们是八年制教育,小学五年,初中三年,我们是最后一届八年制,下一届九年制,再后来,小学不要学费,再后来,初中不要学费,再后来放开二胎,苦难的八零后路过 山石田土,学前班的课本[捂脸] 微信建群也就算了,现在,班级里说什么成立“家委会”? 我是第一个反对的!群里整天都在发一些跟学习根本不沾边的事儿,老师也跟着瞎起哄,就拿买作业本来说,我给孩子买了以前小的那种黄色防近视的,我想说哪种作业本不能作业?非要买指定的 这时候所谓的“家委会会长”出来收钱了! 说要买指定统一的,真的好想爆粗口! 黄色防近视的作业本写了这么多年的作业本不能用了吗?还是国家不给用了?[发怒][发怒][发怒]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人个头手足耳目口牙山石田土木禾竹米上中下大小多少百千万年元角分尺公斤克刀勺井门车马牛羊虫鱼鸟兽风云雨闪电………… 84的,在我们昆明我们是最后一届用这套教材,后面都换新教材了,感觉80后就是一代试验品,从小学开始就是,教材改革,中考改革,720的满分变成650,中考插入开卷考,体育考试2+1,第一年减负,校服改革;高考改革,第一年3+X,第一年不估分了,拿着考分报志愿;大学扩招,民办院校首次走入考生世界,最后,独一无二的一代独生子女。现在的80后是社会中坚力量,回头想想不知道说什么,都是经历吧。 一年级第一天报道,呆呼呼的跟在我妈后面,大家都站在班级门口等什么,一个女生站在我们前面,我妈问她叫什么名字,她没说话,把身体一转,双肩背包后面插着姓名牌子,然后我妈念叨了一下名字,后来我三年级转学到别的小学,上初中这个姑娘又和我在一个学校,不过人家上的是快班,俺们是普通班。上小学第一天记得的人和事。 那时我们学的太简单了,我喜欢第二册和地四册的语文书,那封面太好看了。 没有见过这个版本的课本,见过的应该暴露年龄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