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克会泽县城——红九军团过会泽之三
本报特约记者尹永权夏粉娥杨梅代玉春红九军团司令部驻地——牛家祠堂。
红九军团到达会泽县城后,仅仅用了半天时间就攻克了县城。在会泽,红军积极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北上抗日主张,掀起扩红热潮。7月18日,会泽县融媒体中心记者来到水城扩红文化生态园等地,拜谒革命先烈,重温革命历史,感受红色文化。
1933年3月,会泽革命青年平开富等26人离开会泽,前往江西投奔中国工农红军,被编入红九军团。红军长征从贵州进入云南,由宣威到会泽,就是由平开富他们带路的。
1935年5月2日清晨,红军从者海、金钟各村向会泽县城进发。军团长罗炳辉率七团先头行进,经过范家湾、头塘、赵家村、土城等地,大约上午9时,先头部队到达城郊东关。接着,大部队先后到达城附近的华泥、边河、水城、渔洞、盈仓、金钟,对县城形成包围之势,并立即采取了果断行动:选择了县城西郊较为隐蔽的牛家祠堂作为红九军团司令部,利于指挥作战;经过周密部署,军团重机枪连和迫击炮排抢占了金钟山、平头山两个制高点,插上了红旗;捆扎云梯,命令七、八团担任主攻,派九团后退7.5公里向宣威方向警戒,命令部队4点开饭后速向指定方位行动。在边河村用斧头砍断了从昆明通往昭通的电话线杆子。军团首长接见了原来由蒋开榜领导的地下支部党员,在这些地下党员的帮助下,红九军团摸清了会泽城内的驻防情况。
红九军团政治部主任黄火青回忆录中介绍,当时的会泽县城很坚固,城墙高约三丈,有一丈多宽,用砖石(五面青石)砌成,城墙上还修建了许多工事。罗炳辉和政委何长工,正确地估计了敌我情况,分析了各方面条件后,拟采取和平方式进城。红军对敌施以强大的军事压力和政治攻势,一面积极准备攻城,一面向城内喊话,令敌开城投降。并以罗炳辉的名义写信投入城内,命令他们如果和平开城可以从宽处理。派出宣传队向城郊群众宣传革命道理和北上抗日主张,帮助群众修复被拆毁的房屋,揭露国民党反动派卖国求和、镇压革命的罪行。
红军的革命宣传以及秋毫无犯的纪律得到了群众的热烈拥护,积极主动协助攻城。王仙章老人冒着生命危险把红军的宣传标语、信件从城门缝里塞进城内,东门外50多岁的孟李氏向民团喊话,要他们放下武器,不要为反动派卖命。国民党县长杨茂章命令民团向城外的红军开枪,周开启不顾个人安危沿城墙呼喊:“红军是我们穷人的队伍,不要开枪。”盈仓的徐天亮老人拆下家里的门板给红军攻城用。同时,在侦察连的掩护下,宣传队接近城垣向守城民团展开政治攻势,但杨茂章及劣绅刘善初仍然指望龙云增援。为了延缓攻城时间,中午12时左右,守敌投出一封信,要求与红军谈判。随后派出唐桂成、孙义、阳璐等11人组成的谈判代表手执白旗,用布匹吊着从西门城楼出城,到红九军团司令部谈判。代表们说只要红军不进城,他们立即遣散民团和壮丁,并为红军筹粮筹款。军团首长不答应他们的条件,限下午2点开城,如果不开城就强攻。那几个代表因做不了主,回城进行商议,3点多钟后出来说要求6点开城,其意图是要等把杨茂章、刘善初和枪支等重要物资藏匿起来才开城。红军识破了他们的阴谋,限令5点开城,并在政治谈判的同时做了攻城准备。下午6时52分,担任主攻东关的七、八团见敌人不按时开城,就发起攻击。战士们搭起云梯,从东北角登上城墙,分两路前进。一路向南打,一路直奔县政府。红军进城后,迅速占领电报局、公安局、汽车站、保安总部等要地,俘虏团丁400多人,缴获各种武器弹药一批。
接着,四个城门都被打开了,老百姓欢呼雀跃,欢迎红军进城。国民党县长杨茂章伪装染匠企图逃脱惩罚。经群众告发,红军在团防局主任张秀生家天花板上捉住了他,刘善初也被群众抓获。
红军选择了城中心的十字街口西南角,作为九军团政治部驻地,政治部主任黄火青在政治部驻地接见并慰问了蒋开榜的家属及刘文明的妻子刘赵氏。5月3日,红九军团在县城及城郊广泛宣传,打富济贫,为民除害,开仓放粮,慰问烈属,砸开监狱,释放无辜,办了许多好事,赢得了人民群众的热烈拥护。
5月3日,“会泽欢腾若狂,街上人山人海,水泄不通,城外的所有道路熙熙攘攘”,掀起了阵阵扩红热潮,到处呈现出“军爱民、民拥军”的动人场面。
25岁的黄兴顺,火红乡人,在矿山镇当“砂丁”,得知红军在会泽扩红,便约着同伴前来报名参军。那天,他背着一个大背篓,在人群中左挤右挤,等了大半天也没能接近报名处,黄兴顺焦急万分。就在这时,忽然听到报名处传来一个声音:“哎!背背篓的那位老乡,请你到前面来。”黄兴顺不知道是在喊自己,仍然呆呆地站在那里。只听见那女战士又喊了一句:“老乡,背背篓的那位老乡,请大家给那位背背篓的小伙子让出条路来。”这时黄兴顺才意识到红军战士喊的是自己。原来由于来报名参军的人太多,报名处的红军女战士无法正常工作。这时,人群中的大背篓引起了她的注意,于是女同志灵机一动,就把背篓借来当了回临时宣讲台。女战士讲完话后,把背篓还给了黄兴顺,因为借用了黄兴顺的背篓,就给了黄兴顺十个铜钱。黄兴顺毫不犹豫地退还了铜钱,急切地对那个女战士说:“我不要钱,我想参军,我要当红军!”再三推让后,女战士拗不过黄兴顺,只好再次向黄兴顺道谢。因为黄兴顺符合参军的条件,便帮他报名参加了红军。
扩红消息很快传遍乌蒙大地,方圆数公里的男女青年都踊跃报名参军。仅两天时间,红军在会泽就扩军1500余人,其中集中扩军900多人,各连营零星扩军500多人,成为红九军团长征途中扩红最多的一次。
在会泽地下党和广大群众的支持拥护下,红九军团在会泽短短3天时间,共筹款10余万银元、粮食上千石、棉布400多匹,收缴枪支1800余支、手榴弹500多枚、子弹2万余发、骡马300多匹。在水城成立1500多人的新兵营时,每个新兵都配发了一杆枪,发给每名战士生活费8块银元,增添了有150多匹骡马的运输队。针对收缴的布匹,供给部长赵镕发动群众,把城里的十几家缝纫店集中起来,加班加点为部队赶做军服、挎包、粮袋、子弹袋。用不完的布,发给每个干部战士10尺,做包袱皮用。
1935年5月4日,红九军团从会泽出发时,“每个红军战士都穿上了一套新衣,还有挎包、子弹袋、粮袋”,军容军貌焕然一新。
记者在水城梨园采访时,巧遇原红九军团老红军刘昂之女,来自江西吉安的刘红燕女士。刘女士从福建长汀出发,沿着父亲走过的长征路,一路来到会泽,还父亲生前的愿望。
刘红燕告诉我们,她的父亲是1955年的开国将军。当年跟随罗炳辉参加了红九军团,长征路过会泽。她来的目的呢,就是想走走父辈的长征路。追随父辈的长征路,她一路走到了会泽。现在,会泽水城扩红文化生态园已成为云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节假日期间,自发来参观的游客络绎不绝。
(图片提供:李永星、周朝祥、会泽县党史研究室、会泽县文联)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