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中国拥有庞大的老龄群体。截至2016年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已超过2.3亿,居世界之首。
伴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发展,“健康养老”成为了政、学、商等各界关注的话题。庞大的人口有着养老需求,相关的配套产业尚在摸索阶段,专业的服务型人才也往往供不应求。
首届健康老龄化论坛现场
9月15日,由中国健康管理协会健康养老分会、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健康养老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的首届健康老龄化论坛在北京举行,来自健康养老领域的众多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
“这是经济社会转型当中需要关注的一个大问题,各方都有可为。”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表示,“政府需要形成更有效的政策体制,专业学者需要提供科学意见,民营资本需要调动参与的积极性。”
迟福林在论坛发言
结构性矛盾突出
迟福林认为,当前我国健康老龄化的需求全面快速增长,但这方面的供给服务则严重不足,需求与供给之间矛盾突出。
健康服务业内部也存在问题。“这一行业最大的需求来自管理和服务,但目前专业化服务人才太短缺。”迟福林说道。在他看来,健康服务业是提供就业岗位的大市场,目前面临着“专业化培训发展缓慢,人才服务上不来”的窘境。
产业投资潜力巨大,但自身发展却尚在摸索,不少民营资本往往处于观望姿态。发展与投资不相适应,也是他指出的一项矛盾。
他认为,社会应该引起对健康养老的重视,各方应提供研究建议并形成共识,促进相关决策的落地。
市场投资潜力巨大
2013年被业界视为养老产业市场化的元年,此后这一产业规模持续扩大。2016年10月2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全文颁布《“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当中提出到2030年,健康服务业总规模达到16万亿元。
“推动健康科技创新”是《规划纲要》指出的工作部署重点。如何在政府的主导作用下,发挥市场的巨大潜力,是迟福林近年来的关注重点。
“这方面人才、投资、市场都特别大,直到现在为止缺乏比较成熟的经验,还处在研究探索实践探索过程中。”他表示。
老有所养是经济社会转型当中需要关注的大问题。在迟福林看来,社会各界都需要发挥积极作用。
“对政府来说,如何形成更有效的政策,建立更有效的体制,把健康服务业做起来,还有很多任务摆在眼前。”
“对企业来说,什么样的发展战略符合趋势,怎样得到国家政策,也是关键。”他说道。
从治疗向健康转型
相比医疗市场规模,迟福林认为健康产业规模的发展潜力也值得重视。“今后要加快从以治疗为中心到以健康为中心的转型。”
大力发展服务业,实现服务业主导,并与互联网大数据等新兴产业结合,也是他看好的未来方向。
2017年2月,工信部、民政部和国家卫计委联合印发《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年)》。当中指出,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对智慧健康养老产业的提质增效作用,推动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加快发展。
而在整个产业当中,民营资本的力量被迟福林看好。“作为投资的重要领域,健康服务业释放了巨大的经济增长潜力。这个事情做好,可以充分调动民营资本积极性,对于促进社会转型大有好处。”
9月15日上午,中国健康管理协会正式宣布成立健康养老分会,旨在推动健康养老科学研究、政策完善、制度创新、观念更新、人才培养和示范基地建设。
官方资料显示,中国健康管理协会是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北京医院、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等50余家单位共同发起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于2015年12月26日在北京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