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靖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移动社区

查看: 1326|回复: 0

从鲁迅到梁实秋的历史轮回

[复制链接]
UID3

经验:
2702 点

金币:
1895 枚

主题:
251

我的勋章

元老勋章公民勋章贵宾VIP

梵高先生 发表于 2010-5-1 17:23: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曲靖朋友,赢取金币兑换话费、礼品!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近来对中学课本删减鲁迅文章的争辩不停于耳,以致出书社都不由得出来辩解两句,本来此事已是几年前的旧闻。5年前,人教版的高中课本节录的鲁迅文章从5篇削减到3篇,同时初次选入梁实秋、戴望舒的作品,那时并无反应,不想现在却被翻出来被议得沸沸扬扬。让我们抛开简单粗鲁的二元对峙,回望刚刚曩昔的这个世纪,重温那段思惟剧烈碰撞的历史吧。
请时空穿越机带我们回到1881年,浙江绍兴有个秀才叫周伯宜,父亲周福清是进士,在北京做官,远祖是北宋理学鼻祖周敦颐,这是个纯粹的书香门第。
  这年秋天,周伯宜得了一个儿子,取名周樟寿。11岁时,周樟寿到私塾三味书屋上学,仅上一年,家中就遭了没顶之灾。祖父周福清试图帮人买通乡试主考,败事后被革职坐牢。周樟寿和弟弟被送到舅外氏出亡。周福清往上递了一张银票,被判“斩监候”。尔后周家每年花费大笔礼金使周福清得以活命,家境是以衰落。
  周樟寿15岁那年,父亲病故。年轻的周樟寿过早尝到了世态炎凉、世态炎凉,不难设想,这会对他的性情发生何等剧烈的影响——梁实秋称之为“偏激”,但同时也激起出他对公允正义的激烈渴望,而这类渴望正是促使他往后投身缔造的根源。
  两年后,周樟寿分开绍兴前往南京,进入新式书院肄业,并更名周树人。四年后,周树人分开中国前昔日本,进入东京弘文学院进修日语。周树人到日本的第二年,中国都城一个姓梁的新式官宦家庭诞生了一位男孩,名治华,字实秋。这年周树人22岁。
梁实秋的祖父梁芝山是河北沙河人,祖先世代务农。梁芝山经过科举走上仕途之路,为官多年,官至四品。在广东做官时代,打下了丰富家底。离任北归时,曾在杭州逗留,时代恰逢乡试,梁芝山养子梁咸熙已到招考的年龄,极重功名的梁芝山为使养子加入考试,将梁家的籍贯改成浙江钱塘。
  回到北京后,梁芝山买下有30多个房间的宅院——外务部街20号,梁实秋就诞生在这间宅院的西厢房,并在这里度过了十几个年龄。
  梁实秋父亲梁咸熙原籍河北大兴县,年少孤苦,幸被梁芝山领养为子,得以上学念书。梁咸熙结业于京师同文馆以后,供职于京师差人厅,是个开通的常识份子,特别酷好金石学(著名的西冷印社就是研讨金石学的)。
  梁实秋深受怙恃溺爱,但在儒家思惟稠密的家庭空气中长大,家属森严的品级尊卑关系还是给他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影响,自述“对于在理的独裁与榨取在幼小时就有了熟悉”。
  梁实秋最早上的黉舍是离家不远的五福书院,第一天上学,学监率领着门生向至圣先师孔子的牌位行三跪九叩礼,让梁实秋甚为不满,他感觉自比“丧家犬”的孔子应当是风趣的、有人情味的,一定愿意被先人这样跪来叩去。彼时的梁实秋大约5岁,即能有此等见识,可见往后的成就也是顺理成章的。
  这时的周树人已经弃医从文,师从章太炎,加入规复会了。
促使周树人弃医从文的,就是著名的“看电影”事务。虽然如此,周树人并无民族自大心理。在23岁时写给浙江同乡的信中,鲁迅颁发了对日本门生的看法——“敢决言其思惟行为决不居我震旦青年之上,惟交际活跃,为彼辈之长”。
  从文后,周树人想的第一件事,即是办一份文学杂志《新生》,但因经费题目中道而废。后来便想在翻译上多有建立,以此引发国人的留意。20世纪初的中国,文学凋敝,并无几多佳作可读,老朽的八股体和白话小说,不但内容窘蹙,情味亦殊为干瘦。翻译域外小说,在周树人看来,是输进新精神的路子。他与二弟周作人动手处置翻译,意图很是明显,就是“转移性情,革新社会”。
  他们翻译了一些东欧民族的文学作品,以及俄国小说,就是著名的《域外小说集》,不外销量只稀有十册(今朝存世只要七本,已成为珍贵的文物)。周氏兄弟还提出了一个说法,叫“弱小民族文学”。
  值得一提的是,鲁迅为翻译东欧文学而进修德语,这使他在常识来历上加倍偏向接管欧陆思惟中的民族主义和存在主义成份,而对英美自在主义感应疏离。梁实秋则深受英美自在主义思惟特别是白璧德新人文主义影响。
  
  附:梁实秋在《关于鲁迅》中说“鲁迅的翻译是从日文转译的”,本人学问浅薄,今朝尚不领会这一说法的根据。
20世纪初的日本掀起一股尼采思潮,周树人起头打仗日本视角下的尼采思惟,同时遇上由西方涉及日本的易卜生热,他阅读了大量易卜生戏剧,对厥后来构成“尊本性而张精神”的“立人”思惟起到了重要感化。
  而此时的北京儿童梁实秋却失学了,由于启蒙黉舍五福书院关门了。和周树人的父亲一样,梁实秋的父亲也是一位秀才,自然希望给后代供给正统的国学教育,因而请了一位清代拔贡,在家里里斥地了一个书塾。后来梁实秋又进入了“那时公认最好的贵族黉舍”——陶氏书院就学。这里花花公子众多,个个恣肆骄纵,作威作福,梁实秋很不顺应。191l 年辛亥反动爆发,社会旧次序风声鹤唳。陶氏书院校长被杀,书院关门。小梁同学再度失学了。
  危机常常意味着起色,梁实秋上过三个新式书院,由于这场反动,终究无需再上第四个了,而是获得了去新书院的进修机遇,即位于东城根新颖胡同的“公立第三小学”,成为了高小一年级的小门生,起头接管符合现代文化精神的教育。
  这时的周树人已返国两年,失业困难、谋生不易,跌入平生中的最低谷。
《新生》的流产和《域外小说集》的滞销,逐步熄灭了周树民气中的希望之火,最初的狂热日渐消退。就在这时,绍兴老祖传来家信:家中添了朱安(母亲为周树人娶的妻子),生存日艰:周作人在立教大学念书还没结业,就要和日本姑娘羽太信子成婚(其妹羽太芳子后来嫁给周建人),用度不够。母亲希望周树人返国谋生,以养百口。前途暗淡,背后又生出诸多牵绊,前后合围,留给周树人的盘旋余地,也就没有什么了。
  1909年,28岁的周树人从日本回到中国。
  早几个月返国的许寿裳担任浙江两级师范书院的教务长,周树人就托他帮自己求一职业,许即向书院监视沈钧儒保举,因而周树人就有了第一份工作——浙江两级师范书院心理学和化学教员。
  有一次,周树人答应门生加讲生殖系统。这事在本日黉舍里似乎也成题目,况且前清时代。全校为之惊奇,他却安然教了。他向门生提出一个要求,"在这些时辰,不准笑是个重要条件。由于讲的人的态度是严厉的,倘使有人笑,严厉的空气就破坏了。"授课结果竟出人料想的好。
周树人在浙江两级师范书院时代,还加入了驱逐校长事务。
  原校长沈钧儒离职后,政府派了权要夏震武接任。上任前一天,夏震武要求众人越日会合礼堂,听候率领拜孔夫子。第二天早上,夏公然戴着满清的红缨帽,穿着袍儿、靴儿来了,他见众教师蓄着短发,又没有设孔夫子牌位,便生气说“你们这个师范书院办得很欠好。”话音刚落,众人哄但是起。他看势头差池,在仆从拥护下夺门而去。接着他送来一信,信中说解雇教务长许季茀,筹算杀鸡儆猴,因而众教师当日个人罢教。门生们瞠目而视,震动全省。对峙半个月,政府最初派了较年轻开通的孙智敏来代校长,这一风浪才告停息。
 1910年9月,周树人应邀去绍兴府中书院教生物学兼任监学。回到故乡,顿时就遭到了“无辫之灾”,后来花四块大洋在上海装了假辫子,“装了一个多月,我想,假如在路上掉了下来大概被人拉下来,不是比原没有辫子更欠都雅么?干脆不装了,圣人说过的:一小我做人要实在。”
  “但这实在的价格真也不廉价,走进来时,在路上所受的报酬完全和先前两样了。我畴前是只以为访友作客,才有报酬的,这时才大白路上也一样的一路有报酬。最好的是呆看,但大略是嘲笑,恶骂。小则说是偷了人家的女人,由于那时捉住奸夫,总是首先剪去他辫子的,我至今还不大白为什么;大则指为’里通本国’,就是现在之所谓’汉奸’。我想,假如一个没有鼻子的人在街上走,他还一定至于这么刻苦,借使没有了影子,那末,他生怕也要这样的受社会的惩罚了。”
  反动总是有些用处的,对梁实秋而言,有了新式的小学可以上;对周树人而言,则不必再受“无辫之灾”,“倘使有人要我颂反动好事,以’舒愤激’,那末,我首先要说的就是剪辫子。”
  周树人以极为兴奋的心情接待辛亥反动,积极加入了驱逐绍兴规复的工作。但是他敏感地看出:这一次反动“"成功”很值得思疑。
  反动成功了,反动党人就成了新贵。他们的军政分府也并不见得比旧乡绅组成的军政府好几多。“他(指规复会的王金发)进来今后,也就被很多闲汉和新进的反动党所包围,大做王都督。在衙门里的人物,穿平民来的,不上十天也大要换上皮袍子了,天气还并不冷。”
由于对两位师长的爱好和尊重,因而起头汇集一些材料,尽力让自己更接近领会他们阿谁时代。写这个帖子,也只是想把手头的材料整理一下,丝绝不敢有卖弄之意。前文已经说过,本人学问浅薄,如能有饱学之士批评斧正,则不甚感激。
鲁迅.jpg
鲁迅师长
梁秋实.jpg
梁秋实师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小黑屋|手机访问|Archiver|曲靖论坛 ( 滇ICP备12002555号 )|网站地图滇公网安备53032402000512号 本站已运行

GMT+8, 2024-7-1 00:39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