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留守儿童、帮扶失足少年、扶助贫困学子、自愿守护滇池、维护城市环境……一个个感人的志愿服务故事从我们身边的平凡人中涌现;一场场志愿服务活动,正汇聚成强大的正能量。
志愿者免费为市民理发
今年4月,春城昆明成为全国开展“志愿之城”试点工作的46个城市之一。结合文明城市创建,昆明深入扎实推进“志愿之城”试点工作,进一步培育和打造志愿服务特色品牌,加强信息平台和制度规范建设,进一步推动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发展。
今年7月,由昆明市文明委主办的2017年昆明市学雷锋志愿服务先进典型宣传评选活动拉开帷幕。活动旨在通过选树志愿服务工作中的先进典型,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引导更多市民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推动昆明市志愿者服务事业持续发展,以实际行动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贡献力量。
志愿者给司机发放车载垃圾袋
到7月21日18时报名截止时,活动组委会共收到495份报名材料,其中204个“最美志愿者”、127个“最佳志愿服务组织”、99个“最佳志愿服务项目”、65个“最佳志愿服务社区”。活动开展期间,组委会每天都能接到市民对活动的咨询电话以及对举办活动的称赞。
通过细致的初评,共评审出80个较为突出的个人与团队,有20个“最美志愿者”、20个“最佳志愿服务组织”、20个“最佳志愿服务项目”、20个“最美志愿服务社区”入围初评。
志愿者规范路人通过路口
8月10日至8月18日,“掌上春城”微公号开通了公众投票专区和事迹展示专栏,投票首日,就已破万。经过8天公众投票,投票页面访问次数高达1719543次,累计投票达298928票。最终,综合“公众投票(40%)、专家定评(60%)”两项得分情况,组委会择优选出10名“最美志愿者”、10个“最佳志愿服务组织”、10个“最佳志愿服务项目”、10个“最美志愿服务社区”。
如今,昆明已经有注册志愿者77万余名,累计服务时长达到2555万余小时。如今,志愿服务已经成为昆明市加快城市发展、提升城市文明、打造和谐城市的强大力量。
最美志愿者
曾汝弟
生命光和热 献给青少年事业
81岁的曾汝弟是昆明学院退休教师。从1982年至今都在从事义务接待青少年教育与心理咨询的工作。35年来,他通过书信、电话、面对面、邮件等方式,接待了数千名青少年、家长及中小学教师就有关教育与心理方面的咨询。通过咨询帮助许多青少年解开了心结,克服了厌学情绪,提高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成绩。
为了接待咨询,曾汝弟35年来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心血。这些年他一直保留着300多封心理咨询书信和上千页网络咨询记录。至今,他已在省市广播电台做青少年心理健康与思想品德教育讲座1000余场,直接听众10多万人。为了在更多的青年学子中传承家庭教育科学理论,今年81岁的他,在昆明学院开设了“家庭教育学”公共选修课。选修的学生达100多人,是全校学生最多的选修课。
马忠元
资助多名大学生完成学业
五华区迤西公清真寺管委会主任马忠元在“爱国爱教促团结,与时俱进谋发展”的指导下,带领清真寺积极参与和谐宗教活动场所的创建活动,被评为 省、市、区模范宗教活动场所,由于开展捐资助学工作突出,还被评为昆明市“希望工程”先进集体。
1978年至今,他一直供养着开远县大庄乡一名智力有障碍的孤儿;1982年至2004年他先后资助了7名大学生完成学业;1989年以后,资助了13名昆明伊斯兰教经学院大专生。多年来在马忠元的带领下,清真寺为贫困山区解决饮水、抗旱救灾等先后共筹集资金110多万元。
刘红梅
为自闭症家庭打开希望门
刘红梅是一名自闭症孩子的母亲,她儿子3岁时被鉴定为重度自闭症。在孩子康复过程中,她结识了有类似遭遇的家庭,有的家长无法走出阴霾,有的家庭因此而破裂。刘红梅作为一名志愿者,走进他们中间,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帮助同样有这方面困扰的家长,让她们走出来、接受阳光、接纳孩子,让自己和孩子获得社会的尊重并拥有良好的生活品质。
刘红梅2012年加入了一个民间组织——“心智障碍者”家长协会。每周有活动、每月有讲座、每季度有讨论、每年有总结。她至今累计志愿服务时长1040小时。
秦明
筹款数万元帮助困难学子
秦明主要参与社区环境整治、交通安全劝导、“创文”宣传、滇池治理保护、扶贫攻坚等志愿服务活动。
2006年至2010年,秦明在云南大学学习期间,每周五晚上,他都要在校园内捡拾废旧塑料瓶、书籍等进行回收,累计已筹款4万余元。他将钱全部捐赠到昭通大山包贫困小学生手中,累计帮扶150人次。从2006年至今他累计献血14次,获昆明市无偿献血“先进个人”称号。2013年至今,秦明在昆明市总工会工作,先后参加过昆明市总工会扶贫攻坚帮助困难贫困户、金秋助学帮助困难学生、困难职工帮扶慰问、禁毒防艾、法制宣传等志愿服务活动。今年秦明负责并组建了昆明市总工会党员志愿者服务队、昆明市总工会志愿者服务队。先后组织47次824人次参加社区卫生整治、法制宣传等志愿服务活动。
孔得全
为留守儿童搭建“快乐小屋”
2006年5月,在朋友的引荐下孔得全参加了东川区泥石流越野车赛志愿活动。在此后的11年里,他在泥石流越野车赛、助学、扶困多个方面播撒着自己的爱心。孔得全是肢残三级,但这并未影响他投身志愿服务的热情。2011年9月,他协同几位志愿者成立了情暖东川助学教室,为进城务工家庭子女和孤儿提供了万余人次的家庭作业、美术、音乐、手工等辅导。连续5年为阿旺、舍块、因民、汤丹偏远村组及学校募集发放衣物1500公斤、文具等物资价值10余万元。
2013年,孔得全成功申请到团中央审批的七彩小屋,并在七彩小屋的基础上成立东川区快乐小屋,继续为进城务工家庭子女和孤儿提供服务。
蔡鸿康
与身边人共同寻找被拐儿童
蔡鸿康主要参与寻找被拐儿童及救助流浪乞讨儿童,其中个人跟进成功案例有4例。
蔡鸿康是“宝贝回家”云南群第一个通过培训考核进入全国民政救助工作组的志愿者。蔡鸿康无私奉献,在业余时间投入了大量精力帮助比对疑似案例、协调寻亲人采血入库、实地走访调查信息、协助安排孩子回家等等。
蔡鸿康也曾因工作、家庭原因想过放弃,可是每每想到被拐孩子像浮萍一样无依无靠,为了重圆破碎家庭的团圆梦,为了让宝贝能够早日回家,蔡鸿康就同志愿者们一起义无反顾地继续投入到寻亲工作中。
王焱
用法与爱挽救“迷途”少年
她是在法律刚性条款里工作的执法者,在严厉打击犯罪的同时,竭力用温柔与温度,为涉罪未成年人开启一扇通往幸福的门。
王焱是一名检察官,2004年参与志愿活动以来,教育挽救涉罪未成年人20余人,为未成年被害人开展心理疏导11次。深入乡镇、社区开展“关爱留守儿童、扶贫助困”以案释法、送法入校法治巡讲、“青青子衿”法治小课堂等活动,开展法治宣讲15场,让5000余名学生受益。
为切实维护外籍涉罪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王焱还曾特意为其安排了一场跨国亲情会,生动诠释我国法律制度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
马东明
为百姓免费搭“春晚”大舞台
在同行看来,他就是一个“不务正业”的企业家,坚持每月花费三四万元,为不相识的人搭舞台、立音响、挂彩灯……这位37岁的汉子正是东川声艺嘉年华广告传媒公司的总经理马东明。
为灾区献爱心、救助白血病患儿、为爱心水窖募捐,马东明总是积极参与。2013年,热爱音乐的他联合共青团东川区委搭建起了东川“百姓梦想舞台”,为喜欢表演、热爱文艺、有舞台梦想的老百姓搭建一个展现自我的圆梦平台,推动东川广场文化的深入开展。自2013年7月首场演出后,东川“百姓梦想舞台”每月28日准时与观众见面,并在2014年举办了东川首届春晚。
丰国兆
组织治安志愿者关注治安动态
作为一名青年治安服务志愿者,丰国兆平时除了协助派出所民警处理日常警务工作外,更多的是协助社区民警到辖区落实具体工作,积极协调辖区各单位共同打造和谐金沙。
丰国兆采集录入流动人口信息12452条,组织了497名春城治安志愿者和辖区老百姓参与到关注社会治安动态中来,安装电动车物联网防盗装置4778辆,及时更新维护辖区单位信息及从业人员信息,排查消防安全隐患,督促群防群治组织履职尽责,实现辖区警情大幅下降,治安环境越来越好。
费建武
结合特长投身志愿服务
2012年,费建武加入中交二航局昆明分公司“连心港湾”青年志愿者服务队。
2013年6月,保山市龙陵县龙山镇铁厂河村因暴雨突袭,发生山体滑坡,费建武放下工作立刻组织“连心港湾”青年志愿者25人带上锄头、铁锹等工具冒雨跑步赶到事发地点,全力参与救援,成功将农户救离事发地点。今年3月,一场大火吞噬了蒙自市鸣鹫镇勐拉村附近山林,费建武带领58人勇闯火灾现场,协同蒙自市森林公安局森林消防大队展开扑救。
2016年8月,鸣鹫镇扎门官房希望小学食堂因处地偏僻,建设过程中现有施工设备功效低下,无法正常满足施工需求。费建武及时开展设备调度、最终顺利从附近工区调过来一台大功率混凝土汽车泵,无条件支援该小学食堂工程建设,有效解决了学生吃饭难的问题。
最佳志愿服务组织
云南昆明12355青少年服务台
累计提供志愿服务5万小时
云南昆明12355青少年服务台于2008年4月成立,由共青团云南省委和共青团昆明市委共同建设管理。以“0871-12355”热线为基础载体,围绕青少年权益维护和预防犯罪开展工作,其中包括心理健康、法律服务、志愿者报名与管理几项重点工作,服务对象为所有青少年,尤其是六类重点青少年群体。
经过多年的运作,打造了一支专业的志愿者团队。至今已有一支由专业心理咨询师、律师、心理学专业本科及研究生、家庭教育专业人员、生涯规划师等专业人士组成的志愿者队伍。同时采取“社工+专业志愿者”的服务模式,成功运行推广了“青少年心理健康直通车”进校园、进社区、青少年安全自救自护教育等项目。服务台成立至今,12355已接听青少年心理热线和留言6万个,受理具体案件2353件,专家热线771人次。开展进校园、进社区及志愿者成长等各类服务活动908场次,共计服务青少年、家长及教师30万余人次,累计提供志愿服务5万小时。
西山区巾帼打捞队
29年坚守只盼滇池清如许
为保护滇池,西山区成立了一支巾帼打捞队,她们29年坚守,只为换来一池碧波。
这支队伍从十几岁的女孩到花甲之年的老人共有40多人,她们春天捞马尾草,秋天捞蓝藻。母亲年纪大了退下来,女儿接着干;婆婆“回家”了,媳妇来“接班”,打捞队中有的队员已是第三代人了。20多年过去了,队员们重复着这样枯燥乏味的动作,手磨出了老茧,还落下了腰酸背痛的病根,即便如此,她们没有一句怨言。以“辛苦我一人,换来湖水清”的精神,为滇池的保护默默奉献着。
寻甸绿芽志愿者协会
扶贫济困 服务社会
寻甸绿芽志愿者协会注册志愿者有500多人,由教师、学生、下岗工人等爱心人士组成。在“千名志愿者帮扶万名贫困生”帮扶活动中,寻甸绿芽志愿者协会已陆续按计划对困难儿童开展了关爱、陪伴活动。
寻甸绿芽志愿者协会每两个月为福利院的孤寡老人及残疾人进行服务,已累计有40余次。200多人为山区学校捐赠棉被、衣服。积极开展“保护环境卫生 保护母亲湖”志愿者活动。对困难儿童进行关爱走访、陪伴等行动10余次。组织100多人参与无偿献血。组织800多名志愿者参与“火把节”等大型志愿者活动。寻甸绿芽志愿者已成为寻甸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共青团昆明市延安医院委员会
奉献精神 扬“白衣天使”美德
秉承着“厚德博学传承奉献”院训,多年来,共青团昆明市延安医院委员会立足医疗卫生行业特色,有声有色地开展了多项医疗义诊志愿服务,连续斩获全国青年志愿者项目服务大赛二等奖,开展的“创文”志愿服务中在全市卫生系统内名列前茅。
共青团昆明市延安医院委员会以项目化管理思路,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 “七彩云南,心心相依”先心病少儿筛查项目和“我的眼里只有你”翼状胬肉眼疾患者筛查项目,连续两年荣获中国青年志愿者项目服务大赛二等奖。今年,积极参与响应昆明“创文”志愿者服务活动,作为全市卫生系统任务量最多的单位,率先在昆明市卫生系统内注册志愿者数达标和志愿服务时长达标。
昆明市青少年发展基金会
助力万名贫困生圆大学梦
昆明市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是首家在我市民政局登记注册的公募基金会,也是全省首家、西南地区首家、全国第六家地市级青基会。使命是:“预防未生之事,救助已存之难”,以倡导善举为根本,期待用“人人公益,轻松公益,快乐公益”的方式服务儿童与青少年,成为昆明青少年成长成才的新平台。截至今年7月,昆明青基会开展青少年疾病救助、贫困帮扶、素质教育、团队支持等形式多样、社会急需的公益项目7个系列,公益活动435余次;直接服务困难青少年达15万余人,间接服务人数达25万余人。
昆明青基会自成立以来联合各级团组织开展“中小学生奖学金”“希望水窖”“爱心助你上大学”等活动,通过整合社会资源,两年期间联合全市各县区希望工程助学项目总筹集善款超3500万元,帮助贫困学生10119名,让他们顺利开始大学学业,圆了贫困学子的“大学梦”。
云南民族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
校内外广泛开展志愿服务
云南民族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创立于1994年。志愿服务活动面向全校师生的同时也积极承接昆明市血液中心、旅交会等组织及大型赛会志愿服务。还开展丰富的志愿活动,包括校园清扫、献血、支教、雷锋月系列活动等。
云南民族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志愿活动十分广泛,其中有2016年在昆高校军事技能竞赛志愿服务活动、2017首届商洽会志愿者服务、第二届在昆高校志愿者文化节晚会第十一届全球孔子学院大会志愿服务活动。“传党情绘彝乡”曲靖彝乡调研活动、“ai”的抱抱预防艾滋系列活动(获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2017高校防艾基金项目支持)、“绿色的心,绿色的未来”系列活动(获昆明市青少年发展基金会2017年“团团营”公益项目立项支持)等。其中“ai”的抱抱预防艾滋系列活动和“绿色的心和绿色的未来”系列活动正在开展,将持续至年底。
大成(昆明)律师事务所法律志愿服务队
以法之名 回报社会
大成(昆明)律师事务所法律志愿服务队由150名法律工作者组成,多年来,他们深入社区为群众免费提供法律咨询、发放普法宣传资料,到边远山区积极参与社会公益奉献自己的爱心,充分弘扬雷锋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今年“创文”期间,服务队通过自己的努力,不断提高法律服务志愿者服务工作影响力、知晓度、认同度,让“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法律志愿服务精神深入人心。
六甲第一小学七彩小屋志愿者团队
让外来娃放学不寂寞
2011年10月,昆明市第一家七彩小屋在六甲第一小学成立,作为关爱外来务工者子女的志愿项目,七彩小屋每天在孩子们放学后开班,志愿者们一直等到6点家长接完孩子才离开。七彩小屋已成为孩子们不可缺少的“第二课堂”。
七彩小屋自组建运行以来,从未间断各项志愿服务。在志愿者们的精心策划下,来到这里的孩子们不仅可以完成作业,还有丰富多彩的兴趣活动可以参与。既丰富了孩子们的课余生活,也培养了他们的特长爱好,还能让孩子们从中感受到志愿者的温情,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小屋筑梦,让外来娃放学不再寂寞。
东川区人民检察院志愿者服务队
聚是一团火 散是满天星
成立于2010年的东川区人民检察院志愿者服务队由56名党员构成,服务队立足“平安东川、和谐东川”建设,深入开展扶贫助困、青少年犯罪预防、法治宣传、关爱留守儿童以及到扶贫点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宣传志愿者服务、集中整治校园欺凌、深入乡镇中小学开展送法进校园等志愿者活动。
截至7月,服务队共开展活动80余次,累计出动志愿者400余人,累计服务时长近2万小时,建立起长期稳定的特色志愿服务项目。党员先锋走在前,劳动争先、服务争先、扶贫助困勇争先,勇挑重担、敢于担当,以正能量的强势叠加、讲奉献的志愿者精神汇聚,用实际行动书写对家乡的热爱,为东川经济社会发展保驾护航。
牛栏江镇关爱留守儿童志愿者服务队
结对帮扶 关爱留守儿童
做好农村留守儿童工作,切实解决好农村留守儿童在学习、生活和心理上的各种困难和问题,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这是牛栏江镇关爱留守儿童志愿者服务队的宗旨。
服务队自2015年成立以来,以“为民服务 创建和谐社区”为主题,有声有色地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关爱留守儿童志愿服务活动。在“真情手牵手 爱心心连心”关爱留守儿童结对帮扶活动中,通过成立结对对象扶持“专户”、指导结对的留守儿童写日记、给结对对象家长打一个电话等形式,了解留守儿童生活中存在的困难,结合实际及时给予帮助。结对帮扶活动开展以来,共发放爱心棉毛毯202条,捐赠各类图书3000余册和价值1万元的学习用品。
敬请关注《“志愿之花”遍开春城(下)》!
昆明日报全媒体首席记者:杜托
摄影:李海曦
史小娟 杨俊霞 张舒 李双双 董宇虹 龙丹整理
实习责编:夏海霞 一审:秦聪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