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寨大门。
一场雨水后,会泽县大井镇刘家山村的雾姑搬迁小区格外漂亮,崭新平整的水泥路,黄墙红瓦的彝式民居,配上彝家风格的太阳能路灯,彰显出这个村寨特有的民族文化。
村民王桂芬在院子里晾衣服,旁边的全自动洗衣机正“嗡嗡”作响,自来水“哗哗”地流,像在吟唱新生活。院花正艳,王桂芬的新家干净整洁,井井有条,给人宁静和惬意。
“以前住的山沟沟是个滑坡点,道路又窄又陡,晴通雨阻,信息闭塞,出行困难,村民看病,小孩上学,都十分不便。”王桂芬讲述以前的苦日子。
2015年,大井镇按照“因地制宜、注重特色、群众自愿”原则,将雾姑村71户186人纳入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建设住房33户,涉及人口92人。2016年,建成雾姑一期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安置16户40人。2017年建成雾姑二期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安置22户54人。整合资金200万元,建设文化广场、塑胶球场、彝族标志性大门,对所有住房进行立面改造。新建5个310立方米蓄水池,铺设到户管道3000米。电力、广播电视、标准化卫生室、村民活动中心等公共设施一应俱全。
“现在彝寨可漂亮了。搬进小区,培训班举办了好几期。种植的,养殖的,我都参加了,学到很多技术,想种点蔬菜、中药材,用勤劳的双手脱贫致富。”贫困户李文兵说。
刘家山村总支书王兴华说:“2018年,我们引进旱烟种植50亩、种植反季蔬菜20亩。2019年,引进西归种植20亩、山药种植50亩。下一步,我们将扩大种植规模及种类,多渠道鼓起群众的钱袋子。”
(作者:本报特约记者尹永权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