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来了,你扔对垃圾了吗?
生活垃圾分“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干垃圾、湿垃圾”四大种类;个人如果混合投放垃圾,最高可罚款200元;单位如果进行混合投放或混合运输,最高可罚5万元……《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7月1日正式施行,作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垃圾分类投放正在改变居民传统“一包丢”的习惯。目前,上海已形成全民参与的垃圾分类热潮,2400余万常住居民正从“新”“时”“尚”三大维度生动诠释和践行垃圾分类“新时尚”。
——“新”:
新生事物层出不穷
湿垃圾“去袋”是让很多居民“皱眉头”的环节。于是,各小区的居民发挥才智,发明了各种“分类神器”。记者在宝山区的宝林五村看到,带有锯齿的“分类神器”被架在湿垃圾桶上,垃圾袋被锯齿一钩就破掉了,居民将湿垃圾抖出来后,袋子就可扔到干垃圾桶里。该“神器”目前成为多个小区最受青睐的工具之一。
有的小区还引进可回收物智能投放设备,由于操作便捷、直接提现,很受老年人和儿童的欢迎:“金属,0.60元/公斤;塑料,0.55元/公斤;纺织物,0.20元/公斤;饮料瓶,0.04元/个;纸类,0.70元/公斤;玻璃,公益回收;有害垃圾,公益回收……”
——“时”:
“定时定点”分类投放
《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明确,推动“定时定点”扔垃圾,即居民需要在固定的时间段、到固定的投放点扔垃圾。根据居民投放垃圾的高峰时间段,投放点每天开放时长设置为3至4小时;住宅小区每300至500户居民设置一个垃圾分类投放点。
“在垃圾分类推进初期,市民会存在‘搞不懂’和‘不想分’的心态。这就需要志愿者在一旁指导,开袋检查。”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环卫管理处处长徐志平直言,“垃圾分类涉及居民意识与习惯的改变,前期的‘不方便’难以避免,定时定点扔垃圾主要是为了集中监督管理。”
——“尚”:
创新社会治理手段鼓励全民崇尚环保
在“宇泰景苑”小区,街道和居委会专门做了一个垃圾分类的“标本”——堆肥花园,很受居民欢迎。该小区利用部分湿垃圾发酵以后产生的肥料种花和蔬果,居民们则纷纷拿出自家绣球花、长寿花、月季花等观赏性植物到花园里种植,他们亲切地称堆肥花园为“一米菜园”。
“目前堆肥花园已在小区居民的呵护下自运营,厨余产生的多余肥料不仅用于花园自用,小区的居民亦可前来取用。”王静华说。
“在居民小区推行垃圾分类,光讲大道理不一定行得通,让大家真真切切看到垃圾分类给日常生活带来的微改善,才是叩开心门、转变观念的‘金钥匙’。”狄梁说,要让居民心甘情愿做好分类,最好是让他们亲眼看到垃圾分类的好处。
“垃圾分类习惯的养成,需要持续推进,形成长效机制。”狄梁认为,此项工作的推进实际上是一个社区居民自治和共治的问题。只有围着“人心”转、与居民在不断互动中完善实施,才能久久为功,持续推进。据新华社
回收员小李的幸福“烦恼”
7月1日,李明哲(右)在中转站内处理居民送来的可回收物。当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新规第一天,记者在上海随机走访几个居民区发现,垃圾分类投放工作井然有序。但垃圾回收员小李却有着自己幸福的“烦恼”。小李名叫李明哲,是上海昉昫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的一名回收员。“今年1月份,我们刚开展回收业务的时候,一天的量最多只有200公斤。现在最多时可达一吨。这半年,回收量每天都在增加,这得益于居民的垃圾分类意识在不断提高。”李明哲告诉记者。回收业务的井喷也给李明哲工作带来了挑战。“居民垃圾分类意识提高,我们的业务量也随之增加。现在我一天最长的工作时间达12个小时。但这个‘烦恼’是幸福的,这说明我们的垃圾分类工作取得了实质性的成果,我再苦再累也是值得的。”
新华社发
【珠源茶座】给垃圾分分类别嫌麻烦
蔡利兵
6月以来的上海,垃圾成了全城议论的话题,垃圾分类经过各路段子手的包装,俨然成了一个网红。“相亲不看年薪不看房,看你会不会做垃圾分类”这样的段子更是层出不穷。
最典型的可能就是“干湿垃圾”最致命,如果珍珠奶茶喝不完,那么奶茶、杯子、盖子、珍珠是不是要分开投放?如果小龙虾吃不完,虾壳、虾肉又要如何处理?这可能成为最头疼的问题。其实我们不是要去看上海人民的笑话,随着上海和北京的不断实施推进,其他城市已经在跟进,中国已经进入强制垃圾分类时代。政策执行力之强,前所未有。
在垃圾分类方面,咱们曲靖城也没落后太多,早在2018年11月,曲靖首批环卫垃圾分类亭在麒麟区建成投用。垃圾分类亭内设置可回收、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3种垃圾桶,垃圾桶数量结合垃圾量大小进行合理配置,颜色分别为蓝色、红色、灰色,垃圾桶及亭内宣传栏配有垃圾分类的宣传标语,市民群众可以根据垃圾桶的提示标语,将生活垃圾投放到对应的垃圾桶中。
面对曲靖的“蓝、红、灰”垃圾分类箱,“你扔对了垃圾吗?”成为一种考验,考验的不仅是我们的道德素养,更直接的是考验我们的专业知识。首先得掌握哪些垃圾可回收,哪些是有害垃圾,哪些是其他垃圾。其次还得要有分装垃圾的意识,不能什么垃圾都一股脑的装进一个垃圾袋里,往垃圾箱里一扔就完事,还得学会如何分装垃圾。从前,家里产生的垃圾可能一个袋子就解决问题,但现在不行了,至少得分装成三袋,分别投,这是一个麻烦的过程,但垃圾分类不仅是为了那一点点可回收物和垃圾焚烧厂产生的电量,更是为了提升垃圾清运效率,便于再生资源的回收利用,减少环境污染。
习惯养成还很漫长,没办法立竿见影。只有不嫌麻烦,不断地积累垃圾分类的知识和意识,等到垃圾分类真正来到我们身边时,才能轻松应对。
页:
[1]