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上曲靖讯 1月18日,《曲靖日报》“曲靖老照片”专栏刊登了《民国时期的爱情记忆》,1月20日其中一张照片里主人公的亲人打电话到麒麟区档案馆激动地说:“民国老照片里有一张是自己的父母,想来看看。”惊讶之余,记者和麒麟区档案馆的工作人员也开始期待与这家人见面。麒麟区档案馆的工作人员说:“我干档案工作这么多年,还第一次遇到这事儿,很激动啊!”
档案馆里的老照片。
偶然在报纸上看见了亲人的照片
1月22日,记者见到了照片中主人公的女儿,已经退休的孙玉芳。在孙玉芳的讲述中得知,照片是其父母的结婚照,父亲叫孙绍荣,母亲叫陶华英,都是上个世纪20年代左右出生的沾益人。档案馆的工作人员为了迎接这位特殊的“访客”,早早地就把那本档案里的照片通过专业扫描工具扫描好,存放在电脑里。“这几本‘民国档案’是解放初期移交到麒麟区档案馆的,按照档案管理相关规定,这样的照片要超过50年后才可对外查阅,所以您和家人才能在报纸上看见这组照片。”麒麟区档案馆的工作人员解释道。
孙玉芳手中的照片。
孙玉芳说自己是浏览《曲靖日报》数字报的时候,偶然看到的这组照片。随后,她拿出自己家里的保存着的父母的婚纱照,经过工作人员的仔细对比后发现,曲靖日报刊登出的那张照片就是孙玉芳的父母。孙玉芳激动地说:“太好了!这张照片我们家里都没有,没想到在档案馆里可以看到!”
跟着孙玉芳和女儿一起赶到档案馆的还有孙绍荣老人的侄儿子,这对孙氏家族的堂兄妹就坐在档案馆前的电脑前,用不是特别熟练的手法点击着鼠标,一张又一张的翻看着这些老照片,眯起眼睛、用手指着,生怕错过哪一张与自己至亲有关的照片。冬天的阳光照进档案馆,照射在两位六旬老人的背上,场景温暖而感人!
老照片背后是道不尽的回忆
据孙玉芳介绍,照片是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父母在昆明的照相馆里照的,那时父亲是黄埔军校昆明分校的学员,孙氏家族和陶氏家族是沾益有名的“大户”,孙家是靠马帮运输起家,慢慢富裕起来;陶家的生意也是做得很大,家境殷实,陶华英是沾益有名的大小姐。 “门当户对”的二人结婚了,还在昆明照了一组婚纱照。
孙绍荣与战友合影。
父亲黄埔军校毕业后被分配到滇军60军担任军官,1938年这支由云南儿女组成的部队还参加了台儿庄战役;1945抗日战争胜利后是父亲人生的转折点,他选择回到老家沾益,在老家生儿育女与陶华英过着幸福的小日子。只是柴米油盐的日子里,有太多风风雨雨、曲曲折折,影响了父亲和母亲,也影响了兄弟姐妹们,孙玉芳回忆着父母和兄弟姐妹们的经历,眼角湿润了。
孙玉芳父亲小时候。
“我父亲的身上始终有着军人的气质,站在他身边都会被他铁铮铮的气质感染,从小对我们都十分严格;母亲经过那么多年的风风雨雨,大小姐的脾气、性格在她身上没有留下任何痕迹,把我们兄弟姐妹抚养成人,我们的印象中,她始终都是勤劳、善良、和蔼可亲的妈妈!”孙玉芳说。
父母的教诲受用终生
孙玉芳的记忆里,父亲是倔强而严厉的,小到写字时拿笔的方式、吃饭的规矩,大到子女面临人生选择时要求子女自力更生时的坚定,都体现着父亲骨子里的这种气质。孙玉芳向记者娓娓这些点点滴滴小事时,她说自己的心情是十分复杂的,但她始终感受到,父亲是爱着他们的。
父亲的赠言。
上个世纪70年代末,她考取了师范学校,临行前话不多的父亲突然再三嘱咐各种细节琐碎的事情,后来父亲在她的笔记本中写道:“学不厌,教不倦,要为教育尽责任,做学校的钟声,谋儿童的福利。”孙玉芳始终记得父亲认认真真为自己写下这几个字的场景,父亲的教诲影响了她一辈子,退休前她一直兢兢业业坚守在教学岗位30年,一丝一毫也没有懈怠,桃李满天下时仍记得父亲的谆谆教诲。现在,她一直珍藏着写有父亲赠言的小册子,并将其拍成照片一直保存在手机相册里,时常翻开看看。
孙玉芳说这几天她和兄弟姐妹们常常会回忆起父母生前的点点滴滴。父亲1997年5月辞世,他生前最希望看到香港回归,只可惜这成了父亲一辈子的遗憾;母亲2009年驾鹤西去,但是她的勤劳、善良、温柔的品质,一直影响着她和她的兄弟姐妹们……
曲靖日报记者 杨帆
(黑白照片由孙玉芳本人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