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2日,全球首只塑化大熊猫标本入驻大连金石滩生命奥秘博物馆。受访者供图
全球首只塑化大熊猫标本于8月12日入驻大连金石滩生命奥秘博物馆展出。
该博物馆对外宣传称,这一标本制作项目借助生物塑化技术,在获得国家相关部门的批准后,将一只不幸因病死亡的大熊猫制作成包括皮毛、肌肉、骨骼、内脏等四件完整标本,并用于科学研究和科普宣传。
此举引发了部分大熊猫“粉丝”的异议,他们表示无法接受死亡的熊猫被塑化,并称该博物馆是借科普名义进行商业展出。
对此,博物馆方面在8月17日晚上回应称,传统的剥制标本无法保留动物的内脏和肌肉,而塑化技术却能克服这个问题,且大熊猫塑化项目获得了相关部门审批;作为没有政府补贴的民营单位,收取一定的门票费用是维持博物馆运营的需要。
大熊猫“粉丝”:缺乏对生命尊重,难以接受
“巡展票价是100元,而且在展出前,博物馆相关负责人在微博等平台上以调侃语态对此进行描述,令广大熊猫爱好者难以接受,这缺乏对生命的尊重。”
8月18日,“关爱大熊猫保护联盟”相关工作人员对说,其所指的“调侃语态”是指博物馆负责人隋鸿锦在其微博上,针对即将揭幕的熊猫标本所发的“掀起你的盖头来”、“你的眼圈黑又大,好像被人打一圈”等话语。
隋鸿锦表示,“掀起你的盖头来”的调侃是克服标本制作种种难题后喜悦心情的体现。受访者供图
对此,大连金石滩生命博物馆负责人隋鸿锦在8月17日晚回应称,该项目与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合作,单纯进行可行性论证和办理各级审批手续就足足用了近一年的时间。
隋鸿锦还称,事实上,以往很多熊猫都被制成了剥制标本,但这种技术却只能保留动物皮张,无法保存内脏和肌肉,塑化技术却能把熊猫的皮张、骨骼、肌肉、内脏都保存下来,对熊猫躯体的损害更小。
隋鸿锦表示,这一熊猫标本和博物馆一道,主要用于科普教育;作为不拿政府补贴的民营单位,维持博物馆运营已属不易,收取一定的门票费用是维持博物馆运营的需要;而微博上的调侃语态是克服标本制作的种种难题后的喜悦心情的体现。
与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合作
事实上,早在今年2月12日,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便在其官方微博上就大熊猫塑化标本问题发表情况说明。
该说明称,2016年2月26日,熊猫“新妮儿”因十二指肠梗阻医治无效死亡,随后经过批复,该中心与大连鸿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开展大熊猫塑化标本制作保存及保护教育展示合作。
说明称,合作旨在开展大熊猫兽医学知识培训和医学教学,同时通过塑化标本科普展示大熊猫的演化、生理结构和生命奥秘。
8月18日,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相关工作人员向再次确认了这份说明的真实性。
今年1月24日,国家林业局在其官方网站上也介绍了这一合作项目,并称生物塑化技术是一种可以把生物组织保存得像活体一样的特殊技术。该技术在大熊猫标本塑化和保存方面的运用,会在解剖学、兽医学、组织学、病理学及科研教学、保护教育等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
专家:如果是科普目的,可以理解
8月18日,世界动物保护协会高级科学顾问孙全辉对表示,传统标本制作确实需要把动物的皮剥开,取出内脏、肌肉,而塑化技术是在动物体内注入化学物质,起到防腐和保留动物原貌的作用。
“标本制作没有太多可说的,主要还是看标本拿来做什么。如果是出于科普(的目的),我觉得可以接受、可以理解,并不是每一个公众都有机会看到活体的大熊猫,去博物馆也能有更多了解。”孙全辉说道。
孙全辉同时强调称,如果主要出于商业目的则需要三思而行,否则一旦监管出现纰漏,便会有人借此牟利,危及物种的生存。
“熊猫是明星物种,受人关注,但在生态系统中,熊猫只是一种动物,很多面临更大困境的动物没有那么受关注,这些问题更应该去关注。”孙全辉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