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
每张老照片背后都有一个精彩的故事,每个故事都承载着一段历史。从今天起,掌上曲靖开辟“曲靖老照片”专栏,与大家分享珍贵老照片带来的回忆。这一张张老照片,穿过时光隧道,向我们走来,静静诉说着她的故事,让我们体会其中流露出岁月的味道……
到过南盘江流经之地的人,或陶醉于花山湖的碧波荡漾,或惊叹于罗平的巍峨奇峰。九曲回肠的南盘江,千百年来哺育了一代代的各族儿女,悠悠的南盘江,恰似一条玉带蜿蜒在南方大地,被曲靖人亲切地唤作“母亲河”。
或许你并不知道,40年前,南盘江曾是一条害河。每逢雨季,洪水泛滥成灾,流域两岸人民不得安宁,社会不稳。当时有首民谣作了形象的概括:“一听镗锣响,冷汗往下淌;破堤又倒圩,水冲一片光 。”这情景,与今日有着“黄金水道”之称的南盘江有着天壤之别。
时光流逝,山河变迁。一张张老照片见证了当年南盘江治理大军超乎常规的努力与拼搏——战严寒、冒酷暑、肩挑手抬……这段历史无疑浓缩了一个时代的力量和激情,是一个人定胜天的有力证明。
这一辑旧照,再现上世纪70年代南盘江治理的热火朝天场景,更是贯彻当年毛泽东主席“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号召的有力体现。也是在当时全国“农业学大寨,工业学大庆”时代背景下,建设者艰苦奋斗精神的集中体现。
这些珍贵的影像资料,出自上世纪70年代原曲靖县文化馆专职宣传干事雷建才老先生之手。当时,雷建才老先生带着海鸥120和135胶卷相机,用镜头记录了南盘江的治理场景,以影像记录历史,让历史告诉未来!
从照片上可以看到,南盘江的治理,凝聚了劳动人民的大量汗水和智慧。
40年前,在没有大型机械,没有现代运输工具的情况下,以当时的生产力,治理一条江,其艰辛和不易可想而知。现在,我们伫立于南盘江边,已看不到当年人挑肩扛、往来穿梭、万人大会战的繁忙劳动场面,已听不到响彻工地上空激昂奋进的革命歌曲,但这悠悠流淌的江水,依然让我百感交集,肃然起敬。看着这些老照片,群众日夜鏖战的身影、迎着朔风招展的红旗、驱赶运土牲畜的吆喝声、起夯砸土的号子声,就这样由远至近,逐渐清晰起来。
“你问我苦不苦?肯定苦的啊!解放鞋都走破好几双,有时候下雨也得赶回来把照片洗出来。不过这些都不是最难的,难的是那时很难买到胶卷,可把我愁坏了!”雷建才老先生回忆道:“但看到大汗淋漓的男女老少们,朴素、坚韧,不畏苦累,我的这点苦根本不算啥。”
照片里,一位母亲背着孩子还挑着一担土在爬坡,后面的人一个跟着一个向上走;一对姐弟也来出份力,弟弟为姐姐装上土块;数以万计的人们干劲十足热火朝天……“一晃这么多年过去了,治理南盘江的一幕幕就像发生在昨天。裁弯改直,挖深拓宽,清理淤泥,足足干了半年多。虽然艰苦,但大家精神面貌极好,工地到处飘荡着劳动号子和欢声笑语。”说到这雷建才老人感慨不已。
白驹过隙,岁月荏苒。40年过去了,当年的建设者付出的血汗,已然让南盘江成为“流淌在生命中的河流”。现在想来,正是有这样不畏艰难、勇于拼搏的建设者,才有这样一条绚丽多姿的生命之河。
治理后的南盘江岸边又流传起一首民谣,见证了南盘江的变迁:
自古盘江弯道多,洪水泛滥淹村寨;
喜看新开盘江道,昔日灾河变益河;
道道拦洪节制闸,座座通车大桥梁;
条条渠道田边走,块块良田稻花香。
摄影家简介
雷建才,男,汉族,生于1941年4月,云南省曲靖人。1956年6月至1971年10月在曲靖县国营照相馆工作;1971年11月至今分别在曲靖县(县级)、曲靖市麒麟区文化馆工作;1983年11月加入云南省摄影家协会;1995年10月加入中国艺术摄影学会。曾任曲靖地、市摄影家协会常务理事;麒麟区文联常委,摄影家协会主席。退休前任曲靖市(县级)文化馆馆长,为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退休后任曲靖市摄影家协会顾问;市老年书画诗词协会理事;麒麟区摄影家协会名誉主席;区老年摄影协会主席。现仍继续从事摄影事业。
杨书娟/文 雷建才/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